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App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利用App指導小學生美術學習、繪畫App為學生提供強大繪圖工具、圖片處理App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等三個方面探討App解決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難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App;美術教學
移動終端的普及特別是智能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的普及,給人們的生產生活,乃至學習都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不管是耄耋老人還是三歲稚童都會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各種App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教育App也趁此東風迅猛發展起來。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教育類App數量已經超過7萬。因此,利用App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小學美術是小學教育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課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順應潮流,巧用App解決教學中的問題。
一、 利用App指導小學生美術學習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指導兒童美術學習的App,比如,常見的指導兒童畫簡筆畫的“簡筆畫App”,一步步展示簡筆畫的繪畫過程,兒童只要跟著App,就可以畫出簡筆畫。除此之外,還有折紙App、泥塑App以及手工設計App,都有非常詳細的教程。App將聲音、圖片和動畫集于一體,能夠有效抓住學生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難忘的幼兒園》是小學一年級美術課,以幼兒園生活為題材,用繪畫、剪貼和泥塑來表現幼兒園的生活。本課分為2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小學生了解繪畫構圖、色彩和材料的運用方法。第二課時主要是讓小學生了解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會使用挖、捏、搓、貼等方法塑造能站穩的小泥人。在第二課時,教師準備了陶泥、一個站立的小泥人、相關工具并在學生的IPAD上安裝了“泥人大師App”。首先,教師拿出了站立的小泥人,讓學生探究:泥人為什么能站立?小學生經過觀察討論,最后每組派一名小學生闡述探究結果。然后,教師給學生的一步步演示泥人的制作步驟。但是由于角度和距離的問題,很多小學生根本看不清教師的操作。所以,學生在動手實踐時很迷茫,這時,教師讓學生打開“泥塑大師App”并根據提示,制作小泥人。小泥人基本成型后,教師鼓勵學生關閉App,發揮自己的想象給小泥人添加五官和裝飾。有的小學生捏出了哈哈大笑的泥人表情,有的女生還給泥人添加了“皇冠”。小學生的想象力被成功激發出來。本節教學中,App作為美術教學的輔助工具,補充教師演示教學帶來的不足,讓學生能夠全面、細致地觀察泥人制作的步驟。同時,App和諧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提高作品的質量。
二、 繪圖App為學生提供強大的繪圖工具
繪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美術基本功的重要標志。繪畫App實現無紙化繪畫,學生只要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動,就能繪制出作品。首先,相對于實物,繪畫App中的工具使用起來更加流暢,各種工具應有盡有。筆者曾經在IPAD上安裝的一款兒童畫板就具有14種鉛筆、鋼筆和毛筆模式,12種藝術畫筆,7種畫刷,156種預選顏色和可以自主調色的調色板,35種魔術筆,能畫出多種效果,其功能強大足夠小學生體驗各種風格的繪畫。其次,App具有將畫布放大和縮小功能,更有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細節把握。學生可以把畫布放大,對細節慢慢修改。最后,繪圖App支持分享。學生繪畫作品完成后,保存并分享,方便作品點評。《畫畫蝦和蟹》主要是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勾勒出蝦和蟹的形象,并能將聯想到其他水中生物,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同時培養學生合作分享、交流評價能力。首先,教師使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海底世界的視頻。靜謐的海底世界,豐富多彩的物種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蝦和蟹在海底的生活狀態,并討論“蝦和蟹的生活環境”。小學生根據觀察和想象,說出了蝦和蟹周圍還有海草、珊瑚、小魚、貝殼等。然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小學生打開繪圖App繪制蟹和蝦,主體繪制好以后,學生用藝術筆畫出海草、小魚、氣泡。作品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把作品保存并分享到班級空間。小學生登錄到班級空間,查看同伴的作品,相互討論交流,然后根據交流意見再進行作品的修改。作品定稿后,把作品分享到群里,實行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式,對作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三、 圖片處理App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是美術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而傳統美術教育中,由于受到繪畫能力的限制,很多小學生的創意無法表達出來。但是圖片處理App支持復制、粘貼、摳圖,提供各種濾鏡效果和各種風格的模板,為學生的美術設計創新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版面設計》是小學美術教學中涉及平面設計與應用領域的教學內容,主要讓學生掌握版面設計的方法、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出圖文并茂、主題突出、層次分明的版面,進而培養了學生設計意識和能力,促進想象力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上,教師先展示了很多板報,激發學生設計板報的熱情并了解板報的構成。然后教師出示學習任務:設計以“迎新年,慶元旦”為主題的板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板報內容、版式,然后上網收集素材。最后,學生利用App摳圖合成圖片,再利用濾鏡,設計出個性十足的板報。App突破了學生手繪能力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相對于傳統教學工具,App生動形象,操作簡單,更加便捷,深受兒童的歡迎。App迅猛發展,對教育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時代,技術更新日新月異,教師要把握新技術,讓更多的技術服務于教學。美術教師要深入研究App的特點和功能,在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App應用于美術教學,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參考文獻:
[1]王婷.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新趨向的探究[J].祖國,2018(9):277.
[2]高丹.基于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課程教育的新趨向[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96.
[3]任洪霖.手機Wi-Fi功能輔助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4):174-175.
作者簡介:
張雪亮,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