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淼 王海霞
摘 要 我國紡織企業受到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發展面臨了很大的危機,獲取經濟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基于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紡織企業需要深入改革、勇于探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使自身可以持續穩定地發展壯大。本文分析了我國紡織企業經濟發展的現狀,提出了紡織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路徑,希望可以為紡織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幫助。
關鍵詞 紡織企業 經濟效益 提升路徑 有效性
一、前言
國內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紡織行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使工業化整體能力得到增強。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制造國家,紡織產品的出口金額高達2500多億美元,在全球紡織品貿易的比例中占據了34%的份額。不過自從金融危機之后,國內的紡織行業發展嚴重受阻,面臨巨大的危機,經濟效益的下滑,使眾多紡織企業陷入了發展困境。鑒于此,深入探究與分析紡織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徑顯得尤為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目前紡織企業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我國紡織企業發展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完全借助粗放型管理促進經濟效益增長的模式已不再適用。在改革開放起初階段,國內紡織品市場需求量很大,并且受到人口紅利的影響,僅靠粗放型管理模式,就能使經濟效益不斷提升,但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到了發展后期,由于管理粗獷、研發技術水平滯后、人才大量流失等因素,紡織企業出現了經濟效益增長嚴重疲軟的局面。第二,經營成本上漲,競爭壓力加大,也是造成經濟效益增長凝滯的主要原因。對于紡織企業而言,導致其經營成本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勞動力成本和生產成本的增加。近年來各行業勞動力成本都在不斷提高,從前較低人工成本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也使紡織企業的經濟收益減少。受人民幣升值和國際經濟波動影響,大多紡織材料的價格上漲,而產成品的終端銷售價格波動不大,使紡織產品的利潤率降低,導致紡織企業的經濟收益嚴重下降。
三、紡織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徑
(一)塑造品牌形象,增加產品附加值
對于國內的紡織企業來說,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不夠鮮明,已經影響到了其經濟效益的增長。以往的紡織企業在自身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有限,更多依靠給國際知名品牌貼牌、代工,借助其廣泛的市場影響力,完成自身產品的銷售,由此獲取有限的經濟利潤。處于當前全新的市場環境中,紡織企業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必須注重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實現自身產品附加值的增加。事實上,任何一個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其塑造品牌形象的過程都是漫長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1]
(二)借助發達的電商網絡營銷平臺
受到國際市場紡織品需求量下降因素的影響,國內紡織企業僅依靠以往的貼牌、代工出口形式,已經無法保證自身經濟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而當前國內市場的紡織品營銷途徑卻很駁雜。傳統的模式是經相關代理商、分銷商以及銷售終端之后,最終被消費者獲取。對于此模式而言,經過中間商的層層利潤剝離,消費者的付出不變,紡織企業獲得的經濟利潤卻很低。還有由此模式演化而來的旗艦店直銷、加盟分銷、經銷商直購營銷等模式,雖說都各有特色,但是紡織企業自身獲取的經濟利益卻并未得到有效提高。而近年來電商平臺的興起,為紡織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營銷渠道。紡織企業基于獲得更多經濟效益的目的,借助先進、高效、便捷的電子商務平臺,能夠使紡織企業和廣大消費者面對面對接,去除了中間眾多的流通環節,使消費者與企業雙方同時得利,使紡織企業的經濟效益獲得顯著提升。
(三)促進技術革新
國內的紡織企業大多都存在生產制造過程能耗過高的問題,過高的能源消耗,一方面增加了紡織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又造成了較大的環境污染,所以,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技術研發速度、促進技術革新,已成為提高紡織企業經濟效益的必要途徑。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闡述和分析可以獲悉,深入探究與分析紡織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徑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通過分析目前紡織企業的經濟發展狀況,提出了紡織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路徑:塑造品牌形象、增加產品附加值、借助發達的電商網絡營銷平臺、促進技術革新。希望此次研究分析的內容與結果,可以得到有關紡織企業管理工作人員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從中獲取相應的啟發與幫助,推動我國紡織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為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楊葉辰.浙江省紡織產業轉型提升的途徑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23(31):242-243.
[2] 蔡新家.關于紡織企業經濟效益提升路徑的有效性探討[J].現代商業,2018,111(17):159-160.
[3] 蘇運柱,張磊鑫,李淑珍.基于博弈論的中小紡織服裝企業成本控制制度運行有效性分析[J].紡織導報,2018,140(33):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