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杰
摘 要:我們的學校在革命老區三社鄉,在校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欠缺穩定的家庭教育環境,接受家長嚴格教育的機會很少,缺乏自學能力,而且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基于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及認知程度,小學教育階段,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尤為必要。以小學數學人文底蘊核心素養概念內涵為切入點,通過實際教學與核心素養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式,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科能力,更能夠實現其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在教學中,需要轉變傳統型教學模式,以知識點為重點教學內容逐步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教學重點。重視學生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更滿足了素質教學的要求與終身發展的需求,為日后的成長發展作充分的素養準備。下面談談培養學生數學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策略。
一、創新教學思維,培養學生人文底蘊
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中的不斷練習實踐,并結合實際性問題進行思考強化才能得以養成。雖然部分學生自認為對數學知識點內容已有理解,但這只是簡單化停留在書面解題上,并沒有將數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形成內在素養,更難談得上人文內涵核心素養的形成。對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思維,轉變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人文底蘊核心素養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放大教學知識點所體現出來的核心素養內涵,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感知,從而實現知識點的內容教學與核心素養的積極滲透。例如在學習正方體與長方體的計算環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它們的實際應用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生活中正方體、長方體的應用與特點,并采用小組化的形式進行意見交流,從而養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的學習模式,實現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二、開發數學思維,培養核心素養意識
數學學科是以思維作為導向的學科,并不像語文、音樂科學等關注感性內容。因此,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積極開發學生數學思維,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更能夠提高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滲透深度。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對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思維的能力鍛煉,幫助他們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同時,更需要他們將知識點內容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其數學思維的主導下解決問題,提高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多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環節中,除了固定的公式計算外,教師還能夠幫助學生開發數學思維,通過已知圖形的面積計算來拼湊未知圖形面積。梯形面積可以由兩個三角形面積和一個長方形面積相加而獲知,平行四邊形面積則可以看作長方形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相加。
三、創新教學設計,兼顧知識與文化
數學學科中的人文底蘊核心素養的精準化教學,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場景下進行,同時更需要針對小學生各個階段的認知特點進行創新化設計。數學教學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并利用各種手段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基于此,教學模式設計與創新上,不僅僅需要緊密聯合人文底蘊的內容,更需要考慮周全學生的認知水平。高年級數學教學中,以工程修路計算為例子,其作為日常化的生活情景可采用情景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學生進行工程效率與時間的計算,并鼓勵其在運用過程中思考“效率、時間、總量三者之間的關系”,逐漸向學生滲透效率提高,時間才能縮短的高效作業機制,也是高效學習、生活的方式。基于教材內容,綜合考慮學生認知水平與特點,靈活進行教學設計的創新,才能有效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才能更為有效兼顧學生知識與文化的結合發展。
四、培養創新能力,促進核心素養提升
在小學教學階段,注重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能提升個體競爭力,更能推動社會積極發展。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核心素養的滲透教學需要注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利用創新能力解決數學問題,鞏固知識修養。創新思維中最為突出的便是求異,教師可融入生活中商場打折問題進行教學,學生在面對“1000元的大衣8.8折出售”的問題時,借用小數除法進行計算,既能實現了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提高核心素養能力。
人文內涵核心素養強調教學中的育人功能,區別了過往教學實際中重視成績的應試教育模式,充分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小學教學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良好人格、培養學習方式、鞏固學習基礎的重要發展階段,對其進行充分且必要的人文內涵核心素養尤為重要。但學生人文內涵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與積累。因此,教師、家長、學校等都需要為之共同努力,教師隊伍更需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為核心素養的教學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整體效率,實現學生全方位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六一,劉曉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5).
[2]劉曉萍,陳六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