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旭
關鍵詞:圖書館;采訪模式;策略研究;創新轉變
摘 要:文章闡述了圖書館采訪模式的演變歷程,分析了圖書館傳統采訪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新時期圖書館圖書采訪模式的創新方式,以期優化讀者服務工作,創新館藏建設模式,提升圖書館的文化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08-0109-02
新時期,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顯著的館藏資源優勢,而采訪工作則是圖書館較為基礎性的工作,也是源頭性的工作,直接影響到館藏建設和服務質量。當前,傳統圖書采訪模式的弊端非常明顯,已無法滿足讀者多元化的文化訴求[1]。因此,圖書館采訪模式的創新研究具有現實必要性。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圖書采訪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技術基礎和載體依托,在圖書館推行新的采訪模式可以提升采訪的有效性和讀者滿意度。
1 圖書館采訪模式的演變歷程
20世紀中期,因受圖書出版商數量少、銷售渠道狹窄等的限制,圖書采購主要靠新華書店,這一時期的圖書采訪都是現采,即圖書情報機構的采訪人員直接到新華書店選擇圖書并購買。《新華書目報》創刊后,采訪工作就變得較為靈活,圖書管理人員可以基于工作實際和讀者需求,參考《新華書目報》篩選、采購圖書,此時的圖書采購模式由直接采購變為間接與直接相結合。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我國民營圖書產業發展迅速,民營圖書銷售商不斷增加,在發展中漸成規模。與此同時,我國出版業的改革也初見成效,出版事業市場化趨勢更為明顯。為了提高文獻采購質量,各大圖書銷售商會主動邀請圖書館到公司的圖書倉庫及樣本間進行圖書采集,也會定期舉辦圖書采購會供圖書館工作人員選購圖書。因此,在這一時期,圖書館會采取現貨采訪與樣本采購相結合的采購方式[2]。現貨采購,即圖書館采訪人員在書庫里直接選擇圖書,采書結束后所選圖書即可發貨,這種采訪方式具有發貨速度快、采訪效率高的優勢。而樣本采購多在圖書訂貨會或書商創設的樣本間中進行,圖書采訪人員可以基于年限和類別選擇書籍,只需要采購樣本數據到采集器中即可。這種采訪方式具有針對性強、效率高、選擇范圍廣的優勢,但在發貨和到貨速度上不占優勢。
2 圖書館傳統采訪模式的弊端分析
2.1 書商左右圖書采訪工作
無論是現場采購還是樣本采購,圖書館都比較被動,因為書目類型、數量、選書時間等往往由書商決定。很多書商的目的是推薦他們的新書,而且很多書商提供的外文圖書往往是打包出售的,其中不乏質量不高、利用率低的圖書。圖書館一旦采購這些圖書,獲利的是書商,蒙受損失的卻是圖書館及讀者。因為這些書不僅實際利用率低,而且讀者反饋不佳。
2.2 圖書采訪的時效性較差
傳統的圖書采訪以現場選書或樣本選書為主,需要經過圖書選擇、圖書訂購到圖書館整理入館等一系列流程。工作人員對圖書的加工整理也比較耗費時間,因此圖書從采購到上架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時間。由此可見,傳統圖書采訪模式的時效性較差。
2.3 采購文獻的利用率較低
傳統的圖書采訪模式除耗時耗力外,也存在文獻利用率低的問題,這在高校圖書館的圖書采訪中表現得更為明顯。高校圖書館的圖書采訪工作大多由采訪人員完成,有時也會有相關專業教師的參與,而在讀者群體中占比較高的學生讀者群體很少參與圖書采訪,也無法及時有效地反饋圖書采訪的需求和建議,這樣的圖書采訪其實是脫離讀者需求的,會導致文獻的實際利用率較低。著名的康奈爾大學于2010年對本校圖書館的館藏利用情況進行了統計[3],結果顯示40%的圖書從未流通過,26%的圖書出借過一次,12%的圖書出借過兩次,22%的圖書出借過兩次以上。
2.4 導致圖書采訪資金的浪費
圖書采訪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圖書館多為政府出資的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其經費相對有限,用于圖書采訪的資金也較為緊張。在采訪人員直接采購模式中,采購圖書的種類多取決于學科館員的主觀判斷,而圖書采訪人員知識結構和采訪分析能力的差異使他們無法有效把握讀者需求,從而導致圖書館采訪經費的浪費。但是,如果增設專家學者或采用學生現場采書的模式就會增加成本。因此,創新圖書館圖書采訪模式勢在必行。
2.5 圖書采訪靈活性不足
圖書采訪靈活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無法體現人本理念。圖書館館藏資源雖然能滿足大多數專家、教師、學生的需求,但往往無法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②館際互借參與度不高。雖然圖書館倡導館際互動,希望借助資源的流動糾正圖書采訪中的偏差,但讀者參與度不高,效果也不理想。
3 新時期圖書館圖書采訪模式的創新
