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輝
摘 要:福建農林大學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戰,堅持思想引領主業,通過“五個維度教育”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創新體制機制構建全員全過程的工作格局,科學有效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動實踐,在實踐中形成了要從戰略上重視合作辦學領域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突出重點抓好意識形態工作,構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體系的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思想政治;意識形態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2-0016-03
Abstract: To challenges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leadership. The university promotes students' growth and success through "Five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innovates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constructs the working pattern of all staff in the whole process, and launches the vivid practic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Formula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and considerations to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field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should be strategically emphasized in practice, focusing on ideological work, and building an effici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deological politics; ideology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發展迅猛,眾多大學生在接受西方優質教學資源與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特別是國際化能力與素養的同時,其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受到外方文化、價值取向、生活習慣等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和不斷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保證黨對中外合作辦學領導的需要,更是培養有世界視野、有祖國情懷的國際化人才的需要。
一、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
(一)涉外特征增加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1]
就福建農林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而言,學生長期受到合作高校所在國加拿大文化以及教學理念有等熏陶,這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帶來激烈的沖擊,對合作辦學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考驗。
(二)中外合作辦學特殊的學習模式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難題
與校內傳統的本科生相比,我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是雙校園的培養模式,國內學習的兩年時間,大部分學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英語學習,對其他事務特別是涉及思想引領的第二課堂活動,總覺得可有可無,參與班級等集體活動熱情不高,集體榮譽感和集體觀念不強,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又一大難題。
(三)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客觀上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隱性弱化的情況[2]
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現行對中外合作辦學的評估更多地關注的是合作院校資質、合作模式、資源引進、專業設置、招生制度、項目運行、財務管理等方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剛性要求和有效措施,導致有些合作辦學片面追求“出國率”和重視英語教學,甚至出現有些教職工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可有可無,隱性弱化了合作辦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
以上分析的挑戰,有些是合作辦學客觀存在的問題,需要頂層設計加以解決,有些挑戰是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能解決的問題。福建農林大學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立足中國大地辦教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合作辦學項目實際,主動作為,強化思想引領、著力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努力構建全員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等方面作出了探索與實踐。
(一)強化思想引領,在筑牢合作辦學學生思政工作的根基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用黨的理論武裝與感召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各個重要時間節點開展 “迎國慶、慶中秋”主題系列微活動,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六個一”系列活動等主題黨團日活動,開設的《理想信念通識教育》課程, 充分發揮社科理論專家的作用,邀請省委黨校專家對學生進行黨史、哲學、中國傳統文化、改革開放、國際形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教育,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和感召學生,引導在校大學生正確認識世情和國情,認清我們所處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增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奮發有為,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復合型的國際化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二是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旗幟鮮明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堅持輔導員的主業和第一責任,發揮第二課堂黨團學活動主陣地功能,突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開展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主題黨團學活動,開展誠信主題辯論賽,結合英語學習需要成立“彩虹橋”大學生志愿服務隊,經常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開展“道德講堂”,在新生中開展“文明養成”主題教育活動,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生第二課堂中,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培養祖國情懷,養成公民道德。
(二)多維度發力,在著力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上下功夫
