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推廣,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素養的關鍵部分,其教學目標從過去的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轉變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改革鼓勵小學語文教師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讓小學生在閱讀中同時收獲知識與情感,以主動閱讀替代過去的被迫學習,全面提升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可度。從能力培養角度展開閱讀教學,是尊重學生意愿的關鍵性轉變,可顯著提升閱讀教學的實現性,本文對基于閱讀能力培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簡要研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
歷經多次改革,小學語文教學不斷豐富學生能力培養目標,融匯形成了語文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其中涵蓋了語文學習中涉及的各項能力,并著重指出閱讀教學當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首要目標。閱讀是小學生探尋語文世界奧秘的重要形式,也是幫助小學生拓展知識面,輔助小學生提高語言感悟能力與組織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是無可替代的。然而,就目前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教師需施以相應的改善措施。
一、 構建情境,培養意識,帶給小學生良好的閱讀體驗
為將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工作落到實處,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首先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即讓小學生在意識層面接受閱讀這項活動,不對閱讀產生抗拒心理,此后學生才會在較為愉悅的心態下接受閱讀教學。培養閱讀意識的方法有許多,其中情境創設是如今眾多教師會采用的方法,該方法具有適用范圍廣與感染力強的優勢,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師可借之引領學生主動走進閱讀材料描述的世界,讓學生自主搜尋語言文字的魅力,實現快樂閱讀。
教師可為小學生還原景色描寫類課文的情境,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桂林山水》等,帶給小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沉浸在豐富的感官體驗中,用雙眼、雙耳和大腦一同去感受課文內容,得到良好閱讀體驗。首先,教師可用多媒體設備演示桂林獨特的山水景色,為視頻或圖片配以優美音樂,或是直接借鑒當地的旅游宣傳視頻,讓小學生在觀賞桂林秀麗的山水風景時得到情緒的放松與心靈的震撼。如此一來,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對課文描寫內容產生興趣,進而在潛意識里有主動閱讀的想法。
當確認了學生具備足夠的閱讀意識后,教師便可通過后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教師可提問學生:“作者對桂林的山石有哪些描寫?”“有同學在視頻中找到與作者描寫相符的景色嗎?”等問題,讓小學生能夠帶著思考反復閱讀材料,并將文中描寫風景的精髓牢記于心,又在領略大好風景的過程中培養對祖國山川的熱愛。
二、 合作學習,激活思維,帶給小學生豐富的閱讀體驗
在探索小學課堂的創新模式時,為了給予小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空間,又要避免小學生不會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浪費課堂時間,許多教師會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在順暢的溝通中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是十分顯著的,小學生的思維水平相近,互相之間的啟發作用是教師的講解難以比擬的。因此,教師應以巧妙的方式將閱讀教學與合作學習融合,通過合理的任務內容,與科學的合作小組組成,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從中獲取真實的閱讀體驗,得到主動性的閱讀能力提升。
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涉及范圍較廣的閱讀材料,讓小組內的成員都能有自己專門的任務,各司其職完成任務之后還可通過討論豐富自己的認知,使學生能夠真正從合作中收獲獨立學習未理解的知識。例如,教師可借助課文《圓明園的毀滅》來鼓勵小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拓展閱讀范圍,該篇課文描寫的是近代戰爭對我國建筑的毀壞,以及簡單敘述了“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事件,但是現實情況是,小學生未學習過完整的中國近代史,閱讀過課文后也是對該事件一知半解,教師可以借此安排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搜集一些相關資料,通過對資料的閱讀與分析,還原出整個事件的樣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程度。
在為小學生的合作學習安排任務時,教師可事先將問題任務按照小組人數劃分成數個部分,讓組內學生經過討論選自己感興趣的一部分任務,于課下通過預習的方式進行拓展閱讀。隨后,在課堂合作學習時間,學生可將自己的任務成果拿出來與其他成員交流,共同補足理解有欠缺的部分。如此一來,小學生以合作的形式豐富了自身的閱讀內容,并且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充分拓展,顯著提高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 拓展閱讀,實踐探索,帶給小學生有趣的閱讀體驗
現代教育為閱讀能力做出了一些補充,閱讀不再獨指對文字內容的“觀看式”閱讀,還涉及許多實踐形式,因此,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時,教師也不該局限在一種思路中,可通過定期組織一些諸如“朗讀比賽”或“情景劇表演”等過程有趣、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幫助小學生放松心情,助其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時,還可將社會熱點與課文相結合,擬定一個不僅不會讓小學生覺得無從下手,還能指導小學生的小學生生活態度的主題,讓小學生滿懷熱情投入其中,主動鍛煉閱讀能力。比如,在考慮到當今世界自然災害頻發,新聞常會報道地震、海嘯相關內容的狀況,教師可結合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開展“情景表演”的實踐活動,讓小學生自主搜集相關文章,自己編寫劇本,排練好后在課堂上表演,通過學生投票的形式進行評比。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將素質教育理念多層次地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圍繞閱讀能力培養開展實際教學,帶領學生扣響閱讀大門,領略廣泛書海的無窮魅力。為讓小學生從知識獲取到情感理解的各個階段都能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小學語文教師可首先通過情境激活意識,增強小學生的代入式閱讀能力;其次,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式的閱讀活動,豐富教學形式;最后,教師可對文字閱讀進行拓展,組織實踐活動,打造趣味課堂。
參考文獻:
[1]姚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8(24):94.
[2]何燕華.淺談提高小學語文“學困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8):159.
[3]耿青兒.學生閱讀能力的生長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2):140-141.
作者簡介:隆君賢,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五八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