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玲
摘 要 數學是高中教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高中生日常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時會遇到很多問題,陷入知識誤區,從而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本文圍繞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展開分析,提出相關有效措施。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激發興趣;轉變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188-01
高中數學是學生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不僅是要面對重大且嚴峻的升學考試還要對學生自身綜合知識水平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引導學生走出學習誤區,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學生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及升學壓力的影響,很多高中生在學習數學時,對所學數學概念及公式定理等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教師也忽略了對其進行運算規則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很容易陷入數形分離的誤區。其次,學生對數學沒有產生正確的認識,認為學習數學只是應付高考,忽略了數學學習的真實意義和實際用途,學習熱情自然不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案,造成課堂生硬枯燥,學生難以融入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高中數學教學的改良措施
(一)營造興趣課堂,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1.教學模式多樣化,營造輕松愉悅學習氛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采取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這樣只會讓學生在繁重的各學科學習中更加厭惡對數學的學習。另外,數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形象性、系統性和漸進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生硬難懂。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數學特點適時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模式多樣化。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數學難以理解的文字概念、符號、圖形、公式定理等換一種方式進行解釋,以多樣感官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一方面,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更容易接受知識的導入,從而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多樣感官刺激下對知識的理解就更為深入,思維更為廣闊。
2.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思想情感的變化。在升學的壓力下,很多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不理想,從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教師要注意平時與學生的交流,要與學生做朋友,在發現學生錯誤思想觀念時要及時進行溝通,針對學生錯誤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基礎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教師還應該形成正確的教學評價,積極鼓勵學生,時刻關愛學生,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了解學生學習進度,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從基礎知識開始講解,在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再進行變通題、復雜題的教學,從而讓學生逐步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再輔以適當的作業練習鞏固和加深知識體系,讓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配合中逐漸拾起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信心。
(二)走出學習誤區,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不足,在遇到數學難題時就容易陷入知識盲區、誤區,產生不必要的錯誤。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扎實數學知識,巧妙運用所學知識,增強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巧妙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在一門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圍繞已學知識設置靈活變動的問題,讓學生在對知識熟悉的基礎上學會舉一反三,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核心所在,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又能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例如,幾何問題是高中數學中較為復雜的知識,學生對空間、圖形特征認識不深就很容易走進誤區,因此教師就要將幾何問題教學變得生動具體,巧妙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發現本質,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從而習得數學知識。
(三)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學生數學實際運用能力
高中數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例如幾何題、三角函數、函數圖形等抽象性較高的題型,高中生在面對此類抽象復雜的題型時很難構建固定的思維模型。此時,教師一方面可以將生活中的問題代入到數學中來,將數學現象生活化,讓學生在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數學知識體系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方式如畫圖、構建方程式等進行輔助思考,并讓學生通過接觸數學現象的具體表象,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逐漸培養邏輯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
三、結語
數學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科目,教師要根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轉變固有的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打牢數學基礎的同時對新的知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慧敏.由配方法談談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引入[J].科技信息,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