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改革深入,對初中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鍛煉。要抓住他們身心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才能實現預期目標。文章先介紹重要意義,再分析目前存在問題,最后提出具體策略,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心理素質;鍛煉方式
一、 引言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是成長發育的轉折點,受到外界刺激會產生叛逆心理,對正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要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積極克服遇到困難,形成頑強意志力。立足于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策略,采用有效手段提高體育教學水平。
二、 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對于心理素質鍛煉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堅強樂觀的品質,提高獨立自主能力,建立起強大自信心。在交往中懂得和他人配合,有利于提高合作意識,明白集體的重要性。很多初中生從小物質生活條件優越,一切事情都由父母來安排,導致心理素質不是很好。例如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應對,還會產生失望、悲傷的情緒。初中階段學生身心快速發育,因此要進行良好教育,才能增強他們心理素質,用積極樂觀心態去面對生活。在磨煉中培養優秀精神品質,樹立起正確人生價值觀,擁有遠大理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去實現。
三、 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受到應試教育制度影響,覺得學生應該把重點放在文化課學習上,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大部分學校一周只有1-2節課,僅僅學習一些簡單運動技巧,對體育缺乏深入理解。其次教學方式單一,基本都是按照大綱規定要求去開展,體育活動變得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鍛煉效果不是很好。最后對體育教學缺乏正確認識,認為體育鍛煉目的是增強身體素質,沒有和學生自身成長聯系在一起。由此可見,現階段初中體育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只要采取有效方法解決,才能不斷改善效果,在鍛煉中提高學生身心素質。
四、 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方式
初中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和今后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只有具備優秀精神品質才能適應社會,在競爭環境中保持優勢。下文介紹了四種具體方法,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心理素質,在體育鍛煉中健康成長。
(一) 培養團隊意識
很多初中生是家里獨生子女,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嚴重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將學生按照性格、能力、愛好等分成不同小組,保證每組水平基本在相同層次,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例如開展接力跑比賽,讓組內成員自主討論決定,想要取得最終勝利就要默契配合。參與過程中會培養團隊精神,激發出集體榮譽感,意識到集體的重要性。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具備專業理論水平,還要能夠和他人進行合作,在團隊中彰顯自己的價值。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對今后學習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打下堅實基礎,在陌生環境中結交更多好朋友,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 舉辦體育比賽活動
通過調查發現,初中生競爭意識不強,因此要進行針對性培養,才能提高他們綜合素質。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籃球對抗賽,參與中會感受到競爭非常激烈,只有頑強拼搏才能獲得成功。心理素質鍛煉要學生親身參與才能取得實際效果,賽場上會發生很多事情,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考驗。例如隊員對待比賽消極,就要及時鼓勵他們,激發出內心熱情和對勝利的渴望,形成強大凝聚力,團結起來克服困難。心理素質增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長時間鍛煉中慢慢形成,是不斷成長的一個過程。體育比賽活動形式要多樣化,這樣才能滿足不同需求,調動起學生參與積極性,在競爭中鍛煉心理素質,變得更加堅強,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三) 注重因材施教
在一個班級里面,每個人性格、成長環境、興趣愛好都有所差距,一刀切模式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要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當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之后自主參與進去,是心理素質鍛煉的有效方式,因此要滿足他們的需求。教師要設置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個項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去選擇,課堂上會表現得更加踴躍,在運動中感受到樂趣,進一步挖掘出自身潛能。另外師生互動也是很重要的,通過交流進行正確指導,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有的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會遇到問題,教師要積極鼓勵,幫助建立起強大自信心,勇敢去面對困難,才能實現自身的突破。因材施教讓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不斷增強心理素質,形成堅強意志力,敢于去挑戰,在面對挫折中真正長大。
(四)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已經進入到信息化時代,很多新思潮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例如在上網過程中會瀏覽暴力、色情、毒品等內容,會染上一些不好行為習慣,出現逃課、打架、抽煙酗酒等情況,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這種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形成正確認識,減少不利因素影響。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對善惡美丑有正確判斷,保證健康的成長。當學生有心理問題時,要進行有效的疏導,幫助他們打開心扉,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學校要設置心理咨詢室,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對心理進行良好的調節。心理素質鍛煉是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之上,在體育訓練中傳遞正能量思想,提高獨立自主能力。當遇到挫折的時候,要沉著冷靜去應對,擁有堅強的意志力,在持之以恒、勇敢拼搏、刻苦奮斗中茁壯成長。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方式探究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身心共同發展。要不斷提高對心理素質鍛煉的重視程度,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校和.初探初中體育健康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當代體育科技,2017(4).
[2]高樹濤.在初中體育課堂中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的探討,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8).
[3]王光宏.初中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摭談,學周刊:中旬,2016(11).
[4]李勁柏.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科技信息,2011(17).
作者簡介:
曹庭魁,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