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留守兒童就是其中一個。城市里存在著更多的工作機會,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群體也日益壯大。留守兒童群體存在著很多問題,而作為祖國新一代的年輕力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就引起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關鍵詞:課堂教學;留守兒童;英語教育
留守兒童大多是父母進城務工,家里經濟不太理想,父母沒有精力照顧孩子,也沒有經濟能力將孩子帶到所在的城市一起生活,留下孩子跟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一起生活,而這些人很難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督和輔導。這些孩子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沒有得到應有的約束,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所以孩子們對學習的欲望并不強烈,有的孩子更是直接放棄學習。而英語學科作為一類語言類的學科,學習難度較大,而且對學生周圍的環境要求較高。留守兒童群體幾乎接觸不到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所以學習會較為困難,因此留守兒童的英語教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在課堂上運用教學方法提升留守兒童群體的英語學科水平。
一、 留守兒童英語學習的現狀和問題
(一) 英語學科得不到充分的重視
留守兒童所處的生活環境大多是經濟水平落后、思想觀念傳統、陳舊、落后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對英語的理解大多較為淡薄,他們傳統的觀念認為只要學好語文、數學就好,所以他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家長們、周圍環境對英語的不重視會影響孩子的觀念,這會導致孩子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那么用心。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環境下本來英語學科的開課時間就相對較晚,再加上對英語的不重視,安排的課程也不多。城市里的孩子大多從學前教育階段就會接受英語課程,而且還會有英語興趣班;留守兒童所在的地區開課晚,而且課程又少,所以他們就比同齡人落后了一大步。
(二) 學生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足
大多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沒有人對他們的學習和教育進行督促,所以部分學生對學習不夠重視,對英語學習更加缺少關注。孩子們年紀小、比較貪玩、心性也不穩,自控能力不足,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沒有父母在身邊管理教導,他們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從小就缺乏有利的學科環境,加上沒有人在身邊引導,所以孩子們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從一開始接觸就沒有學習的積極性,這就導致孩子們英語學習的基礎差,對以后英語學科的學習造成障礙。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在學習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學科教師如果沒有在學習中尤其是課堂學習中給他們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在步入初中后,這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背英語拖后腿。初中的有些孩子26個英文字母都不能熟悉、規范地書寫,口語更是不強,在學習中他們因為不懂、不會就會自卑,產生恐懼心理,這對英語學科的教學過程更加不利。
(三) 學習條件不足,學習習慣差
孩子們小學時大多在離家近的村小學里,一般情況下,學校的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落后,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在開設英語學科時,英語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對孩子合理引導和開發力度極其有限,不會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去開發孩子的領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甚至有的學校讓其他學科教師兼任英語教師,有的教師自己的英語發音尚不標準,更別提被教育的學生們,而且他們的英語教學方式也存在嚴重的缺陷,我發現很多步入初中的孩子連基本的單詞都不會拼,簡單的日常用語也不會講。
孩子們因為小的時候缺乏正確的引導,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加上留守兒童沒有人約束管教,大多都是從小在電視機、電腦、手機的陪伴下長大,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不會預習、復習,上課時經常發呆走神,在學習任務完成時不會自主思考,往往等待老師給出最后的答案,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方法,所以他們只是機械性地死學、硬學,毫無技巧可言,這樣他們的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更加拉低他們的英語學習質量。
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幫助留守兒童的學習方法
(一) 培養留守兒童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留守兒童學生,英語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重視他們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課堂作業環節,隨機地請同學講解問題的答案及理解,給學習較困難的留守兒童同樣的機會,這樣會使他們逐漸改掉只等答案的習慣,會使他們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課堂上也會下意識地集中注意力,養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在口語、書寫等方面也要尋找恰當的方式加強對他們的訓練,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教師在課堂上授課要保證方式新穎、方法有趣、內容充實,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提升學生們對課程的興趣和關注力,減少走神,專注于課堂。
(二) 激發留守兒童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師應該在備課中考慮到留守兒童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缺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景教學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中的樂趣,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由不愛學變成感興趣而學。老師可以將英語知識運用到介紹風俗習慣和小故事中來,使知識變得豐富有趣;教師還可以將英語教學和音樂美術相結合,比如在課堂開始前讓學生們唱英文歌,或者在課堂中隨機抽取學生根據課堂中出現的畫或者圖片讓學生造句或者聯想學過的單詞。這樣的興趣教學會大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三) 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現如今科技的發展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校配套安裝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教師可以在課前下載一些和課程相關的視頻、音樂、圖片,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們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還能通過標準發音進一步糾正學生的發音。
真正好的教師是能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展開教學,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對于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生,老師應該尤為關注,在課堂中積極嘗試賞識教育,對表現好的學生不吝表揚,對于進步緩慢的學生耐心輔導,鼓勵激勵,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密切關注孩子的每一次進步,引導孩子自主學習,使留守兒童的英語學習問題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李秀晗,呂國棟,馮上兵.應用ARCS模型分析留守兒童學習動機低下的原因——湖北省宣恩縣萬寨鄉留守兒童學習動機調查報告[J].中小學電教,2010(5):25.
[2]丁同芳,孫德玉.滁州地區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3):55.
[3]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現狀的調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133.
作者簡介:丁海玲,甘肅省敦煌市,敦煌市黃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