3.1 網絡采訪與現場采訪相結合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圖書線上采訪成為可能。不同的投資商、書商、出版社紛紛開設網上書店,網上書店經過安全認證后,可以在網上進行付費結算。當然,網絡采訪也存在弊端:首先,網上文獻信息數目龐大,加大了圖書采訪人員的選擇難度,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其次,網上書店為提升銷售利潤,不乏虛假宣傳,圖書質量難以保證。最后,圖書的售后以及退換貨等也不如現場采購有保障。然而,網絡采訪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網絡采訪可以實現出版社和圖書館的直接對接,省去了中間環節,大大提升了圖書采訪效率;網絡采訪的成熟化也推動圖書館文獻采訪工作朝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方向發展;網絡采訪可以讓圖書館及時了解圖書情況,熟悉系列圖書的出版進度,掌握特色專業圖書的出版情況等。而現場采購有效規避了網絡采訪的盲目性與隨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網絡采購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現場采購對應的書量充足,到貨速度更快。因此,采用圖書現場采購與網絡采購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圖書館圖書采訪的針對性,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
3.2 采用集團采購模式降低采訪成本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圖書館間的交流互動具有了現實可能性,這意味著圖書館的資源可以實現館際流通和共享,這一共享思路也可以被應用到圖書采訪工作中。在圖書采訪工作中,多家圖書館或購買個體可以聯合起來,組成相對固定的集團用戶,以集團用戶的名義向書商或出版社購買書目,因其購買量大,所以書目采購的成本也會相應地降低。一般情況下,集團用戶代表會與書商或出版社面對面進行溝通交流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圖書館在享受同等服務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成本,從而實現集團統一性低成本、大量化的購買[4]。此外,集團購買也有利于提高圖書館的資金利用率,加強各圖書館間的交流互動。集團圖書采訪在采購數據庫、大批量連續出版物時的優勢尤為明顯。一些專業設置相似、研究方向一致的院校單位圖書館在以集團采購的方式進行圖書采訪時,可以堅持差異互補的原則,通過后期的館際互動帶動圖書資源的共享,這不僅可以提升圖書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降低各圖書館的圖書采訪成本。
3.3 基于讀者薦購平臺的采訪模式
信息時代,圖書館圖書采訪更加關注讀者的多元化文化訴求,因此,基于讀者薦購平臺的圖書采訪模式備受各界關注與肯定。基于讀者薦購平臺的圖書采訪模式是指讓讀者參與圖書采訪,享有圖書采訪的知情權,為圖書館的圖書采訪提供建議。具體而言,讀者可以在圖書館的薦購平臺上注冊并登錄,及時反映自己的閱讀訴求;圖書館的圖書采訪人員會對受眾的需求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制定出針對性更強的圖書采訪清單。此外,圖書館也可以設置網絡信箱,讓讀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向圖書館的圖書采訪人員推薦采購書目、書商、出版社等。基于讀者薦購平臺的圖書采訪模式關注讀者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實現了讀者與館員的雙向互動。如:沈陽大學圖書館的讀者可以通過圖書薦購平臺向圖書館薦購中外文圖書,同時也可通過打電話、發郵件等方式直接向采訪人員提出薦購要求或咨詢相關問題。
3.4 以信息為載體的移動性采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廣泛應用,移動終端的使用也更為普及,而將移動終端應用于圖書采訪也備受圖書館推崇,以信息為載體的移動性采訪成為熱門的圖書采訪模式之一。隨著手機圖書館的建設和不斷發展,手機薦購成為可能。手機薦購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同時,手機也為讀者采訪訴求的反饋提供了便利,廣大用戶可以借助手機反饋圖書采訪需求。此外,借助信息技術也有利于實現“聚合采訪”,聚合采訪是指構建采訪館員和相關圖書從業人員交流的系統平臺,將所有與文獻相關的采訪信息資源分類匯總、整合、匯聚在一起,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借鑒。
4 結語
圖書采訪是圖書館管理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圖書采訪質量直接關系到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影響到讀者的滿意度。因傳統圖書采訪模式的弊病十分明顯,圖書館管理人員只有重視圖書采訪模式的創新,才能提升圖書采訪的質量和效率,推動圖書館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躍虎.讀者需求與高校圖書館采訪業務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3):32-38,43.
[2]周群.圖書館PDA微信采訪平臺構建[J].圖書館論壇,2016(1):100-104,114.
[3]王海花,劉艷民.高校圖書館采訪模式現狀分析及新思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2):28-30.
[4]宋玉艷,武英杰.新形勢下圖書館采訪工作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學研究,2011(9):66-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