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摘 ?要:當前,雖然新課改教學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但在很多方面還有不足。如,教學方法單一,甚至個別教師為了趕進度只注重講解數學內容、忽略了學生思考、探究時間,不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給他們留出充分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堂練習,使得學生不能夠全面、徹底理解數學知識,加之不能靈活應用知識來解答數學問題,最終出現個別學生成績不好的現象。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應用分析
小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告訴他們怎么做,使其在指導下來完成教學活動,一旦離開數學課堂就會把這事拋在腦后,這種學習狀態效率較低,雙方都會感覺到教與學的疲勞,如果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課堂中很難用心。因此,廣大數學教師要注重開展小組合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在日常中的巨大用處,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對數學知識的重視程度。
一、認真組織活動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教學改變了傳統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注重發揮小組智慧。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圍成一圈來面對面地進行交流,這也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對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起到了監督作用。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一旦在討論過程中出現不同意見很容易造成混亂,從而對組內不同見解和觀點無法進行有效辨別,在無形中也會剝奪獨立思考的機會。
面對上述難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好組織工作,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層次來組成整體能力相差不大的小組,以4人為一組最為合適,學生輪流擔任組長,培養個體的責任心與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小組長負責管理和分工,要求學生在發言時遵循組內的順序,盡量給予每個人公平發言的機會。當一個人在發言時,其他成員認真來傾聽,在他人講完后再發表自己觀點,以此確保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如果小組成員出現不同觀點,小組長在維持好秩序基礎上來傾聽他人的發言,明確觀點后來展開小組合作活動。
二、注重小組探究
在每次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究,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進行討論和研究,把知識應用于解決問題之中,形成應用能力與意識,經歷發現、研究和解答問題的過程,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發展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課堂學習實踐水平。在組內的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在課堂來回巡視要關注痛點所在,解答他們遇到的疑惑,使每個人在學習中都有所收獲。
在講解“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一)”這節課時,學生在本節課前已經掌握了除法初步認識和用乘法口訣的學習,如果要想熟練應用,就要對現實問題進行探究,感知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在解決問題中發展自身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養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在復習完上節課知識后,教師出示例3的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干信息來找到數學信息,即,已知條件為有15只蠶寶寶、要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思考每個紙盒中要放幾只蠶寶寶。緊接著,班級學生先嘗試自己探究畫圖來解決問題,教師在課堂中巡視指導畫圖有困難的人,引導他們理解題意,最后再由小組進行討論。在探究完成后,小組學生代表畫出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在完成后,學生通過畫一畫來進行驗證,看計算過程是否正確。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體會到計算與應用的結合,提升了自身數學綜合能力,感受到解決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
三、營造合作氛圍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探究方式,教師要給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給他們更多的表現機會,從而在小組活動中能夠暢所欲言,各展所長。在良好的合作氛圍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抓住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來進行深入學習,進行廣泛交流,有效提升自身小組合作能力和水平。
在講解“可能性”這節知識點時,在摸紅球和摸白球時,筆者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4個人為一小組,一個人摸球、一個人攪球、一個人匯報摸球的結果、一個人來進行記錄,進行記錄的人來監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濃厚的課堂合作氛圍中,每一位同學都在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小組合作交流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滿足感和愉悅感,既有學習觀點的碰撞,也有數學智慧的交鋒。在進行匯報時,小組代表代表本小組來說出個體觀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傾聽,組外人員進行補充、糾正和修改,進而擴大為班內討論與交流,從而營造出濃厚的班級小組合作的氛圍。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更多活力,受到了小學生的廣泛歡迎,廣大數學教師要從實際學情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材內容來不斷探索,使小組合作變得更加高效,使每個人在活動中都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戴鳳.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
[2]張駱.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