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教育機制的重視與改革,逐漸開設了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課程。這一課程的特點是將日常生活與社會實踐兩者相結合,從而使課本知識更貼近于生活實踐。因此,在對這一課程進行課堂講授時,可以適當地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將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課堂教學中,從而讓學生在全面掌握課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將其正確地運用于日常實踐中。
關鍵詞:生活情境;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
新課改落實之后,生活情境教學應用于我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道德與法治》息息相關的生活情景進行描述,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和相關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習的進程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不斷拓展探索新知。
一、 培養中學生生活化思維的重要作用
(一) 學生學習熱情的提升和認知水平的提高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黃金時間,無論是在知識的積累還是人格魅力的綜合發展都至關重要。《道德與法治》是我國重要的初中課程之一,在人教版教材中主要體現的都是關于德育的資料,以其作為教學的中心和課程設計的重要構建體系,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品德和價值觀具有指導意義。改革之后的新教材中,相關德育內容豐富,題材設計新穎符合現代教學主旨。教材中融入了多種生活相關的文章和案例。通過這種新式教學方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精神和法治意識。在法治教學中生活情景教學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培養探索新知的興趣,形成開放的思維模式,在教學中,能夠積極地投入進去,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
(二)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教師的主要責任除了教育學生基本知識外,需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行引導,為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思維模式,在《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中應積極地鍛煉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生活化思維模式的形成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主動思考能力,對于生活中的事物能夠更好地觀察并獲得自身的感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下,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并將知識應用與生活中。當真正處于這種情景中,能夠妥善地處理和尋找解決方法,形成客觀的思維,從而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三)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常采用開放性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入多種生活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所提問題要具有靈活性、豐富性。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保持開放性的思維對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至關重要,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形成新的知識和想法,對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具有巨大意義。
二、 生活情境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施措施
(一) 將熱點事件融入課堂教學中
在授課之前,可對課本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梳理,并根據內容核心與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在案例的選擇上,首先案例要通俗易懂,其次,要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學內容的重點,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時代潮流的特點。例如:學習《敬畏生命》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社會所存在的網絡約車這一狀況,就安全方面來展開教學。在學習《網上交友新時空》這一課時,可以就目前網絡交友被騙的案例進行展開。除此之外,對于當前社會所存在的霧霾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幼兒園問題等一系列的熱點問題融入《生命的思考》這一章節中,從而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得具體化,在加深對課本內容認識的同時,還可提升學生的法治和道德素養。
(二) 結合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這一教材中,有許多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如果單純地對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與乏味。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僅僅掌握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需要對掌握的理論進行運用,才是學習的精髓。例如:在講授“實施可持續發展”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一起對周圍的污水處理廠進行參觀。讓學生體會水資源的珍貴,從而樹立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從而展開對其他資源問題進行展開,進一步加深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認識與措施。進一步地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深刻的認識。
(三) 通過圖片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圖片的形式全面地展示,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形象生動。例如,對《財產所有權》這一課文進行講授時,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圖片全面地展示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案例。制作一系列的圖片:圖1. 王明想要買彩票獲得大獎。圖2. 王明買了一張雙色球。圖3. 王明買的雙色球中了50萬。圖4. 王明去兌換彩票,結果莊家不予以兌換。教師在對這四幅圖片展現后,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王明,你將會采取怎樣的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通過這一形式展開討論,使學生對法制與道德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 利用角色模擬,深入教材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常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中的一種,通過角色的扮演讓學生融入教材知識中,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有一文《人民當家做主的法治社會》,有關換屆制度知識的學習中,我安排幾個學生進行角色劃分,其中一部分扮演候選人,另一部分扮演選舉人。通過這種方式與教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我國選舉制度的理解,全面掌握這部分知識,提高自身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
三、 結語
生活式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思維模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放式的教學思維和情景的滲透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知識拓展能力,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文松.淺析隱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中的作用[J].中華少年,2016(35).
[2]孟曉娜.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注重開發課外課程資源[J].學周刊,2015(35).
作者簡介:
王昌鵬,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新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