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蓉蓉 邱自成

摘要: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是維吾爾族文化的代表,富含維吾爾族文化,是刀郎文化元素的重要傳承之一,蘊含著麥蓋提縣刀郎人的心理機制,體現著麥蓋提縣刀郎人的品質與個性。本文通過對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實地調查,探究當地刀郎口傳文學的傳承發展狀況,分析影響刀郎口傳文學傳承發展的原因。最后,對如何保護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 刀郎;傳承;口傳文學
Abstract :Academic journals in Markit countr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Uyghur nationality’s culture, it contains the Uygur feature abundantly. It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nherit elements of the Dolang culture, which contains people’s mental mechanism in Markit country and reflects their quality as well as character.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Markit country, the article tries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academic journal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Daolang academic journals. Then the article is also going to explore and find ways to protect the academic journals in Markit district.
Key words? :Daolang; inheritance; academic journals
中圖分類號:I207.9? ? ? ? 文獻標識碼:A
新疆麥蓋提縣是“刀郎口傳文學”重要發源地。這里的“刀郎人”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造就了展現“刀郎人”向往美好生活的特有文化財富。2005年,麥蓋提縣獲得“中國刀郎木卡姆之鄉”、“中國刀郎麥西萊甫之鄉”和“中國刀郎農民畫之鄉”榮譽稱號。2006年,“刀郎麥西萊甫”經聯合國、國家文化部批準,被評為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由此可見,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和保護價值。基于此,對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實地調研,探究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傳承與保護發展狀況,對如何保護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進行了探析。
1麥蓋提縣概況
麥蓋提縣位于葉爾羌河流域中心,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喀喇昆侖山北麓,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重要樞紐城市,享有“小金三角”之稱。麥蓋提縣下轄1個鎮、9個鄉和3個農林場,居住著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13個民族。全縣總面積11022.53平方千米,縣境內90%以上為沙漠戈壁。隨著當地經濟不斷發展,這里的刀郎人生存方式由早先漁獵漸漸過渡到半牧半耕的謀生方式。2010年進行了新疆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麥蓋提縣人口總數近26萬,少數民族人數比例約為90%,是刀郎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如表1所示:
表1數據表明,從1942年到2010年麥蓋提縣漢族人口逐年遞增,但仍以維吾爾族人口為主,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總數變化不大。從歷史人口來看,麥蓋提縣是刀郎人最為集中的聚集地。刀郎人是維吾爾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刀郎人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維吾爾族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除了麥蓋提縣,巴楚縣和阿瓦提縣等地區也屬于“刀郎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因素、生活習俗和樂舞藝術等方面存在差異,目前麥蓋提縣刀郎地區仍存在原生態特征,從而為發展獨具特色的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提供了文化基礎。
2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起源、特點
