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捕訴一體”“捕訴分離”兩種辦案模式過往均有實踐。通常認為,捕訴分離有利內部制約,捕訴一體則是提高效率。兩種模式均有不同的時代背景,針對當前職務犯罪偵查轉隸后,內部監督制約發生較大變化,捕訴一體更符合如今辦案需求。本文針對捕訴一體工作實踐,探討工作中遇到的難點與風險,以期對辦案實踐中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捕訴一體 難點 風險
作者簡介:周亞平,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中圖分類號:D9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047
為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與司法責任制相協調的檢察辦案組織體系,筆者所在基層檢察院于2018年7月起全面整合檢察職能,推行“誰批捕、誰起訴”的辦案新模式,建立“統一受理、一體承辦、全程監督”的檢察權運行新格局,完善了司法責任制改革,提高了辦案質量效率,提升了檢察官素質能力。
一、捕訴一體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點
1999年, 高檢院刑事檢察廳分設為審查批捕廳和審查起訴廳 ,至今近二十年的捕訴分離的辦案模式,使得捕、訴部門在職能劃分、業務要求、工作方式、績效考核等方面均已形成完善的制度及體系,重新架構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新問題。
(一)破除傳統辦案方式的難度較大
檢察官從純粹的批捕或者公訴工作,轉型到捕訴一體,一桿子到底的辦案模式是一次較大的職能合并。部分檢察官因循守舊,固有思維定式難以轉化,既捕又訴的工作節奏,更加考量檢察官對工作的統籌安排。如果還僅是案件來一個辦一個的方式,就會感覺辦案一刻不得停,由于安排不合理,就會導致辦案壓力非常大。部分檢察官患得患失,捕訴一體后,檢察官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更具主導作用,但權力和責任并重,對一些存有風險,后續偵查可能補證的案件,就會缺乏擔當精神,處理案件畏首畏尾。部分檢察官缺乏創新意識,對制約和影響辦案效率的研究不夠。比如,捕訴一體后,加強引導公安機關捕后偵查,更有利于提高后續起訴效率。如果僅是就案辦案,不僅會增加案件流轉環節及在手時間,面對大量積壓案件,也會產生恐懼辦案的心理問題。
(二)理念認同需要在實踐中拓展
部分檢察官對捕訴一體的理論認同上還存在異議。從監督角度看,認為捕訴分離有利于內部監督制約,而捕訴一體容易導致逮捕條件與判決有罪的條件合二為一,不利于打擊犯罪;審查也由兩道程序變成一道程序,不利于防止冤假錯案。從社會生產的角度看,社會是通過分工合作聯系在一起的,社會分工越細,生產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越高,結合檢察工作實際,檢察官生產單個環節零件,還是整套設備,哪個效率更高,是否還需要考慮檢察院的規模、辦理案件數量、人案矛盾等方面進一步去論證。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比較論證。
(三)兩種工作模式不同節奏難以把握
批捕案件只需要把握批捕的法定條件,一般不用去全面研究和把握案件的整體事實、證據問題,法定期限為七天,正常情況批捕暨結案。審查起訴案件,必須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分的程度,期限一個月,如果需要退補、延長,加上開庭,時間更長。筆者2019年1月至6月受理的審查逮捕案件80件、審查起訴案件86件,同時在手在辦的審查起訴案件保持在十件以上,平均每兩日一個批捕案子。實踐中,檢察院逮捕案子數量還受偵查機關開展的專項工作的影響,經常會遇到案件聚集現象。由于逮捕案件時效性要求高,起訴案子容易受到擱置,辦案節奏把握不好,就會因疏忽造成案件超期或快到期案件倉促處理的情況。
二、捕訴一體運行中存在的風險
檢察官代表國家依法行使檢察權,體現了社會公平正義,捕訴一體后,檢察官主導案件,既要注重打擊犯罪,又要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使得無罪的人不受法律追究,工作也面臨了更多風險。
(一)捕訴一體,檢察官權力尋租的司法腐敗風險性提高
任何權力都有放任使用的本性,尤其是不捕、不訴案件嚴重影響當事人權利。現階段,實踐中構建“統一受理、一體辦案、全程監督”的格局,有效降低了風險,但風險的根源永遠存在。
(二)捕訴一體,檢察官既捕又訴導致逮捕條件訴訟標準傾向
將逮捕標準提升為起訴標準,客觀上會降低逮捕率,導致應予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沒有逮捕,社會危險性增大。實踐中部分檢察官為降低捕后不訴風險,通過不捕控制起訴,降低了逮捕程序的獨立價值,有悖于刑事訴訟程序的本意。同時對一些不符合逮捕條件的輕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檢察官為方便起訴,又會濫用逮捕權,來提高辦案效率。
(三)捕訴一體,認罪認罰從寬處理適用隨意擴大的風險
