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嵐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小學數學課程把“運算能力”作為數學學習的素養之一,運算能力可以說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決定著小學數學學習質量,利用運算解決數學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新時代背景下,運算教學不僅僅是單一的技能訓練,而是將其運用到具體的情境當中,針對問題進行計算,從而發揮運算的價值。這就要求,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靈活運用各種策略,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 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運算能力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相關制度規定:“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這里的“運算”能力主要是指個根據特定的數學法則和運算規律對問題進行正確運算的能力。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加之運算嚴謹,容易犯錯,造成學生對于運算的學習不感興趣。反之,運算能力一旦養成,學生會很容易理解運算的規律,發現合理簡單的運算方法來解決問題,那么如何基于數學和心酸用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呢?
1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運算順序能力的策略
生活情境設置是將學生帶入到生活教學當中,切實體驗教學內容。在實際的運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導入-列式說明-探究算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流程。利用生活情境教學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從生活中發現運算,探究運算,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運算知識。
比如, 在進行“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時,當中就包括對運算順序能力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課前導入,事先準備學生需要的道具和模型,在進行正式教學時,在黑板上寫下要回答的問題,并將道具分發給每位同學,這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創設買蘋果的情境:試求買5個紅蘋果和4個綠蘋果需要多少錢。那解決這個問題只需要將紅蘋果和綠蘋果的總價相加,然后分別算出買5個紅蘋果的價錢和買4個綠蘋果的價錢,對于總價的計算不用考慮誰先誰后,在學生列舉出的綜合算式里不難發現乘法是首要計算的,遇到兩步計算都含有乘法的,可以進行同步運算。借助這樣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在運算過程中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法則,雖然學習的知識抽象,但是生活情境的創建給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有一個大概的思考方向,從而簡單便捷的理解運算的順序。
2追求算法的群體多樣化,個體最佳化
多樣化的學習是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敢于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計算。對于班級來說,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計算方式,正因如此構成了算法多樣化,才有了進一步的討論價值,才能促進學生之間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算法的多樣化是指很對學生群體方法的多樣化,也許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方法只有一種,但是對于全班學生而言,方法就會多種多樣。
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公交車站點距離小花家有1500千米,她跑步到公家車站的速度是每分鐘105米,試問她能在20分鐘之內從家里趕到公交車站點嗎?如果學生認真分析題目會發現,這道題目并沒有限制一種標準答案,有很多的可能性,這時學生的情況是這樣的,有些學生利用估算解決問題,即:105乘以20-100乘以20,得出2100大于1500米,小花可以趕到;有些學生則是這樣計算的:105乘以20=2100米,2100米大于1500米,所以小花可以趕到公交車站點,限于學生思考的方式不同,導致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也不不盡相同,不同學生利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計算,從而引發出估算和筆算的運算方法。開發了學生的數學運算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長期以此,學生對于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針對多樣化的運算模式,教師要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指導學生進行互評、互學、互說,在對比中求真,在運用中內化。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取決于誰的方法更加直接,簡便,實用性強,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因此在掌握多樣化算法資源后,要在其中選擇做出最佳的運算方法,從而實現最佳化解決問題。
在教學的課堂上,所有學生都是各抒己見,與同伴之間據理力爭,探討哪種解題辦法最為正確,毫無疑問已無太大價值,不同的學生具有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水平不同,通過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經過討論,比較,最后從根本上認識各種解法的過程,恰恰是最有價值的。借助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應用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認識團隊合作的中重要性;還有利于增進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逐漸提高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數學運算能力。
3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運算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策略
生活環境是運算教學的源泉,也是運算教學的終點,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一個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解決數學問題的機會,從多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產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對學數學的認知和引用數學的信心。
比如,在進行“連續加減法”的教學時,此階段的學生已經初步有了基本的運算能力,教師不能只是進行反復鞏固訓練,而是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自主進行計算:小明和小花到文具店購買學習用具,直尺3元,彩筆8元,鉛筆5元,文具袋3元,橡皮2元,其中小明想買直尺,彩筆和橡皮,小花想買文具袋,蠟筆和橡皮,試問小花和小明購買需要的學習用具分別要花多少錢?同樣買兩種學習用具最少要用多少錢?假設小花和小明總共有10元錢,他們可以買到什么學習用具?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才能真正意義上將運算能力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也從根本上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目的,而且逐漸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收集數學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此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比如,在對“多位數的加減法”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統計的知識幫助家長整理每月的成本花費,幫助父母規劃資金等。
4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運算的創造力
在整個數學教學的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學生也不僅是要學習知識,要相應的舉辦數學競賽,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自己在某一階段的學習成果,讓教師了解某一階段的教學效果,以便后期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
數學競賽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利用數學競賽可以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各類數學競賽,鼓勵學生參與競賽,體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敢于挑戰自我,走向數學的成功道路。與此同時,要適應現代化教育體制完善競賽的獎勵機制,對于獎勵的對象不能只是傳統的第一名,第二名,要將獎項設置的多樣化點,要每一位參賽的學生都能夠享受這份榮譽感,比如設置“優秀獎”、“參與獎”、“進步獎”等,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帶動參與數學競賽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同時,對于競賽的設計內容教師要掌握好,設計內容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突出運算學習的特征,這樣才能使數學競賽具有可挑戰性和可比性。
通過不斷的組織數學競賽,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學習習慣,會在內心建立起對每一階段的學習進行鞏固和復習的意識,為了更好的完成競賽,在日常學習中也會多注意與同伴的經驗交流,取長補短,開闊自己的數學思維,拓寬自己的運算視野,從而更好的完成競賽,取得優異的成績。
5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當前的運算教學模式,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后期的能力培養,摒棄傳統教學的陳舊方法,汲取優秀的教學經驗,使運算技能在算理、算法上得到進一步提高,從根本上接納扎實有效的學習方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運算教學,適時創設一些常見的現實生活環境使學生站在數學的角度上提取信息、發現發現問題,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解決生活上的數學問題。只有這樣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體驗現實生活中含有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運算技能的價值,進而實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算能力的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 季丹辰.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值推理能力發展現狀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2] 李艷粉.小學低年級學生數感培養的調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3] 符錦進.淺談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6):162.
[4] 徐妍.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