多蘭”是刀郎族群名稱最早的漢語音譯形式,在東晉太元十年出現。隨著歷史的發展進程,刀郎又有“多浪”、“刀郎”、“多濫”等十幾種不同譯名。“刀郎”,為維吾爾語Dolan一詞的音譯,其語義為“分群而居”或“群居”。“刀郎人”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其主要生活在西緣葉爾羌河沿河叢林地區、塔里木盆地北緣和塔里木河沿河等地區。隨著時代的變遷,麥蓋提縣、巴楚縣和阿瓦提縣成為維吾爾刀郎人的主要聚居地,被稱為“刀郎地區”。早期的刀郎群族在葉爾羌河和大漠邊緣之間務農、狩獵,建立“分群而居”的村鎮,刀郎群族基本處在封閉或半封閉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麥蓋提縣逐漸成為其生活中心。由于地理及歷史環境的因素,其繼承了先輩們最多的傳統。他們依靠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采用多種方式,將刀郎人的心理情緒轉化成文化符號,化解了心里意識空虛感,逐漸在這里創造了“刀郎舞”、“刀郎麥西來甫”、“刀郎木卡姆”等豐富的刀郎文學。通過發展刀郎口傳文學,刀郎人實現了自我解放,刀郎口傳文學成為維吾爾族民間文學的重要分支。
“刀郎文化”是刀郎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文化諸層面文化要素之總和,是維吾爾刀郎人所特有的表現。維吾爾文學的主體由三大部分組成:其一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的民間口頭文學,經過世代積累形成巨大財富,又稱口傳文學;其二是古典書面文學;其三是現當代文學。刀郎口傳文學形式和體裁多種多樣,比如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歌謠等。麥蓋提縣維吾爾刀郎文化特色較為濃郁,刀郎民間文學保留比較原始,能保持“本真”,所以對麥蓋提縣當地刀郎文化作為重點研究。研究方法采用田野調查法,進行實地走訪搜集,獲得最直接準確的信息和資料。調研過程中,以錄像、錄音、訪談等方式精確記錄相關信息和影像,收集得到的文本、音頻和視頻材料作為資料庫建庫的原始材料。
對獲得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麥蓋提縣世代居住的維吾爾刀郎人創造和傳承了具有顯著地域個性的刀郎口傳文學”,與維吾爾族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共性。它不但包含著眾多突厥語游牧部落的文化元素,具有顯著的塔里木盆地綠洲和游牧民族文化特色,又包含著塔里木盆地印歐土著居民的文化元素。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發展進程,現在的刀郎口傳文學既有宗教文化特征,又融合了維吾爾族的游牧、農耕文化。既有維吾爾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顯著的文化特性。
綜上所述,以麥蓋提縣為主的刀郎地區經濟發展一直相對滯后,但刀郎口傳文學豐富多彩,發展并不滯后,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發展前景。
3對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調查
此次的調研對象為刀郎文化傳承人及文體局、下屬文化站等負責人,調查方法主要采用訪談和文獻搜集、錄音及錄像等。通過與他們的深度訪談,對刀郎口傳文學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3.1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基本情況
在此次田野調研中發現,刀郎口傳文學在如今的傳承過程中面臨著復興和發展兩種模式交織的局面。
3.1.1復興。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刀郎文化傳承人依靠傳承人的智慧和其在廣大人民中的威望來傳承和發展,繼承了以往愛生活,熱愛勞動的藝術主題,形成了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刀郎口傳文學”。經過四十多年麥蓋提各級文化站的引導與幫扶。民間傳承人的文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在繼承和復興刀郎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并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與支持。
3.1.2發展。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麥蓋提刀郎口傳文學的不僅繼承了以往的技藝,其內容也有了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與現當代文學相比,麥蓋提刀郎口傳文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域性。麥蓋提刀郎口傳文學扎根在漫漫狂沙中,生活在馬背上男兒的心中。隨著國家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與發揚,刀郎文化走出了新疆,奔向世界的懷抱。在前人的基礎上,麥蓋提刀郎口傳文學受到了世界文化的沖擊。這讓刀郎口傳文化有了新的發展。但同樣的刀郎口傳文學的鄉土特色在這一沖擊下也日漸稀薄。這不僅是麥蓋提刀郎口傳文學在全球化的今天發展的一個悖論,更引發了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學發展和保護的一個思考。
3.2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傳承影響因素