捕訴一體后,在批捕階段往往就會注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達到一種多贏局面,但片面追求制度效益,容易誘導犯罪嫌疑人認罪輕罰,從而彌補證據上的不足,而不注重其他證據收集,導致后續犯罪嫌疑人翻供后,由于離案發時間較長,取證困難。實踐中,捕訴一體后,為提高認罪認罰在案件適用中的比例,對法律規定的犯罪情節輕微可免予刑事處罰的案件,視而不見,直接采用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起訴到法院, 不利于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四)捕訴一體,提高了案件錯捕之后錯訴的風險
捕后不訴、捕后撤案的案件均是檢察院重點評查、監督的案件。如果批捕階段,檢察官因證據審查不嚴或對后續偵查的過于自信,發生錯捕的情況,在考核、追責等外部壓力下,就可能產生不調取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證據、對非法證據不予排除等違法行為,如果犯罪嫌疑人又因為認識錯誤而認罪,就可能造成錯訴的風險。
三、捕訴一體改革以來的運行成效
筆者所在院實行捕訴一體辦案模式近一年,在辦案效率、辦案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需要延長審查起訴期限的案件大幅度下降
捕訴一體后,檢察官從審查批捕階段開始就介入案件,熟悉案情,審查起訴階段,只需對后續偵查工作中獲得的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材料進行審核即可,避免了許多同質化的重復勞動,工作增強了連貫性,縮短了辦案時間。筆者所在院于2019年1月至6月期間受理的審查起訴案件,辦理過一次延長的案件占比21.4%,去年同期(捕訴分離)為53.1%,同比下降56.7%。
(二)需要退公安機關補充偵查的案件大幅度下降
捕訴分離時,批捕階段符合法定條件一般予以批捕,但對案件具體的犯罪數額、次數、情節等證據強制要求不高。如果捕后公安偵查不到位,審查起訴環節發現證據缺失,部分案件就需要退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導致部分證據錯失最佳取證時機。而捕訴一體后,檢察官在批捕階段,就會考慮后續起訴環節,通過制發《逮捕案件繼續偵查取證意見書》,加強捕后“介入偵查”,引導公安捕后偵查,補強、完善證據,將起訴的證據標準前移至捕后偵查階段,從而有效減少審查起訴階段的退補概率。筆者所在院于2019年1月至6月受理的審查起訴案件,辦理過一次退查的案件占比14.0%;去年同期(捕訴分離)為38.4%,同比下降61.0%。
(三)捕訴一體的基礎上實行案件繁簡分流
筆者所在院第一檢察部(普通犯罪檢察部)根據自身案件量大,以輕微刑事案件為主,人案矛盾突出的問題,試點輕案快辦模式,即通過繁簡分流提升辦案效率。經審查,對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證據已固定的案件,要求公安機關在捕后七日內移送審查起訴。2019年6月輕案快辦組6名檢察官(占比35.3%)辦理110件(占比66.3%)審查起訴案件,確實達到了簡單案子快速辦,復雜案子精細辦的目的,保證了案件的公正與效率統一。
(四)捕訴一體有效提升檢察官辦案責任心
在捕訴分離的情況下,出現錯案,首先兩部門之間推諉,往往以認識分歧不了了之,問責難以到人。例如,某院辦理的一起捕后存疑不訴的妨害公務案,偵監部門檢察官對犯罪嫌疑人批捕后就結案,公訴部門檢察官因案件事實、證據發生變化,兩退三延的標準模式,導致對犯罪嫌疑人作出存疑不訴決定時,已經羈押近十個月。偵監部門認為,起訴階段早應變更強制措施,公訴部門認為,案子審查起訴法律程序沒有錯,互相推諉。捕訴一體后,從批捕到起訴均是同一名檢察官負責,直接決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決定了移送起訴的事實、證據,是真正的對檢察官放權,如果發生錯案,責任明確,客觀上提高了檢察官的責任意識,也會促使檢察官主動關注追蹤批捕案件的后續偵查情況,從而保證辦案質量。
(五)捕訴一體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
根據司改要求,雖然85%的人力投入到一線辦案,可事實上刑檢部門設置較多,造成檢力分散,人案矛盾的問題依舊突出。改革前,筆者所在院原偵監部門11名檢察官辦理全院每年近2000件的批捕案件。捕訴一體后,將偵監科、公訴科、未檢科等部門的檢察官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整合成立第一檢察部、第二檢察部、第三檢察部三個專業化刑事辦案機構,三部門檢察官41名,占比64.0%,分擔了全院批捕案件,有效緩解了批捕的工作壓力。
(六)捕訴一體提升了檢察官的素質能力
原先捕訴兩部門各自的專業要求相對不同,捕訴一體后,為適應新的崗位需求,強化了檢察官的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了檢察官隊伍的業務水平及辦案能力,也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鍛造了一支捕訴兼備的刑檢隊伍。
注釋:
史兆琨.最高檢恢復重建以來內設機構改革變遷啟示錄[N].檢察日報,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