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聯杏
摘 要:孔子曾經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由此可見,在我國古代的教育中,人們就意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廣,合作學習再次被推到現代教學的行列中,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作為新時期的教育者,教師要認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結構特點,研究其內涵,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運用小組合作,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多采用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交流,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實際上,學生之間的交流才是學生生成知識、形成技能、發展素養的重要途徑?,F代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教學中學生個體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評價,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對于改善學生間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合理分組是基礎
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首要環節,也是重要的步驟。有效的分組,不僅可以調動小組每個成員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強化他們的學習結果。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學生分為4到6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選出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小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如有負責記錄數據的、監督的、匯報展示的等。讓小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小組成員的學習潛力。在合作討論時,先讓小組成員中的學困生發言,其次是中等生,最后是優秀生概括總結。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時間和機會。并且經過這樣的層層表達,促使學困生得到中等生和優秀生的幫助,實現“兵教兵、兵帶兵”的教學目標,最終使得小組成員在互相學習中共同進步。
二、把握時機是關鍵
雖然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在教學中需要時時合作、事事合作。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獨立完成,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而對于一些知識內容較多、難度較深或不容易理解的單靠一人的力量很難完成的就要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因此,開展小組合作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握合作的時機,這樣才能充分彰顯小組合作的價值,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從而提升小組合作的效果。
1.預習時合作
預習是一種前瞻性的學習,是提前了解學習知識內容的重要途徑。預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效果。因此,為了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小組集體的力量,通過“比一比”促使小組成員為了集體的利益,分工協作,通力合作。我們知道,語文是一門人文科學豐富的學科,具有各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涉及的內容較廣,常常需要學生課前收集資料。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預習。
如,預習人教版六年級語文《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民風習俗,反映了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熱愛。圍繞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讓各小組收集關于春節的資料、圖畫、音樂等,并比一比哪組收集的資料最多。這樣為了小組集體的榮譽,每個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去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資料,組員查得多,小組一交流,小組的資料當然也就豐富了。
如在本節課中,有的組收集了有關春節的來歷的資料;有的組收集了關于春節的習俗的資料;有的組收集了與春節有關的兒歌、歌曲、剪紙畫等。望著這么多春節的資料,教師不得不感慨,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收集的比教師的還要多、還要全。當然,面對這么多的資料,教師要讓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下,對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否則光展示這些資料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影響新課的順利進行。
2.重難點處合作
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通常是一些關鍵的詞語。這些關鍵詞語語
言凝練、含蓄委婉,學生不容易理解。它們是文章的精華所在,在文中通常起著點明主題、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個性差異,促使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逐漸完善問題的答案,從而突破重難點,推動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
以六年級語文《匆匆》一課為例,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本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體會重點語句,感受時間流逝的飛快,懂得時間的寶貴。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描述時間“匆匆”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于是,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合作討論,第一組找到“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認為這段話運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時間從生活的細節不經意間溜去了,表現時間流逝之快。
第二組找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柳樹……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認為這句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通過把很多自然現象都會復返(燕子、柳樹、桃花)與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的
無奈。
第三組則是結合生活實際,仿照文中的句式,寫出了時間流逝的“匆匆”——聊天的時候,日子從嘴邊過去;玩耍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看電視的時候,日子從屏幕上過去……
……
就這樣,教師通過充分發揮小組的智慧,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學會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深化文章的主題,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3.表演時合作
表演是小學生喜歡的活動方式。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故事性強的內容,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合作表演,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才華和能力的機會,充分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逐步體驗合作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發展綜合素質。
如,教學六年級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窮苦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通過對小女孩死前幻想與生活實際的對比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貧苦大眾的同情,對萬惡社會的不滿。課前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故事內容已經有初步的了解。于是,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表演該故事內容,比一比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這樣的活動能滿足學生愛表演的心理特點,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探究課文內容的欲望。于是,學生為了增強表演效果,紛紛認真閱讀課文內容,揣摩句子意思。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此外,在表演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小組成員在組長的帶領安排下,協商角色分工、編排臺詞等,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可以放下心理“包袱”,暢所欲言地討論,從而制定出理想的表演方案。教師則退居幕后,以“導演”的身份指導學生表演,構建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只見他們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遇到有分歧的地方,還想到用“舉手表決”的方式解決分歧。通過學生的通力合作,各小組為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比賽結束后,看著優勝方興奮的表情、聽著他們歡呼的笑聲,那一刻我真正感覺到教育的魅力,體驗到與學生平等學習交流的樂趣。當然,對于沒有獲勝的小組,教師要幫助他們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次的獲勝增強信心。這樣通過小組合作表演,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歡樂,讓他們學會站在集體的高處,分析和處理問題,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明確要求是保障
小組學習是一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此過程中,會因為自控力不足而出現“不協調”的現象。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想提升小組學習的效果、保障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師就要對小組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學生談論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話題,而不是相違背的內容。合作學習是一個小組個體互動的過程,因此,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不僅表現為能夠積極發言,還要注意其他成員的發言。同時,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對于建立良好的小組個體關系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此外,在其他小組匯報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學會傾聽、適時反饋。通過聽關鍵詞語學會捕捉有用信息,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對該內容做出積極的評價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
這就需要教師擁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能夠隨時調控課堂教學。合作交流不僅是小組內之間的合作,有時候還需要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因此,根據合作內容提出明確的要求是小組合作順利進行的保障,也是提升合作效果的重要手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大力倡導的教學模式,也是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科學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讓語文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湯波.合作互學 自主探究: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熱點探討[C],2018.
[2]周育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
[3]孟克那生.淺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方面培養學生能力[A].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6.
[4]張元琴.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