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的傳承影響因素通過查閱文獻以及橫向對比其他傳統文學的傳承可以發現,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經濟基礎。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支持,在以前麥蓋提縣在大漠邊緣,交通封閉,在歷史上基本處于閉塞狀態,如今通過葉爾羌大橋的修建,極大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以前的麥蓋提刀郎人的生活通過打獵,和第一產業為主,現在隨著交通的發展以及對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漸漸通過第二第三產業增加了收入。人們不再為生計發愁,精力更多的轉向了精神生活的探索。他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傳承與保護刀郎口傳文學。
政府扶持。麥蓋提縣將刀郎文化的傳承作為一個重要項目,從2003年開始,麥蓋提縣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建成了刀郎文化廣場、刀郎公園、刀郎文化館、刀郎木卡姆和麥西熱甫藝術團及表演大廳,并將文化設施推到村一級。政府還會對刀郎文化的傳承人給予經濟上的支持。。近年來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的幫扶政策,特意為刀郎文化傳承人提供文化交流場所,每月給予他們資金上的支持。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將是麥蓋提縣口傳文學傳承的有力保障。
刀郎文化認同感。刀郎文化傳承人逐漸受到當地政府的積極幫助與扶持,積極保護刀郎口傳文學,這都源于國家對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民間的傳承人對于刀郎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加強,并不斷完善和發展麥蓋提縣刀郎文化。他們世代扎根于麥蓋提的熱土上,不僅對生活、生產充滿了熱愛,而且還在創作方面始終堅持自己,展現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特色。
3.3刀郎口傳文學傳承的幾點啟示
文化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中積累的經驗,智慧,生活習慣的產物,他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特點,是民族獨特的標記。國家和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與民族口傳文學的保護息息相關。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麥蓋提縣刀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
首先,對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保護傳承人就是要保護刀郎文化老傳承人,通過他們的口傳心授,使傳統文化傳播薪火不斷。麥蓋提縣刀郎文化傳承人的保護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刀郎文化傳承人在經濟方面被給予了一定的資助。精神上給予大力支持,政策上給予相對優惠。但目前傳承機制沒有一個系統,科學的規劃,傳承問題顯得極其緊迫。筆者認為,刀郎文化老傳承人以傳統模式去培養傳承人,并適應時代做出改變,從而確保刀郎口傳文學這一維吾爾民間文化可持續健康發展。
其次,刀郎口傳文學是一種傳統的原生態文化,他源自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對生活的熱愛是其創作靈感的源泉,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化扎根在刀郎文化環境。也必將在刀郎文化環境中發展和傳承。
最后,刀郎口傳文學已經由自我賞析漸漸變為自我社會效應。在保護原生態的基礎上,對文化的適當挖掘是有力的保護措施,從而將文化效應轉化為有效的旅游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隨著現代國際化文化交流日益加強,麥蓋提縣刀郎口傳文學作為一種民間文學,不能封閉式發展,發展刀郎口傳文學可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保護文化傳承,為維吾爾民間文化提供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艾比布拉· 阿布都沙拉木.人文視野中的刀郎文化[M] .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64.
[2]艾比布拉·阿布都沙拉木.論維吾爾刀郎民間文學[J].西域研究.2008(03)
[3]尚昌平.刀郎[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167.
[4]買買提·吾斯曼.關于刀郎歷史的兩個問題[J].新疆社會科學研究.1989(04).
[5]李樹輝. 刀郎維吾爾人淵源試探[J].西域研究.2003(03)
[6]宗和.刀郎人與刀郎文化[J].西部論叢.2005(03).
[7]? 芬蘭口頭傳統研究對我國少數民族口傳文化研究的啟示[J]. 王亞軍.民族論壇. 2010 (05)
[8]近現代中、西口頭文學研究綜述[J]. 段靜.? 世界民族. 2011(05)
[9]? 數字文化遺產和口傳史詩數字檔案建設——“第五期IEL國際史詩學與口頭傳統研究講習班”綜述[J]. 畢傳龍.民族文學研究 . 2014(05)
[10]? 大數據時代民俗文化資源的數字化[J]. 畢傳龍.民族藝術研究 . 2016(03)
[11]口傳文學研究的百年回顧[J]. 趙銳.? 文學教育(上). 2018(07)
[12]阿迪力·穆罕墨德,編著.麥蓋提歷史文化[M].新疆大學出版社.2008.
[13] 阿迪力·穆罕墨德,編著.麥蓋提刀郎民間文學精選之一(麥蓋提卷)[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