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強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在教學方面也面臨著新的發展要求。問題導學法的出現,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增強初中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對問題導學法進行介紹,分析問題導學法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并探究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措施。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作用;措施
在初中學生的發展中,數學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能夠在思維等方面促進初中學生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對數學教學方式進行優化,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初中教師可有效運用此方法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符合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
一、問題導學法
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問題導學法具有一定優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問題導學法注重對學生的提問,通過向學生拋出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以此達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其可針對教學重難點提出相關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要對問題以及提問時間等進行把控,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教師應注重該方法運用的靈活性。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教師處于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主要發揮引導作用,創建相關的教學場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認識到問題導學法的作用,對學生的特點以及個性需求進行全面了解,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相關問題,需要學生投入課堂氛圍中,主動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需要具備指導以及規劃意識,最大化發揮問題導學法的效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1]。
二、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導學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初中數學教師可運用問題導學法提出有效性問題,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能力的鍛煉,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將其進行實際運用,使其在現實中發揮效用。問題導學法有著自身的獨特作用,初中數學教師在使用過程中,若是所提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聯系,可增加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力,進而深入探究問題,達到鍛煉綜合能力的目的。問題導學法可幫助初中學生有效掌握抽象數學知識,增強實際教學效果[2]。
(二)夯實數學知識基礎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問題導學法,在幫助初中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可進一步對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鞏固。比如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講授一個題目時,通過問題導學法可引發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促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探究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利于學生健全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夯實數學知識基礎,增強其學習能力。
(三)營建課堂氛圍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問題導學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課堂氛圍。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理解方面有難度,容易產生倦怠感,數學課堂教學以及學習效率無法保證。問題導學法的使用,可讓初中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上,共同對其進行思考并探究,使得數學課堂氛圍達到較好的狀態,促進初中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全面掌握數學知識[3]。
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措施
(一)重視數學課堂引導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重視課堂引導。運用問題導學法的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可從問題出發,對學生進行提問,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討論問題,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勾股定理課堂中,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可通過畫圖形式將三角形形象地表現出來,并給出有關數據信息,讓學生參與到思考過程中,通過計算等方法,找出直角三角形的自身規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勾股定理知識。問題導學法可提升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要想發揮該方法的最大效用,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在問題提出方面進行改善,探究多種提出方法,從多方面給予學生啟發。比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可針對教學目標讓學生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學生可通過向人求助等方法搜集相關學習資料,對所學知識進行了解,在課堂中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討論,增強學習效果[4]。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教師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想學好初中數學,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達到一定高度,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構造能力需要滿足初中數學學習的要求,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沒有得到全面發展,在理解數學知識方面會感到吃力,初中數學教師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大量的題目,這樣做不利于提升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問題導學法可以問題為線索,將相關數學知識點聯系起來,初中數學教師可通過問題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提升課堂的活躍度,教師要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積極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對問題進行探索,鍛煉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初中數學教師在二次函數教學過程中,可圍繞教學目標對問題進行設定,教學目標可為“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出發,考慮問題,對二次函數進行全面掌握,探究函數自變量的數值波動范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如公園中有一個水池,水池形狀為矩形,且垂直于地面,假定水池四個點為A、B、C、D,其中AB邊的長度為a米,從a中選取一些數值,通過這些數值去求BC邊的長度,然后可得出整個水池的面積,其為b平方米,怎樣從a中選取數值,數值的范圍有沒有限定條件,條件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無形間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并且有助于創建數學課堂氛圍,全面實現問題導學法的價值[5]。
(三)提升學生參與度
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是否全身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通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能夠推動教學過程順利進行,且可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教師將問題導學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設置相關問題,促使學生對設置的問題進行主動思考,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并主動探究,吸引學生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注意力。教師不應將問題導學法放在課堂教學的主要地位,應根據實際對該方法進行使用,科學安排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合理思考,逐步提升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比如初中數學教師在圖形課堂教學中,需要讓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等知識,教師需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平臺中展示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動態變化情況,還可加強不同圖形的聯系,讓初中學生形象感知圖形之間的變化,理解不同圖形之間的變化過程,調動學生對圖形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的活躍度,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初中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設計問題時,需要對問題進行合理劃分,注意問題提出的層次性,逐步引發學生對圖形知識的思考。比如在圖形變化方面,教師可先提出一個圖形可以通過幾個圖形變化形成?接著提出為什么會由這些圖形變化形成?然后提出通過哪種圖形進行變化是最優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安排,讓初中學生逐步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避免學生對學習產生枯燥感,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6]。
(四)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導學法過程中,主要以提問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教師應關注提問的方法,投入更多的時間以及精力去研究怎樣進行提問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多數教師在數學課堂提問環節,較少關注到提問的教學情境,對于問題缺乏生動性處理,學生大多沒有做好接受問題的準備,思維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轉換,在理解問題方面有著一些障礙,難以達到學習目標。初中數學教師在問題創設過程中應考慮到教學情境,對情境進行合理創設,在情境中自然引出數學問題,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比如,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圖形知識進行講解時,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或者學生生活中見到的實物等進行舉例,包括多媒體平臺、課桌等實物,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相似物品,找出圖形內在的規律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應注意將問題進行具體設計,明確問題的特性,讓學生能夠從問題中找到著力點,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合理指導,比如,教師在圖形旋轉課堂中,涉及的圖形知識較多,其旋轉方面有著較多的變化,教師在問題設計環節,需要將目光集中到圖形旋轉元素和具體圖形旋轉等內容方面,以此落實相關問題,加強初中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圖形旋轉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結束語
初中學生有著獨特的特點,其思維能力需要進一步發展。初中數學知識有著一定的理解難度,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合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使學生取得進步。初中學生可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數學教師應認識到問題導學法的作用,合理引導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中,并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相適應。
參考文獻:
[1]李云玲.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6):121.
[2]王超.“問題—分析—解決”的運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9):59.
[3]丁麗云.質疑導學 激活課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8(23):34-35.
[4]戰美華,齊雅萍.基于“問題建構導學法”的施教[J].語文教學通訊,2018(Z2):120.
[5]高靜,潘碧霞.基于“問題導學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教學建議[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8,28(5):9-11.
[6]梁瀟.問題導學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整合實踐[J].寧夏教育,2018(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