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要求在關注學生作為主體的情況下,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保證語文閱讀課程教學質量,一直是廣大小學語文教育者不斷探索追求的。本文首先從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幾點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素養;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升策略
1 引言
國家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學生的基本任務之一。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可以反映學生的語文水平及語文素養的高低。由于小學生階段,孩子理解能力水平及事物的認知水平方面是處于持續發展的階段,所以,很多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門的號召,開設豐富多彩的閱讀課程,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課程能夠提高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者能夠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靈活采用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課堂學習效率,從而達到讓學生愛上語文,促進語文素養的養成。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2.1小學生語文閱讀課程的現狀及問題
雖說國家已經實施素質教育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很多學校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成績為導向而忽略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閱讀課程的安排也多是在語文課本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略微擴展,教育者在閱讀教學中多是以“閱讀-理解-分析”的角度,幫助學生去做一些閱讀訓練或者閱讀習作等等,學生在閱讀訓練當中逐步以老師的“標準答案”為導向,而失去學習自主性,所以很多教育者在閱讀教學方面并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因材施教。
2.2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上的現狀及問題
從教師教學角度方面出發,經常由于學生的興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缺乏變通,固守舊式的教學方法,又導致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熱情。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方面,我們知道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是在大框架下自由發揮的較多,總體上是缺乏系統的閱讀教育體系的。特別是現在課文的講解課時是越來越少的,那么如何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學習基礎知識又要掌握閱讀技巧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的老師也是比較辛苦的。當然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嘗試通過閱讀來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語文寫作的欲望,豐富學生閱讀知識素材,提高學生對于的感悟能力,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以以及對語文的喜愛之情。
3 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幾點建議
3.1開展閱讀教學方法的探究
學??梢詮摹白x”入手,讓學生在新課標精神的影響下,激發學生對于“讀”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首先,讓學生愛經典,愛上優秀的文章,組織學生多閱讀經典,經典文學,經典詩歌,經典散文,可以讓學生誦讀,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經典美文。這才是閱的真正開始。讓學生愛上閱讀。其次,可以讓學生自己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句子或者散文,可以謄抄,可以從報紙書刊上裁剪,用于積累素材,相信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素材之后,在日記月累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自己對于語文的理解。最后,還可以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專門固定幾個課時用來給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閱讀結束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組分角色朗讀文章中的經常片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愛好。當然,學校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比如,每學期安排閱讀月或者校園閱讀周,讓學生將自己看過的好書好文章帶到學校里跟同學們分享討論,同時讓學生將自己讀到的好故事大聲的說給大家聽,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小學語文教育者應該注重在平時的課堂中應該堅持讓學生對課文文本進行大量反復的誦讀積累,以此來培養學生優秀的語感,從而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信,也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3.2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特點進行分層培養,抓住學生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情,當你對其感興趣時,你就有了主動去做的動力,必然能夠把它做好。小學生閱讀也是如此,學生不愿意拿起課本讀起來或者不愿意看書閱讀,其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他們對閱讀不感興趣。因為對閱讀不感興趣,他們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在閱讀理解的鉆研上;沒有一定的鉆研,他們就不會掌握好的閱讀方法,理解能力自然就跟不上;畏難心理會進一步打壓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如此惡性循環,閱讀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閱讀水平就無法有效提升。因此,我們教師首先要通過一定的手段或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增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首先,我們要打破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掘學生的優點,并予以表揚鼓勵。此外,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顯著特征進行分層培養,低年級的學生鼓勵口頭表達,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及表達能力,高年級的學生鼓勵創作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讓學生不排斥拿起書本去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
3.3 教育者注重總結反思,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作為小學語文教育者,不僅要在學科專業知識方面能夠做到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探積累新的教學教育知識,更要在學生語文素質教育上,在尊重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大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在語文方面的學習做到全面細致的了解,同時給學生提出積極的評價跟要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育者,要在教育生涯中一直保持著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心態,在教育教學中善于總結與反思,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也是為保障課堂效率的一種方式。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我們的老師仍然會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表現的評價之一。實際上這樣的評價方式是不公平也不全面的,實際上教育者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堂上的表現,學習語文的態度等引入到對學生的學生成果評價當中,這樣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能夠做到不同學生不同對待,因材施教,教學相長,不斷探索與學生相契合的教育方式方法。
4 結束語
當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育者對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不斷探索,這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挑戰。教育者應該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確保教學目標完成,當然,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保證學生在閱讀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入手,提出了三點關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要求,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艷玲.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7-9.
[2]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郭琳科,黃詠瑜,肖玲,楊陽.智 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8):42-45.
[3]王學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5(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