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斌
摘 要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高素質人力資源已經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為了滿足日益增強的社會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正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人文素養教學是整個綜合素質教學的基礎,更是整個以人為本教育的核心。因此在中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人文素養教學的參與必不可少,是幫助中小學生全方面綜合發展,完善現代化教育的一種輔助手段。本文將就 深化教育改革形勢下中小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進行思考,從中小學人文素養教學現狀、意義角度進行探究和分析,并提出相關有效建議。
關鍵詞 美術教育 人文素質 深化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隨著21世紀的到來,許多國家意識到了全面綜合素質教育在培養人力資源時發揮的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在整個教育界日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也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中小學美術教育不僅是一門學生培養藝術素養的學科,更是一門文化傳播學科。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當下美術教育深化改革的挑戰。
1中小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概述
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有著關于人文素養教學的具體表述: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以知道,現階段的素質教育在教育理論中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該論述中把美術教學中的人文素養作為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首要因素,肯定了美術教學中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文科學不同于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是關于人類的,如人的生存價值、思想、情感、品格。人文性質主要表現在藝術、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因此,引導學生陶冶美術情操,提升人文素養,是美術課程中的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2中小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的研究意義
2.1全面深入研究中小學美術教學
中小學美術人素養教學研究意義不僅在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更是基于教師知識結構在教育發展事業中不斷更新的特點,全面深入研究中小學美術教育,重建中小學美術教師的基礎教學意識,幫助其不斷與時俱進,從而引導學生全方面發展,輔助中小學美術教程深化改革。因此本研究具有雙向的重要研究價值。
2.2深入推進中小學美術教學課程改革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以及學生對美術教學課程中的內容以及傳遞的知識和文化素養都是較為陌生的。因此,在中小學教學課程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是知識的有效傳遞。深入研究中小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是為了幫助教師以及學生更好地傳遞信息和美術知識,有利于深入推進中小學美術教學課程改革。
2.3提高美術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知識素養不能沒有改變,必須與時代共同發展。美術課程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教學要求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自我素養,不斷積極吸取新經驗,提高自身在實施新課程中的教學能力。因此中小學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的研究有利于幫助教師適應新課程的改革,提高美術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3改革中小學美術人文教育的建議
3.1正視美術的教育地位美術教育
美術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圖畫能力,更能通過人文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激發藝術細胞,發散藝術思維。同時,美術課程還能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提高審美觀,幫助其生活能力的生。除此之外,美術的出現,還為學生枯燥無味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添加一抹樂趣,使得學生在壓力之余仍能感受到課堂的輕松,提高學生在各方面學習知識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美術教學的地位,在學校中形成系統的基礎學科教育。例如,學校可以積極在學校環境中開展黑板報競賽、手抄報比賽以及美術課外活動,利用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在美術中獲得樂趣。教育部門可以設立專門的藝術教育機構,專門負責某區域的小型藝術鑒賞活動以及競賽活動,如五四青年節舉辦勞動光榮畫展、中秋節舉辦全區美術競賽。在這些過程中,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穎的事物,幫助學生在美術中提升個人文化素養以及集體文化素養。
3.2完善美術教學器材
由于學校以及相關教育部門對于美術學科的不重視,學校以及各類學習環境中的美術工具以及美術教材工具不夠完善。現階段,要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就必須有一定的載體,而美術器材就是這種能夠承載人文素養教學的載體。因此,要深化改革美術課程教育,就必須從完善美術相關教學器材做起。例如,教育部門可以在各區教育機構以及環境中完善相關美術器材,建設美術畫廊,將美術教學器材以及學習工具放在美術畫廊中,而美術畫廊可以包括中國傳統繪畫、國際繪畫展示等主體,這樣學生不僅在學校中可以培養到藝術情操,更能在課外培養人文素養。學校可以根據這一基礎,為學生增設美術教室,為學生添置美術素材和工具,幫助學生在校園中隨時隨地學習美術、接觸美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美術的人文精神。
3.3提升美術教師人文素養
由于美術學科是中小學課程中的綜合素(下轉第165頁)(上接第129頁)質基礎學科,不被計入直觀考試分數中,所以美術教師也沒有深刻認識到美術學科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就造成了學生也對美術學科敷衍了事的狀況。因此,在中小學美術教學,尤其是人文素養教學中,美術教師必須利用自身美術素養,提高對美術課程中人文精神的認識,充分意識到美術學科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育部門可以設立藝術教師培訓小組,每一個月對教師進行小課堂教學,每三個月對教師進行評估,評估范圍包括美術知識素養、美術人文素養、以及美術教學能力等等,幫助教師更好地提升自我素質,更好地在教學中發揮作用。
3.4摒棄陳舊思想,提高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對與教育部門、學校以及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發展因素。在現代化教學中,美術教學可以版主學生拓展創新思維,激發藝術熱情,在滲透人文素質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創新世界。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門應該摒棄傳統美術教學中,陳舊腐敗的思想,積極對各學校、各教師進行道德教育以及創新教育,通過鼓勵教學創新提高教育創新思維。如,教育部門可以制定學校激勵機制,規定在美術課堂中人文素養教學模式以及各課堂新型模式創新成功的學校以及教師依規定受到教育部門嘉獎,授予創新人文素養教學證書及勛章,以實際行動鼓勵各學校和教師提高創新思維。
4美術課程的深化改革對教師的要求
面對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美術教師應該從自身角度出發,發現自身不足,充分吸收成功的經驗,幫助自身從美術知識中理解新課程,更應從文化意識形態思考美術課堂中的深化改革。要做到這一方面,美術教師應該從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以及文化素質來滿足美術課程的深化改革。具體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該充分理解人文素養的教學意義;第二,教師應該積極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以及藝術的表達形態和價值意義,幫助自身理解中國文化與美術課程以及人文素養中的聯系。在具體課程中,幫助學生理解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第四,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或是圖書,了解世界美術文化中人文素養教學的認知程度,從而拓展自身視野,在課堂中帶領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審美觀。例如,教師在教授“中國水墨畫”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先查看各種各樣中國水墨畫以及其在古代、現代環境中的現實意義。如在給學生展示南宋水墨畫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南宋水墨畫有許多是留白的山水畫,學生在看到這一情況時就會產生不解,這時教師應該悉心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南宋山河破碎,故而文人志士所描繪的山水風景有許多都用了這種留白的創作手法來舒緩內心悲憤。
5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則包括了人文素養教學的輔助教育。因此,在深化改革基礎教育課程的背景下,培養中小學生在美術課程以及各方面的人文素養是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全方面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為此,教育部門應當積極采取以上可取建議,而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擁有高尚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李澤萍.美術教育的新視野——《中小學美術教學論》的生態式建構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 呂用印.“美術欣賞”課教學如何體現人文意識——中小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探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20(03):154-156.
[3] 魏嫻,牟金秀.論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人文思想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6):97.
[4] 李文靜.中小學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7(0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