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霞
摘要:在我國新課程教育的前提和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的教育要求就不在僅僅進行單方面教育了,而在于要將實踐和理論結合、生活和理想結合起來的數學教學化的要求落到實處。本文主要敘述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并說明當前社會環境下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與問題,通過實踐和分析,提出實踐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合理意見和策略。通過三個方面——改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來完成目前社會和新課程教育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分析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中,教師缺乏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的教育能力,學生缺乏立體地感受數學學科的能力,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堅持“生活處處是數學”的原則。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培養和構建新型思維模式
小學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思維活躍的,他們通常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或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而生活中的數學元素是處處都可以看見的,都可以尋找的,都可以發現的,比如,門前的樹、樹下的人等也是可以理解成數學概念的,尤其是在購物消費的時候,數學的存在會更顯著。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結合,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上讓學生能更加全面的認識到數學的存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學會用數學思維看待和理解問題,輔助小學生在生活上的一些認知更加深刻。因此,小學數學基礎教育生活化可以構建和培養小學生的思維模式。
(二)有利于促進小學生在數學應用上學習和創新的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元素生活化,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小學的學生知識儲備尚且不足,最好的辦法是通過生活元素來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它的好處主要體現在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在學習上主動出擊,主動學習,主動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痕跡,從而構建自己數學空間,創新自己的數學想法。因此,數學的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學習和創新。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和問題
(一)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角色觀弱化
傳統的數學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對課本內容傳授來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動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然后對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進行聽、記、寫的過程,通過這三個步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但實際上,只有成績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但在傳統模式下,教師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條件不足,師生之間有效溝通不足,不利于老師開展教育工作,不利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
(二)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學生活化程度不足
老師教授時會傳授一加一等于二,可是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可能他們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卻無法分辨五個蘋果加三個香蕉等于幾個水果。因此,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讓實物作為媒介來傳遞。但目前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傳統數學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還是以口頭傳授為主,缺乏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條件和教學思維。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更新,在新課改的推動和施行下,小學數學教學得到了優化升級,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以實際勝過聯系理論知識,來激勵和開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結以下三個實施策略:
(一)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在課堂中多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上課,借助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中的抽象內容轉換為直觀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對學生進行教學,借助多媒體課件不僅能把數學知識中抽象的知識為學生直觀地呈現出來,這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并在一定基礎上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建構”。如在對學生進行“圓的畫法”教學中,教師可將一條線段圍繞一個點轉動的動態圖像放入屏幕中,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圓的形成過程。然后,將畫圓的步驟分解圖放入屏幕中,并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知道“畫圓”的整個步驟。由此可見,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僅能夠讓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起。
(二)將數學內容生活化
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定的積極認識,因此,小學的數學內容應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充分體現數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將一些應用題與實際問題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靈活性。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長度單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動手比劃一下同學有多高,桌子有多寬,椅子有多高,粉筆有多長等等,建立學生心里的長度概念,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有正確的認知。
(三)將數學過程生活化
教師培養學生數學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對其慢慢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為學生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授課之前,首先,培養學生主動收集生活中有關數學信息的意識,并且為學生學習數學做好準備工作。除上述所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以外,教師為學生創設切近生活的教學情境,同樣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認識人民幣”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和家長商量一下,使用假的人民幣(如,點鈔幣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課堂營造市場氛圍完成人民幣的交換和交易,通過課堂情景模擬,可以讓學生了解各種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并且學生通過錢幣的找兌,不僅能夠完全掌握數學的知識,而且還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樂趣。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將小學數學教育搭配實際生活情景一起學習,對于小學生的教育啟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將生活引入學習,可以構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學習能力等多個方向的個人和團隊能力。因此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應用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對小學生個體和團隊是有利的。
參考文獻:
[1]高曉華.新課程背景下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與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27):136-137.
[2]焦淵.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與探索[J].甘肅教育,2018(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