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梅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注重生活教學,將生活法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源于數學這一真理,體驗到生活化教學的樂趣。在本篇文章中,筆者根據多年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模式高效地引入數學課堂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效率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新的數學大綱中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出發展開教學活動,使其在認識生活的教育意義同時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高中生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思維更加活躍,學習積極性更高,能夠在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核心素養,為后續生活奠定基礎。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數學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很容易就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鑒于此,教師提出了很多高效的教學策略,創設寬松愉快的環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新課改提出的生活化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手段,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上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氛圍,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數學學習興趣。高中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中,學習興趣較為濃烈,更愿意主動地去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和應用所學的數學思維解決生活遇到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等差數列”一節時,教師通過創造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上,教師說道:“同學們知道出租車收費標準嗎?”一學生道:“分為起步價和里程價,起步價為10元,距離為5千米,五千米以內多長時間都為10元;五千米意外每千米收取1.2元,以此類推,走的距離越遠,收取的費用越高!”教師道:“對,看來大家的生活觀念很強啊,那同學們有沒有想過當你乘坐出租車時你所花費的金額存在什么規律性嗎?你們可以嘗試寫出來。”學生立即拿起筆,寫出了1-20千米,并標記上了所對應的金額數,思考教師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隨后說道:“五千米內肯定都是10元,不用考慮;五千米外的規律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呢?”學生立即抽取出“10+1.2”、“10+1.2×2”、“10+1.2×3”......等式子后說到:“后面的數字都比前面對1.2!”教師由此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學生很快認識了等差數列,并且能夠自己列出生活中與等差數列有關的例子。數學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快速掌握了等差數列知識點,提高了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通過信息技術展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新課改提出生活化教學理念后,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開始致力于探究更多的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方法,其中通過信息技術展現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性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既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展現生活中有關數學問題的場景,增添課堂的色彩與趣味性,又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解決方案清晰地呈現給學生,使其在感到數學樂趣同時提高他們學習動力。學生在信息化與生活化兼容的數學教學環境中的表現和傳統數學課堂中的表現大不相同,不僅學習興趣更加濃烈,數學思維也逐漸建立起來,還愿意主動地提出個人見解。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基本不等式”一節時,通過信息技術展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動力。一上課,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呈現了一道數學題目,題目如下:“有一個老農想要用籬笆圍成一個面積為100平方米的長方形菜園,但是不知道怎么圍才能夠使得所使用的籬笆長度最短,大家能夠幫忙想出一個解決辦法嗎?”學生剛看到題目時也不知所措,教師引導地說道:“這道題目就好比我們要用長度一定的繩子圍成面積為100平方米的長方形,這條繩子最短為多好,如果大家不知道怎樣解決,我們就一步步地展開,想一想哪兩個數字相乘等于100,且兩者的和最小。”學生一下子被點醒,說道:“我們可以采用方程法來解答此題目,設長方形長為x,寬為100/x,只需求的的最小值100/x+x,再乘以2就能求出答案。”教師對其進行了肯定后,將學生所列的式子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但是他們還是不知道怎樣解答。隨后又有學生說道:“我們學習過 ? ? ? ? ? ? ? ? ? ? ? ,如果設長為x、寬為y,只需求出 ? ? ,就能得出x+y的最小值了,而x與y的乘積已經知道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教師隨即將第二種方法呈現出來,并由此引出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解答。學生在信息技術創設的生活教學場景中,更容易形成數學思維,并且能夠提高自身數學修養。
三、留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作業是教學中重要環節之一,教師除了想方設法地開展教學活動外,還要使其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高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關聯十分緊密,因此數學教師可以改變傳統作業留取模式,留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作業,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并不是“無用”的,而是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進而徹底消除了自身對數學作業和實踐的抵抗情緒,熱情地投身到解決生活問題中,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函數模型的應用實例”一節后,已經了解了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對函數與方程已經有了初步了解后,布置了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自己主動尋找與函數模型相關的生活實例,并嘗試使用函數方程表達出來,同時為自己列舉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并努力解答出來,函數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各種類型。學生聽到作業后很是興奮,和其他同學商量和討論著。教師留取生活化數學作業后不要置之不理,學生的思維很活躍,能夠想出很多與眾不同的例子,在下節課數學課堂前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檢查每位小組成員所舉出的列子和解答函數的方法,并且推薦出一位所有人都認為最優秀的例子;課上教師重新組織各小組展示例子,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函數模型的認知和理解,提高教學效率。
一言以蔽之,作為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通過采用豐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其數學學習動力,并且使之學會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領悟“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的真諦。
參考文獻:
[1]盧闖.讓數學與生活互動——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3(55):56-56.
[2]楊曉丹.關于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相關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2):124-125.
[3]王嘵燕.高中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探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2):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