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煒
摘要:近年來,國家對幼兒園非常重視,特別是鄉鎮幼兒園。鄉鎮幼兒園在區域活動中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年齡小、自控能力弱的幼兒園小班中,區域活動存在的問題更突出:如區域活動環境布置不科學,區域活動材料和玩教具投放不合理,區域活動管理不到位等。本文提出提高教師對區域活動的認識,注重區域活動的學習,有目的、有選擇地投放材料,并給予適宜的指導,加強區域活動的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區域活動管理方法等對策。
關鍵詞:鄉鎮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問題,對策
一、 鄉鎮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區域活動的環境布置不科學
教師在區域活動空間安排和分割時往往沒有經過實際考量,只是靠自己的想法來辦事,覺得怎么方便就怎么布置。例如,將閱讀區和娃娃家設置在一起,讓幼兒在閱讀區很難專心閱讀,不能切實實現閱讀區教育目標。除此之外,部分活動區域面積過小,幼兒在區域活動時容易產生碰撞和擁擠現象。例如,建構區的面積過小,只能容納幼兒擺放的玩具,幼兒活動受到很大限制,幼兒在擺放或者取拿玩具時又容易撞倒其它小朋友的作品。
(二)區域活動投放的材料和玩教具不合理
1.區域活動對材料的投放不夠規范
區域活動的材料來源有來自幼兒園提供、幼兒自帶、教師自制等,確實是夠豐富。但是教師在投放材料往往沒有選擇性、沒有目的地投放,并且有一些區域活動的材料不成套或者不能滿足大多數幼兒的需要,所以很多材料沒有教育價值。
2.制作的玩教具實用性不高
在該幼兒園小班中,教師都會自己制作一些玩教具擺放在區域活動中,但是制作的玩教具很容易破損,實際上只能玩一兩次。為了讓這些玩教具存在久一些,多數教師的做法是把它們放在隱蔽的地方,將它們“束之高閣”。
(三)區域活動管理不到位
1.區域活動環境更新周期長
很多教師希望在開學時創設的區域活動環境能夠一直使用到學期結束,所以更新區域活動環境就會比較慢,即使更新區域活動環境,也是拿一些現成的東西東拼西湊,達到了工作的量,卻達不到工作的質,并未真正從幼兒需要和教學目的出發,區域活動和教育內容也不能有效結合。
2.區域活動開展次數少
從表面看,每個小班的區域活動都沒有什么問題,課表也會安排區域活動,可是通過訪談和觀察發現,小班的區域活動開展的次數是較少的,而且也沒有按照課表安排。有時候教師寧愿讓小朋友看電視也不想開展區域活動、或者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代替區域活動。
二、 對解決鄉鎮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問題的建議
(一)幼兒教師提高對區域活動的認識
美國學者約翰.托馬斯強調:每個區域都要協調發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活動的區域,找尋自己的活動方法,以自己的學習進度在自由的空間里不斷發展[1]。因此教師的個人成長對區域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需要教師自身必須對區域活動有一定認識,提升對區域活動的認識,激發教師對區域活動的重視。
教師作為區域活動的設計者,應要保證區域活動環境過關,對區域活動進行科學合理地布置,既要考慮整體,也要注重部分,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注意“動靜分開”和“干濕分開”,嚴格劃分區域,注重區域活動的空間布置和規劃。建構區是幼兒不太滿意的區域,幼兒一般比較喜歡空間充足,活動形式相對自由的活動區域,教師要根據幼兒反饋,以這些因素為參照,結合建構區本身的特點,因地制宜,適當拓寬建構區的范圍,改善建構區的區域環境,布置出對幼兒具有強吸引力的活動區域。
(二)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投放區域材料,對幼兒進行指導
魯迅先生曾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2]。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也明確指出:教師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制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3]。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投放在區域活動中的材料和玩教具,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愛好,有目的地投放相應材料,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探索欲。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一個年齡特征和具體的實際情況,多觀察、等待、傾聽,創設區域活動條件,有意識有目的地投放相應材料和玩教具[4]。此外,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教師要時刻牢牢把握住本班幼兒當前的階段特征,考慮投放的材料對班級幼兒的適宜性,投放的材料多來源于生活,在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時盡量多選擇高結構材料,讓幼兒通過材料體驗區域活動的樂趣,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教師所提供的材料應充分考慮教育價值,既滿足幼兒需要的也要考慮幼兒對事物的直接認識。如在益智游戲中讓幼兒通過拼圖學會觀察,從而認識和區分各種形狀和顏色;讓幼兒通過扮演生活的角色了解社會的交往等等。
(三)幼兒教師加強對區域活動的管理,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
區域活動的環境要定期的更新。環境不定期更新阻礙幼兒認識新事物,使幼兒對區域活動產生厭倦感。所以教師要每隔一段時間對區域活動環境進行更新。但更新的頻率不宜過快,雖然幼兒對更新后的區域活動環境有所了解,但不代表幼兒對環境已經完全熟悉,如果更新區域活動環境頻率過快,不僅會給教師帶來大量的工作,還會浪費班級的有限資源。
教師要保質保量地開展區域活動,在開展區域活動時給幼兒一定的自主權,讓幼兒在區域活動前安靜地思考,昨天進來什么區域,今天計劃進什么區域。教師應在開展區域活動時要嚴格按照課程表安排,不可隨意更改區域活動的時間,加強區域活動的管理,不將區域活動流于形式,積極開展區域活動,靈活變通管理方法,保障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發揮區域活動應有的教育價值。
結語: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中自主地選擇的一種個性化活動。因此,在實際的區域活動中,應當充分重視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提高幼兒對區域活動的興趣。鄉鎮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的對策建議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對區域活動的改善建議需要一線教師在活動實踐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調整,實事求是地反思產生的問題,深入調查,提高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時松.美國高寬課程—兒童主動學習的建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7月第14卷第3期
[2]才永發.編著.中外名人教子經典60篇[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7:130-134
[3]龐麗娟,劉占蘭.主編.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試行 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01: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