一是抓安全穩定夯實基礎。把安全穩定工作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將大學生生命意識與倫理教育作為安全教育基礎性工作,提升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文素養;二是抓學風建設助力學業。注重通過學風建設來增強學生學習與能力提升意識,構筑了“1234”的學風建設機制,即以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考核辦法,注重平時考核和過程考核,激發學生學習持續力為基礎。嚴格實施考勤和家校聯系制度2項制度,通過外力約束提升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通過目標引領促學風、正確導向促學風、有效激勵促學風3個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內生動力;充分發揮黨政領導、科任教師、管理干部、學習骨干等4個群體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三是抓跨文化適應能力提升。將跨文化適應內容融入思政課程,持續推進“國際講壇”等活動,邀請“海歸”專家學者、合作校方教師、國內外優秀學友等開設跨文化適應專題講座或交流會,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多元文化認知;啟動“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計劃”,幫助學生適應中外文化沖突。每年舉辦英語文化節等系列特色素質教育項目化活動,促進中外師生交流互動,豐富學生跨文化體驗,提升跨文化適應能力。四是抓規則意識教育。以學術規則為突破口,將學術誠信教育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抓手,以發出誠信考試倡議書、開展考風考紀專題教育活動,舉行誠信考試宣誓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等方式開展誠信考試教育。結合我加拿大院校對學生學術誠信的具體要求,圍繞加強學生學術道德教育、發揮專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良好學術誠信氛圍、完善學術誠信考評機制五個方面構建了大學生學術誠信教育的常態模式。五是抓人文關懷。加強對經濟困難學生引導和激勵,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工作,幫促其健康成長、勵志成才,注重挖掘困難學生的“逆襲”故事,通過身邊人身邊事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針對新生適應不良問題、英語學習問題、出國選擇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貧困生心理問題進行引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自我認識、自我調節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全過程、全方位進行國內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適時掌握出國學生思想、心理動態并予以疏導幫扶。
(三)創新機制,在構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思想工作大格局上下功夫
構建“網格化”工作格局,推動全員育人。在傳統建制的基礎上,黨員領導干部掛點一個年級學生,每位教工黨員聯系一個班級,全體管理干部擔任一個班級班主任等方式為補充,以上方式實行“一崗雙責”即不僅要做好聯系點的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排憂解難工作,更要重點做好聯系年級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研判分析,做好引領,突出教育引導。雙校園協同推進,確保全過程育人。堅持出國學生思想不斷線,結合部分黨員3年級就到加拿大學習的實際,通過新媒介實時互動,建立了網絡QQ群黨小組、班級群,借助我校與合作院校的視頻課平臺開展網上黨小組生活會、交流會、學習會等活動,發揮黨員在境外學生中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結合合作院校接受我校教師進修機制,派出思想覺悟高、政治原則性強的老師赴合作院校進修,擔任境外學生班主任,協助做好學生的日常教育服務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把工作延伸到國外,確保工作不斷線。構建家校互動的暢通渠道,通過定期家長會,微信QQ群,邀請家長蒞校等方式,實現家校信息互通,協同做好工作。
三、新時代強化中外合作辦學領域大學生思政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外合作高等教育以培養掌握現代化科技、掌握世界語言、熟悉國際規則,具有世界胸懷的國際化人才為育人目標,這些人才今后能不能為我所用,是檢驗中外合作辦學是否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維度。要從戰略上重視該領域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突出重點抓好意識形態工作,以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構建強有力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一)提升站位,從戰略上重視合作辦學領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留學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謀劃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培養造就更多優秀人才,努力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3]高等院校要站在抓中外合作辦學領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為我黨的事業留住國際化人才戰略高度上認識,要真正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合作辦學領域人才培養的最大政績,真正把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當主業,切實承擔起在中外合作辦學領域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歷史使命。緊緊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把中外合作辦學領域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實現中外合作辦學實現“四個服務”功能的基礎工作做好。
(二)突出重點,做好合作辦學領域意識形態工作
要針對合作辦學領域的重要風險,緊緊抓住意識形態工作這一戰略任務,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合作辦學領域往往是中外不同文化、意識、價值理念交融、碰撞、沖突的前沿陣地,抓好合作辦學領域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是該領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合作辦學領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旗幟鮮明地開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教育,以堅定青年學生的“四個自信”作為工作關鍵點,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動權、主導權,旗幟鮮明反對在合作辦學領域中出現的錯誤觀點和不良傾向,匯聚正能量。
(三)改革創新,構建做好合作辦學領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體系
合作辦學領域由于其教學模式特殊性,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理念國際化,做好該領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挑戰與不確定性。要做好該領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改革為動力,以創新為抓手,從多個方面努力。一是合作辦學的舉辦高校要做好頂層設計,將該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性環節,加強合作辦學領域的黨建工作,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用黨建科學化確保正確辦學方向,保證人才培養的社會主義方向;二是緊緊抓住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從“思想引領、生命安全教育、業務素質提升、規則意識培養”等方面構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將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學生在校學習生活全過程。三是大膽創新,打造中外合作辦學領域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體系。配齊配強該領域黨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加強該領域專任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言傳身教和以身示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方.加強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177.
[2]鐘凱,李星.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6):54-55.
[3]習近平: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4-12-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