李通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全面開展高質量數學教學活動難度較大。在教學現狀中能得出,部分學生屬于學困生,此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加上諸多要素影響導致小學數學教師教學中面對的考驗和挑戰增多,要求學生對學生基本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全面優化傳統化教學模式,掌握教學重點,進行系統化教學,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現狀;轉化策略
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事業深入發展,在素質教育階段要保障學生能全面發展、不偏科。小學數學學習較為枯燥,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學生學習效率難以提升。所以當前小學教師要強化多方面努力,對學困生進行轉化,保障學生整體學習成效全面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學困生學習現狀概述
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中能得出,部分小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對學習活動缺乏良好興趣。小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與自控力較差,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導致學生整體學習效率較低,學習成績較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教學主要場地,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全面遵循過去傳統化教學理念,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臺下被動聽講,未能分析學生知識接受能力。僅僅是通過教師設定目標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未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復雜性較高且枯燥乏味,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對各類新知識獲取能力較差,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難題提升。
在新課標要求中,要全面實施多樣性教學措施,比如全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各類問題討論中采取分組學習方式,能確保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但是當前諸如合作學習此類學習模式未能全面實踐。在教學中設定了小組討論探究環節,但是能用于討論的時間較短。加上大多數小學生自身思維能力不足,在問題探究過程中要消耗較多時間用于探究討論,但是部分教師未能注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教師在教學中缺乏規范化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存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導致學習成效受到較大影響。長期發展中,學生學習心理一直處于被壓制狀態,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與主動性,難以滿足預期學習成效。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不愿意積極思考與探究問題,更不會在學習中主動追求多項新知識。
學困生學習現狀成因分析
內部因素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擬定科學規范化的學習目標,在學習中努力進取精神不足,是誘發學困生的重要因素。此類學生在學習中大多自控能力較差,未能集中注意力進行聽講。此外,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此類學生未掌握豐富的學習信息,心理較為敏感,由于小事也會出現嚴重的挫敗感。加上學習中選取的學習方式不合理,學生在學習課前難以進行全面預習,課間較少記錄筆記,學習課后對于新知識未及時進行復習鞏固。此類不良的學習習慣長期積累將會產生學困生。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中主要有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要素,大多數小學生缺乏良好的認知能力與是非辨別能力,部分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受到社會諸多不良思潮影響,開始出現棄學、厭學等不良心理。從家庭環境方面來看,部分留守兒童、單親家庭中,學生自幼缺乏關愛,家庭教育中對學生生活與學習關注度不夠。加上教育觀念存有明顯滯后性,對子女實施的管理方式不合理,將會導致小學生學習較為困難。
學困生學習現狀轉化策略探析
幫助學生塑造數學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
諸多學困生在學習中受到自身要素與環境要素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明顯自卑心理。對于外部環境提供的多項幫助大多都表現出突出的抵觸情緒,或是表現出其他消極態度進行回避。所以當前在小學教學中要對學困生進行全面轉化,要注重掌握學生心理變化特征。首先,可以從情感角度出發,與學困生建立融洽的關系,通過積極情緒激發學困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后與學生進行全面交流,在相互交流中通過積極言語進行暗示,讓學困生能獲取更多教師的信任。這樣能對小學學困生思想顧慮進行有效消除,使得學生放松抵觸情緒。
針對學困生學習中存有的各項問題進行針對性引導,借助情感教育方式培育出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進行分析,設計能滿足學困生學習能力之內的例題,讓學生在成功解答過程中能強化學習自信心,對內心自卑情緒進行抵消。在小學基本算術運算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對加減法多項計算規則未能全面掌握,在計算中容易出錯,長期發展將會失去計算信心。所以教師要合理設計能適應貧困生發展的題目,引導其正確解答。可以先提出3+5=?5+8=?4+7=?此類簡單例題。學生成功解答之后,再設定3+5-4=?5+8-3=?4+7-5=?此類例題,能對學生綜合運算能力進行鍛煉。學生均能有效解答上述問題之后,開始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在實踐中重新找回學習信心,對學習興趣進行培育。
合理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結合學困生基本特征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特點,有針對性、有目的性設定教學計劃對學生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教師要全面遵循“長計劃短安排、先用先補重點詳補”基本原則執行教學計劃。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時間進行調控,補充學生基礎學習知識,對問題解答能力以及解題技巧進行培育。針對部分重點知識,學生未能全面掌握,可以將其融入到其他相關聯章節中進行補充教學。對于當前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各項知識,要提前補充。這樣能全面適應大多數小學生基本認知規律,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發展能力要求,讓學生更積極消化多項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要注重塑造教學情境,開展多項實踐活動,對學生抽象化思維進行培育。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在情境中進行操作與體驗,讓學生能有效掌握教學重難點。學生在豐富的情景體驗中,要全面分析數學知識產生過程,使得知識更為形象化表現,對學生數學思維進行培育。比如在“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中,要對教學活動合理安排,為學困生采取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首先畫出一個三角形,再畫一個高,對底與高度進行標記。對繪制的三角形進行切割,然后分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針對對應邊的底與高進行標記。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比賽,看誰能將兩個三角形進行快速組合,組合成之前所學的圖形?讓學生動手實踐之后,再向學生進行提問,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面積關系。在第二層次中,指導學生能對三角形面積公式進行總結,定義為某平行四邊形面積二分之一。第三層次是將三角形底和高與拼接產生之后的底和高進行對比,觀察相應結果。通過多層次思維訓練,能讓學生在操作中全面思考探究,交流總結經驗,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對學生抽象化總結能力進行培育。
創新教學方式,靈活應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在教師備課階段,要全面顧及到學困生學習掌握問題,針對此類問題進行集中分析。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困生創造更多問題,對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在學習練習中,對于學生存有的疑問,教師要轉變傳統學習思想,對學困生學習現狀進行整合,為學生擬定各項問題解答措施。針對部分難題,學生難以解答,教師要基于正確引導。全面提升學困生學習效率,鞏固學習基礎,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能提升學習成就感與自信心,始終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在圖形相關知識教學中,可以創新性應用多媒體教學展示方式以及課堂實物展示方式。強化學生對圖形特點的認知,提高教學成效。比如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圓錐等教學中舉例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進行展示,可以選取動畫方式展示圖形特征。比如在多邊形面積計算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操場中各類不規則區域展開面積計算,學生選取區域切割相關知識將操場分割為常規三角形、矩形等,再應用常用公式進行區域面積計算,能獲取操場區域整體面積。能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多項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能對學生建模意識進行培育,促使學生核心素養能全面提升。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困生全面轉化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轉變傳統學習理念,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更多課堂問答空間,為學生各類疑問解答提供針對性指導。通過情感激勵、信心激發等消除學困生不良情緒與不良心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保障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愛英.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8,34(34):47-48.
[2]董成進.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數碼設計(上),2018(11):246-247.
[3]劉偉平.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讀寫算,2018(27):121.
[4]劉洪艷.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8(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