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慢慢走進了小學教學領域,并成為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獨立課程,課程的設置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為目的,以趣味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為前提,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綜合實踐課有著不同于普通學科的諸多特點,其中較明顯的即其所體現出來的實踐性、開放性以及自主性等。因此,在具體活動開展過程中,各中小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中逐步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基于此,在平時的課程開展過程中,中小學教師就需要對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基本素質等進行全面分析,進而結合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特點制訂科學的課程實施策略,以益于中小學學生在科學有效的實踐鍛煉學習中提升綜合素養。
一、 提高活動重視,激發師生參與熱情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占用時間,且成效低。因此,教師普遍不重視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使得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舉步維艱。鑒于此,教師要提高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激發師生參與熱情。首先,教師要從心底里認識到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作用和獨特意義,改變以前的被動接受,變為積極利用綜合實踐活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這是前提條件。其次,教師要將綜合實踐活動列入教學的總體綱要中,并制訂行之有效的分階段規劃,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長期、中期及短期目標進行全面的細化和優化,為課堂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供總體的方向指引,這是保障和支撐。再次,教師要將綜合實踐活動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對活動的目標規劃、任務設置、開展策略、活動達成標準、總結環節等,要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對活動的每個步驟做到胸有成竹。最后,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式,積極向學生講授和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同教師一道從內心重視起綜合實踐活動,為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小學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 完善教學設施,確保課程無阻進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多彩,其中許多情況下都會需要使用器材和機房,但很多學校的相關設施并不完善,或者雖設備和機房完善但是并不對學生開放,擔心學生會把器材弄壞,使得機房的存在徒有其表,這些器材買來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事實上只要教師引導適當,學生損壞器材這種現象還是很少發生的,學校完全可以減少這方面的顧慮,可以考慮適當引進或者向學生開放這些設備和機房,以此來促進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發展。
綜合實踐不能總是千篇一律,實踐也不能只靠教師向學生講述,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才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提高學習的興趣,才可以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當有項目需要學生自己動手上網查閱資料時,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機房的使用權,并向學生講述上機的注意事項,并且在課上做好監督工作,防止學生發生危險或者損壞機器。同樣的,當需要圖書館、教學器材等設備時教師也應積極向學校申請,以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
三、 營造自由氛圍,解放學生愛玩天性
“愛玩”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沉重的課業壓力迫使他們早早告別了快樂的童年時光,陷入殘酷的競爭壓力之中,長此以往下去,會有越來越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出現,這十分不符合當代素質教育理念,也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機會,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使學生可以在玩中樂,在樂中玩,在玩樂中迸發智慧的火花,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等。
例如,在開展“創意紙漿畫”這一主題的實踐活動時,筆者就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剪刀、刻刀、紅色不干膠紙、白紙等物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各種精妙的紙漿畫作品圖片供學生欣賞,各種真實的紙漿畫作品讓學生參照,并為學生創設一個游戲情境,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將組內各成員的紙漿畫作品綜合成一個主題,可以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可以是“動物園里真熱鬧”,也可以是“我的班級”,并讓各組通過自己的紙漿畫作品來編排相關故事,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較量,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并在這樣的游戲情境中感受剪紙的樂趣,提高動手能力,觀察、表現生活的能力,以及審美能力。
四、 尊重學生地位,激勵學生發現問題
傳統的小學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呈現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不受重視,這無論是對與學生學習個性的培養還是創新能力的形成,都起著嚴重的阻礙作用。鑒于此,作為小學綜合實踐教師的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如此,學生能對教師所講解的綜合實踐知識有一個深層次的感知與認識,學習效果能得到大大的提升,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向學生講“我是‘非遺小傳人”這一章節活動時,筆者鼓勵學生對該部分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的如下幾個問題:“‘非遺是什么呢?”“我們國家都有什么‘非遺呢?”“我們當地有什么‘非遺呢?”“應從哪方面入手調查?”“應該怎樣去保護‘非遺呢?”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如此,筆者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與掌握了“我是‘非遺小傳人”這一章節內容,并且,筆者這種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相關問題的教學引導,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引入小組探究,增強學生團體合作
在社會不斷發展與世界融合逐漸加速的當前社會,團體合作意識在人們工作與學習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甚至在一定情況下會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具體到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借助團隊合作的力量,也可以大大提升彼此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帶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充分利用這門課程的特點,將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引用到具體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在互相配合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從而增強團體合作意識。
例如,在帶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課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跟學生共同確定一個主題活動,如“栽培小能手”這一章節,筆者就設立了植樹活動,然后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合作小組,同時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定的植樹任務,最后評選出種樹質量最好、種樹速度最快的小組,給予一定獎勵。在此過程中,小組內有的學生要挖坑、有的學生要扶住樹苗、有的學生則需要澆水等,學生們在這種緊密配合下高質量完成植樹實踐活動任務,從而充分體會到團隊力量的巨大,進而幫助學生增強團體合作意識。
總之,在綜合素質越來越受重視的當前社會,小學教師就需要將綜合實踐課納入具體教學內容當中,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完善,最終以更加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郝宴.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18.
[2]劉艷麗.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5):52.
[3]楊維增.對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思考[J].遼寧教育,2007(6):22-23.
作者簡介:陳曉芳,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城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