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驊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教材中用大量的篇幅去列舉了各種圖像,有各式各樣的地圖,有地形地勢分布,有氣候分布圖以及植被分布圖等多個種類。因各種圖像所表現的知識點不同,導致圖像間也有著較大的差異。為此,圖像是地理學科最為重要的表現語言,利用好地圖是初中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圖像教學;應用策略;探究
通過地理學科考試現狀,我們發現地理題目越來越偏重讀圖分析題型,這就讓初中地理教師意識到圖像教學的重要性。圖像教學顧名思義是在教學中加入對地圖的分析來幫助學生記憶不同地區的各項地理特征,并在考試題目中通過定位來分析該地區的地形成因、氣候成因以及文化成因等。而圖像教學模式的出現,豐富并拓展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內容,極大地吸引了初中生的課堂注意力,有效提升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像記憶,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圖景,為學生留下具體而深刻的印象,以協助學生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一、圖像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我們發現地理圖像既有便于識別的地圖,還有數字與線性圖像相結合的地理統計圖,以及直觀表現當地實際圖景的景觀圖。這三種圖像是在初中地理課堂實際圖像教學中是最為常見也是最常用到的圖像。例如,地圖主要在圖中標識出該地理區域的經緯度,幫助學生記憶詳細的區域位置,詳細些還可以標注各種地形,如山地、河流、盆地、丘陵等。例如在中國山地地形圖的教學中,學生既可以用來記憶山脈在各地區的分布,也可以用聯想記憶法和圖像記憶法來通過山脈的坐落方位以及走向來聯想到中國三大地區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及0攝氏度等溫線的分界線,如此一來方便學生進行拓展性記憶,通過對圖的記憶可以將多個平行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其次地理統計圖主要展現了數值的大小差異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如教師在教學區分不同氣候的降水量和氣溫變化特點一課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地理統計圖來幫助學生區分記憶。例如圖上最鮮明的是地中海氣候,其氣溫和降水量的峰值所處的季節正好相反,如北半球地中海氣候降水量峰值在冬季,氣溫峰值在夏季,是極其特殊的溫度降水不同步的氣候類型。學生通過對地理統計圖中的曲線特征來記憶并區分氣候并不失為一個極其高效的辦法。最后是景觀圖,教師在利用景觀圖進行地理教學時,可以聯合新課程改革下新式教學法中的情境教學法,例如,在教學《南北半球氣候差異》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在地球不同半球的情境,讓學生通過聯想來探討南北半球的氣候差異,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理論知識,有助于營造課堂積極探究的良好學習氛圍,有效提升地理學習質量。
二、掌握讀圖的基本步驟,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
作為初中階段地理的教師都知道,地理知識點大而言之,涉及全球整體的氣候分布特征和各大洲的地形地勢分布以及人文歷史;小而言之,可以小到各個地區甚至是中國各省區;縱而言之,不同地區的分析框架主要分為自然方面的氣候、地形、地貌、資源分布、植被類型分布等,以及人文上的歷史特征和宗教文化。由此看來,初中地理知識點極其繁雜且碎片化較嚴重,教師如果在教學中不進行簡化整理,則會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記憶負擔,因此圖像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教師也總結出了讀圖分析的基本步驟。一是確定目標,即學生在解題時要明確題目中要求分析的是哪個地理特征,是氣候還是地形,氣候則利用氣溫降水分布統計圖,分析地形則用地形圖。二要找到位置,例如題目中給出了經緯度或者是給出了某一區域的海岸線輪廓,學生通過對地圖的記憶來找到該地區,從而結合其他方面圖像做具體分析。三要注意尋找聯系,例如地形圖中表現的特征是否干擾了其交通線的分布或者該地區人們的經濟文化交流等之類的聯系。四要聯想記憶,這是針對記憶來講的,學生在做題中必定不止用到一種圖像,學生需要以不同的地區為劃分依據,將所有圖像聯合起來記憶,為學生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充實學生地理知識的頭腦。
三、強化識圖方法的重要性,鍛煉學生比較分析圖像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圖像教學法時,不能僅僅是將圖像展示給學生供學生記憶,還要對學生的比較分析圖像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在圖與圖之間尋找其中的內在聯系。例如根據經緯度判斷日本處在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學生可以從這個條件出發,聯想到此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處在板塊交界處,從而聯想到地殼運動導致日本多山地而平原匱乏,也可以聯想到地殼運動導致火山噴發以至于日本土壤多火山灰,土壤肥沃但由于地形因素卻難以大面積種植農作物,由此可以得出日本土壤肥沃農業卻不發達的特殊情況。由此可見圖像記憶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憶多個知識點。
圖像教學大大提升了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減輕學生記憶負擔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部分,加強了對學生綜合學習探究能力的鍛煉和指導,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為培養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古穎.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教學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