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青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水平,尤其是六年級下學期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本文從以下幾點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策略
語文教學質量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生命線,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點。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貴在實踐和積累,而對于小學六年級而言,更要格外重視實踐和理論,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1、運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可使用競爭機制,將上課紀律、課前準備等內容制成表格,由紀律監督員監督和記錄,于每天放學前進行一次簡單的總結。每星期評選一次紀律標兵,每個月評選一次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一來,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成績。同時,還可于每天安排一位學生領讀,既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組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上課熱情。
2、利用音樂渲染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情境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對于小學語文而言,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將語文教學、情境教學法結合在一起。比如,在講解《為人民服務》時,可使用該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提問學生:你們知道有哪些人民英雄嗎?他們是怎樣為國奉獻和犧牲的?然后,播放和人民大義相關的歌曲,如《大義贏天下》,讓他們通過恢弘大氣的歌詞,磅礴高亢的曲風來領悟豁達、擔當、奉獻的精神。待學生們聽完這首歌后,從旁引導過度至《為人民服務》一文,詢問學生通過這首歌曲,是否感受到了歌詞內當地人的精氣神?那么,你們認為國家的民族英雄又具備哪些優良品質呢?通過學生們的認真思考,就能全神貫注的投入學習中,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1]。
3、開展合作學習,將課堂主體讓給學生
合作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和發展。對此,教師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機結合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比如,在講述《北京的春節》時,可先根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分組,然后將根據文章目標設計的探究任務展示給學生:(1)請各學生小組圍繞“春節活動”在組內交流[2];(2)組長撰寫和成員喜歡的春節活動的總結報告。再次,讓組長將討論的結果分享給全班的學生。此過程中,要求每個小組使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展示,便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4、使用生活教學法,幫助學生搭建學習和生活橋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生活教學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能幫助學生觀察和了解生活。比如,在學習《一夜的工作》時,教師就可使用該方法。首先,教師將本課堂所講述的內容告訴學生,讓他們聯系自身經歷闡述周邊夜晚的工作類型和時間。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一邊聯系自身精力,一邊主動思考該問題。有的學生說:“我的爸爸是一名編程師,有時候需要夜間加班編程,根本就沒有休息的時間。”有的學生說:“我的媽媽是醫生,當自己負責的患者出現問題,或醫院有緊急情況時,就需要到醫院加班,有時好幾天都不回家。”對于學生的踴躍發言,教師可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中。此外,還要讓學生認真的閱讀課文,要求其在腦海中描繪人們夜間忙碌的身影,從而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來自不易。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教學法,可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5、做好補缺補差工作
課堂教學中,要求所有的學生完全掌握所學知識是不可能的,總會有個別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教師不能放棄每位學生,不但要盡可能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還要解決他們思想上的問題,具體表現為:①建立后進生的學習檔案,對后進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分層次開展教學活動。②利用課余時間輔導后進生,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印象。③加大和后進生的交流力度,全面了解他們的心理障礙,并采用有效措施進行疏導[3]。對于有所進步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④開展“一幫一”的活動,讓優等生幫扶后進生,促進雙方共同發展,提高學習成績。⑤調動學生家長的主動性,號召家長檢查孩子作業,幫助他們弄懂學習知識,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6、小結
綜上所述,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利用音樂渲染教學情境,可活躍課堂氛圍;開展合作學習,可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在教學中使用生活教學法,可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生活;補缺補差活動的開展,則能促進學生共同發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雪青.論我國語文的教學質量——北京中、高考改革引發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22(11):19-21.
[2]王蕾.提升語文教學技巧,改善語文教學質量[J].南北橋,2017,39(20):130.
[3]周唐槐.探究如何提高小學高段語文教學質量[J].速讀(中旬),2018,18(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