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極其抽象的學科。針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紛紛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在這些新教學方法中,情境創設的方式能更好地將抽象的物理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初中物理知識變得易懂易學,學生能對其更快地掌握和消化。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影視片段、問題啟發、圖形圖像等創設情境的方式,聯系物理教學實際,引導學生探究物理現象,把抽象的物理規律通過教學情境展示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擴散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教學;問題情境到創設;技巧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創設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發現問題,然后通過物理實驗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與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取知識,并解決問題。
一、憑借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物理教學情境,讓學生思考生活,認真觀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引起學生的共鳴。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面前有一灣清澈的湖水擋住了老師與學生的去路,湖底游動著小魚,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水很淺,有些學生走進水中,剛走幾步,河水就輕易地淹沒了學生的小腿,學生大喊:“上當了。”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實際中的河水比看上去的河水要深很多呢?此時臺下的學生展開了激烈的探討。教師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中放入一支鉛筆,在杯子中倒入水,并讓學生認真觀察,這時學生就會大喊:“鉛筆折斷了,鉛筆變大了。”通過這種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一種學習狀態,求知欲望被激發,對物理有了更多的學習興趣,也會知道物理知識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二、運用影視片段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和學習中。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材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物理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更具生活化,更加形象和直觀。創設情境時,使用的影視必須和課文的內容相符合。如在教學《動能和勢能互相轉化》時,要使用體育頻道播放的運動員跳水的場景進行情境創設,當這些精彩的鏡頭播放在學生眼前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邊娛樂邊學習,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教師可以借助這次機會展開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要吃苦耐勞,勇于拼搏,才能獲得成功,激發學生報效祖國和熱愛祖國的情懷。為了起到活躍課堂的目的,教師還可以適時地播放一些娛樂性的影視片段。在“水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影視片段《狂蟒之災》,讓學生討論主角在沒有刀槍和炸藥的情況下是如何殺掉最后一條蟒蛇的,學生看完電影后就會發現,蟒蛇是被電死的,故事中主角站在桌子上,而蟒蛇在水中,桌子是絕緣體,水則是導體。通過這種情境的創設,利用故事情節提高學生的振奮感,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會更容易理解物理中的知識要領。
三、利用問題啟發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只有提出問題,學生才能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也是一樣,需要不斷提出問題,然后去發現物理規律。教師要不斷設定問題,再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根據問題啟發學生把學生帶進知識的海洋中,讓學生成為探索者。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快理解知識內容的速度,使學生能夠快速運轉自己的思維。例如,可以讓學生思考太陽為何高高掛在天上卻不落地,但是我們扔水果在空中,水果卻會落地?向學生提問,我們站在樓頂上把水果快速扔出去,水果是否會落地呢?而太陽對行星的吸引、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以及行星對衛星的吸引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原理和規律呢?通過對問題進行遞進式引發,可以推出一致的規律,然后就可以推出萬有引力定律。通過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以及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會不斷地探索,增強創新意識,思維會得到有效的開發。
四、使用圖形和圖像創設物理教學情境
因為物理的教材內容具有抽象和表象的特點,所以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把文字轉化成圖像和圖形,通過物理模型,找出模型與問題有何關聯,就可以創新物理知識與物理學習方法。例如,學生通常會在家中使用彈簧拉力器進行鍛煉,鍛煉到最后會非常吃力。還可以通過橘子在桌子滑行的現象分析運動和靜止,把抽象和復雜的物理現象通過媒體動畫展示出來,根據實驗展示,把物理知識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細心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好奇心,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物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黃林生.初中物理教學中利用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J].華夏教師,2017(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