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志強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它無論是啟蒙階段還是一直到大學,都是學生必修的一門科目,其作用非同小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見學習數學無論是對人的文學素養還是生活實際實踐運用都有非常巨大的幫助。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數的計算是學習的重中之重,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將學過的知識應用起來,所以小學生擁有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牢記規則;增加訓練;數形結合;計算檢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懂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覺得數學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學生因此對數學可能會不感興趣從而導致不想學習數學,一到數學課就開始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出現走神不聽課的狀態。如果教師不使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培養學生,那就很難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基于此,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數學教育的經驗總結,談一談如何培養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希望對于大家會有所幫助。
一、牢記基礎計算規則
學習數學的前提條件就是嚴謹,數學是一門極為抽象化的科學,它是古往今來所有課程的基礎,能夠深度培養人的思維能力。所以作為這樣一門傳統的學科,教師應要求學生以嚴謹的眼光與認真的態度去對待數學,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的不嚴謹性和對于學習不夠積極和認真,導致自身不能完全牢記基礎的計算規則,于是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肯定不能正確地得出答案。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和學生基礎的夯實,教師應該做到時刻讓學生牢記基礎的計算規則,無論學習再難的知識,基礎的知識也不能夠忘記,只有這樣才能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例如,我在教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的除法》這一個單元時,我考慮到由于學生已經學習過小數的乘法,所以會對此單元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小數的除法與小數的乘法雖有相同點但是在除法的學習中應更注意計算的基礎規則,學生在一開始學習除法時因為洋洋得意而忘了整數的除法的規則。如即我在問學生“2.5/0=?”時,有的學生脫口而出是0;我在問“3.6/0.18+1.62=?”時,學生說是2。這是由于學生對于基礎的計算規則記憶不是很牢,才導致出現這種情況,于是我又為學生講解了一遍除法的計算規則,并代入到小數的除法中來,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提問學生一次,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牢記計算的基礎規則。
二、增加課堂計算訓練
數學的學習不是簡單的上課聽課就可以了,如果只是教師傳授相應課時的知識,學生只在下面聽講,那么雖然學生當時可能是覺得自己聽懂了。但是我們發現如果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沒有實踐訓練,那么這些知識很快就會被忘記,就算是還略微記得一些,也很難去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解題中去。這樣就會導致教師上課的效率表面看上去可以,但實際來說非常低。所以教師在上課的同時應該讓學生結合當堂課所學習的知識進行計算訓練,這樣才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深度的記憶,而后學生在做作業時也能夠通過課上的練習來模仿進行解題而不會感覺無從下手,通過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教授數學五年級上冊《簡易方程》的時候,因為考慮到學生是第一次接觸x這個未知數時,肯定會有所陌生,那么解起題來會非常難,于是我在上課的時候就讓學生計算簡易方程,去慢慢地熟悉它并且掌握。通過上課的計算訓練,我在第二天發現學生所交上來的關于簡易方程的作業做得都很好,幾乎沒有大錯誤。這樣我在第二天繼續講解簡易方程的時候學生的基礎很牢固,于是知識的銜接就非常好,從而學生的上課效率就會非常高,學習成績也會隨之提升。
三、計算借助數形結合
在前面我們說過數學是一門抽象的科學,那么如果單憑想象去學習數學無疑是非常單調且很有難度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只是出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所以計算對于他們來說難度很大,這時如果有一樣東西可以輔助學生進行計算的話無疑是雪中送炭的,而小學的學生并不可能學習笛卡爾坐標系和極坐標,所以教師在學生進行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去進行輔助運算。這樣就可以以一種比較形象的方式來進行解題,從而讓學生能夠高速且正確率高,而且學生在其中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例如,我在講解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時,我就讓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去解題,因為這章主要講的是關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在計算面積的時候學生只能代入公式去計算。這樣學生就只會計算而不知道為什么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從而沒有真正地深度理解。于是我讓學生做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將這兩個三角形拼接,學生會發現能夠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樣學生就會知道為什么三角形的面積是sh/2了。通過這樣數形結合的方法,學生就能夠形象地理解計算的含義。
四、鍛煉計算檢驗意識
學生在做完題之后應該有兩個步驟,一是檢查做過的題去查驗有沒有錯題,二是在教師批改之后應進行錯題整理。學生在做完題之后往往會出現小題上粗心大意的情況,這并不是由于學生的能力不足,而是心態的太過放松。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做完題之后反復檢驗,去最大化地提高正確率。錯題整理作為一項有效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總結所犯過的錯誤,以便以后不會再犯。錯題整理引導學生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學習成績也隨之提高。通過這兩種方法學生可以總結學習中所出現的不足進而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會出現類似的錯誤,且養成良好的整理與檢驗習慣。
例如,我在教授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的除法》這一單元時,我了解這章的計算是非常有難度的,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不通分或者計算錯誤的情況,且出現了這種情況后學生根本不去檢驗計算,從而學生經常會說:“哎呀,我只是大意了,所以錯了。”這種無所謂的態度,到真正考試時也是一堆不該犯的錯誤。于是在平時的計算訓練和小測驗時,我讓學生做完之后都進行檢驗計算并且對錯題進行整理,讓學生記住是怎么錯的,從而在以后考試中可以最大幅度減少學生出現此類型錯誤的幾率。
總而言之,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法去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牢記規則,且擁有靈活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進行高效率的計算。
參考文獻:
[1]楊娟.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運算技能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18(28)
[2]邵立文.淺談夯實小學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辦法[J].學周刊,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