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而我們也發現,在文化交流中語言好的并不一定能在交流中達成溝通目的,這就給外語教學提出了思考,輸出什么樣的人才才是符合時代需要。近年來多模態應用日趨廣泛,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嘗試也是百花齊放。在英語教學中,作者建議結合多模態理論進行跨文化教學課堂設計,既符合文化推廣戰略決策的需要,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
【關鍵詞】多模態;跨文化交際;課堂設計
【作者簡介】王蓁,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外國語學院。
跨文化交際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外語教學中尤為重要。該課程要求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點和交際類型,能夠分析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但作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困惑在于理解東西方在歷史、思維方式以及哲學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差異性。因此,嘗試多模態理論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課堂設計,是教學改革的產物。
多模態就是對不同的交際模態如文字、圖像、動畫或視頻之間的相互影響與聯系所進行的聽、說、視覺、聽覺的研究。多模態教學強調教師通過多種模態的同時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運作,加深理解與溝通。
1.順應教學改革,突出時代特點。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當前互聯網發展迅猛,多媒體資源過于開放,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難免辨識有誤,多模態課堂設計正好凸顯互聯網的資源優勢和教學主體的實踐結合,學生個性得到發揮,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協作能力。
2.文化教學的需要。隨著“走出去”“引進來”“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出境游或與來中國的外國友人的語言接觸更加頻繁,但在交際中仍然避免不了一些誤解,產生歧義。輸出高素質人才可降低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而我國高等外語教育致力培養具備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全面深度參與國際事務和全球治理必備的語言能力的一流外語人才,因此文化教學的作用及意義不言而喻。
1.課堂設計原則。設計不同的課堂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到交際活動中,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拓展思維,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目的為原則。多模態教學理論提出通過語言、文字、圖像或視頻等多種模態呈現文化知識、人文風俗、價值觀念,學生更能直觀參與到教學中,增強跨文化體驗。
2.課堂設計策略。首先,語言的應用設計。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也是文化的一面鏡子,在文化取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異直接導致在言語行為、語篇組織結構的差異。目前,高校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學時普遍較短,大學生的文化學習很多流于形式,不能夠把文化學習轉化到實際的語言應用中,未能充分領會到語言的文化價值。詞是篇章理解的最小單位,教師課堂上可以組織諺語習語競賽,鼓勵學生通過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詞語短語,進行語言大比拼。指導學生改編劇本可以鍛煉學生的書面語言應用能力,通過文本對比分析,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熟悉文化差異,發現文化內涵,體會語言的魅力。
其次,課堂活動的設計。
(1)文化快訊。學生展示是課堂學習的重要環節,學生提前采集文化快訊,以文字、音頻或視頻的形式在課前展示,學生直觀完成了聽、說的語言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可以即興提問,來加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既幫助學生消化了語言,也接受并傳播了文化。
(2)文化主題沙龍。全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已經有一定的文化交際類的知識經驗,但不是所有的學生具有跨文化體驗,文化沙龍是課堂交際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設計,教師可以設計影視快訊、品味臺詞、人設游戲、文化訪談等主題沙龍。影視是大學生的主要休閑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分享最新電影、戲劇,讓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現狀,并通過模仿經典臺詞了解中西方文化現象,引導學生發現不同文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對生活的影響,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度高。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設計真實的跨文化交際角色模擬,人設游戲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host culture and home culture,進而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語言的學習需要文化的積累,文化的傳承需要語言準確表達。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培養一種思維,設計好課堂可事半功倍。多模態理論適應了文化教學需求,選擇實用的案例作為文化教學素材,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課堂活動,發揮學生的文化使者身份,推廣中國優秀文化,讓學生觸摸世界文化,共享人類文明。
[1]王樹建.應用語言學中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J].福建茶葉,2018,8.
[2]曹雪,崔艷波.順應論視角下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研究[J].校園英語,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