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潁
摘 ?要:隨文練筆是將讀和寫結合在一起的語文學習形式,可以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有效改善單獨寫作教學枯燥和低效的狀態。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隨文練筆教學活動有效開展進行初步討論,希望能為一線同仁提供教學參考,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練筆;教學策略
隨文練筆通常篇幅短小,不會對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另外學生是在文本學習之后,實現了知識的積累和情感的沉淀,正是情感抒發、學以致用的好機會。這一寫作模式優勢明顯,但關鍵還在于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和規范,尋找有效的途徑,提高訓練的效率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以興趣為手段,激發學生隨文練筆的動力
興趣是人的內在驅動力,是有效學習的最好教師。要想發揮隨文練筆的作用,讓學生投入其中是必要的步驟。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活動的時候,要努力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要充分利用文本內容這個載體,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想象和創造意識,豐富學生的閱讀感受,并通過練筆形式實現釋放。
比如在《觀潮》的教學過程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從感官上對學生進行多重刺激,深刻體會天下奇觀的澎湃之美;還可以把大潮形成的月球引力等科學知識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大自然神奇魅力背后的客觀原因;還可以把錢塘江大潮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和相關歷史故事告訴學生。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這些教學手段和趣味知識都可以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師的延伸拓展之后,可以設計一個“我所知道的錢塘江大潮”的隨文練筆,自選角度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種在閱讀教學之前的練筆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激勵學生文本閱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二、以特色為突破,實現學生隨文練筆的目的
文本內容各有特點,對應的練筆訓練點也應該各有側重。有的文章勝在語言優美,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就可以從語言的特色入手。有的文章勝在情真意切,運用清新質樸的語調勾勒出和諧的畫面,就可以從情感的角度。詩歌內容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差異,嘗試進行翻譯的活動,努力往“信達雅”的角度靠攏。童話故事可以進行 “舊瓶裝新酒”的嘗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續寫。教師在進行隨文練筆的引導過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特色之處,可以進行相關內容的仿寫活動。抓住文章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筆活動,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同樣在《觀潮》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寫作順序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活動,以發生前、發生時、發生后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同時運用形象的形聲詞和具體的動詞使故事發展具有畫面感。這樣的細節活動描寫能力一直是學生欠缺的地方。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生活中缺乏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學生文字駕馭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難以達到靈活自如的運用水平。學生通過文本學習作者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的方法,反過來去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加深對生活對自然的感悟能力,并在模仿借鑒中逐步提高在這一方面的寫作能力。
三、以原則為規范,提高學生隨文練筆的質量
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隨文練筆是它的主要形式。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活動中,教師需要掌握住其中的活動原則。教無定法的教學理念之所以被提出,是因為學生學習的情況復雜多變。隨文練筆同樣如此,教師需要找出一些通用性原則,才能對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情況做到靈活處理和有效預測,才能使學生練筆質量切實提高。這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類,一是適度性原則,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要進行隨文練筆活動,太過頻繁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也超過了這階段學生的承受能力,過度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還有練筆的難易程度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練筆是為寫作服務的,以課文為依托,形式和內容都可以靈活。另一個是反饋性原則,教師要對學生的練筆活動提出評價標語和修改意見,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評價。使學生意識到寫作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而采取措施去改進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思維習慣和表達習慣得到提高的根本目的。
同樣在《觀潮》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既然已經在這一單元中選擇以這篇課文為媒介,開展練筆活動,隨后的幾篇類型相似的文章就可以不再考慮這樣的練習活動。同時為了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把學生的練筆情況反饋給學生,以鼓勵和肯定為主,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實行分層次的學習要求,引導他們逐步提高練筆的質量。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隨文練筆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摒棄閱讀和寫作分開的觀念,明確讀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思想,并且落實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同時教師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分析文本內容和學生特點,探尋適合的訓練途徑,努力提高隨文練筆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基本形式[J].黃文霞.教學與管理.2017(11)
[2]例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有效策略[J].李彩霞.考試周刊.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