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提出,高效課堂越來越被廣大教育者和一線教師關注。研究總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性質(zhì)、目標和理念,與小學英語課堂實際相結合,提出能夠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的策略,從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自教育部正式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為新課標)以來,“高效課堂”這個詞匯備受廣大教師關注,一線教師也對“新課標”和“高效課堂”兩個概念進行了研究。查閱了文獻,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研究雖然提到了“新課標”和“高效課堂”,但并沒有將二者和實際教學聯(lián)系在一起。本文意在總結“新課標”的性質(zhì)、目標和理念,與小學英語課堂實際相結合,提出能夠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的策略,從而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英語“新課標”的解讀
與2002年版的課程標準相比,2011年版的“新課標”具有更加宏觀且具體的指導性和導向性作用。就課程性質(zhì)來說,人們會普遍認為英語就是一種語言工具,而英語“新課標”提出了英語具有雙重性質(zhì):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語課程標準,2011:2)。“新課標”提出,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還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就課程基本理念來說,英語“新課標”提倡英語教學要注重素質(zhì)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整體設計目標,強調(diào)學習過程,優(yōu)化評價方式,豐富課程資源等(英語課程標準,2011:2-4)。就課程目標來說,英語“新課標”除了提出了“總目標”,還將“總目標”細分成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五個“小目標”(英語課程標準,2011:8-9)。這既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還將目標具體化。總的來說,英語“新課標”秉著宏觀的性質(zhì)和理念,明確了更加具體和完整的英語教學目標,從而指導著英語教學的研究者和教育者更好地對英語教學進行探索和研究。
二、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界定
關于“高效課堂”的定義,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一個嚴格的界定。但在我國古代,有教育家已經(jīng)提出了高效教學的教育理念,如孔子提倡的啟發(fā)式教學、因材施教等,都體現(xiàn)了好的教學應該擁有一定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國外,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1984:2)提出了班級授課制,該授課制是基于前人的個別教育中效率低下的弊端而提出的,目的在于讓教師少講,學生可以多學。教育家巴班斯基(1978)提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教師應該在適當時間里,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研究者Young和Shaw(1999:670-686)提出了與有效教學密切聯(lián)系的五個維度,包括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有價值、教師能善于鼓勵學生學習、教師能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能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教師能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美國研究者鮑里奇(2002:8)認為有效的課堂應該包括清晰的思路、多樣的方法、明確的任務導向、學生的投入和較高的成功率。
英語“新課標”(英語課程標準,2011:8)提出的“總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形成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也給予小學生具體的要求,筆者在此簡單概括: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該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能夠用簡單的英語進行相互問候,交換簡單的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作簡單的描述與交流,能讀懂并演繹簡單的故事和話劇,能積極參與學習,與他人合作,主動請教,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能了解一定的外國文化和習俗。
總的來說,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應該包含教師自身的淵博教學素養(yǎng)得到發(fā)揮,學生熱情高漲及參與度高,教學內(nèi)容和設計得到最優(yōu)化,教學任務得到較好的完成,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所獲最佳等。
三、創(chuàng)建小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需要教師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方能更好地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根據(jù)以上綜述,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提出策略。
1.不斷加強和鞏固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蔡寶來、車偉艷,2013)。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要想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首先需要教師擁有深厚的“功底”,即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和專業(yè)教學素養(yǎng)較高。在此,筆者將分享自身的一個經(jīng)歷。在五年級下冊Unit 3寫作課中,一個孩子舉手提問道,如何表達“嘰里咕嚕地說話”。筆者思考了若干秒回答道:“You can use chat or talk about.”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是chat還是talk about,兩者都無法準確表達“嘰里咕嚕地說”。但是,正因為筆者自身的知識儲備有限,沒有將“gabble”一詞教授給學生,導致孩子們在知識的學習上出現(xiàn)偏差。要創(chuàng)建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要高,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英語課程標準,2011: 32),才能準確到位地引導學生習得語言知識。
2.不斷加強“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和“新課標”的學習
在四年級下冊Module 5中,筆者為了讓學生能順利掌握并運用關于買賣的句型,創(chuàng)造了許多pair work和group work,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運用語言,課程結束時,幾乎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將對話編寫出來。創(chuàng)建高效的課堂,并不是教師一味地將知識點呈現(xiàn)并告知學生即可,而是將課堂還給學生,為每個學生學習英語奠定基礎(英語課程標準,2011:25)。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堅持學習“新課標”。
3.教學設計要清晰富有創(chuàng)造性,教學模式要靈活
教學設計是教師上課的“準備”,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有助于成就高效的課堂。因此,教學設計需要清晰明了,筆者還認為教學設計需要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五年級上冊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酸、甜、苦、辣、咸的味道表達,筆者設計了一個Let me try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嘗各種食物,喝飲料,從而學習相關語言知識。這個活動的設計不僅讓學生輕松掌握了語言,更是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當代的教學模式多樣,情景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任務型教學、翻轉(zhuǎn)課堂教學等,教學模式甚多,教師在運用時要靈活運用,選擇適合該課堂內(nèi)容的教學模式尤其重要。在五年級下冊Unit 4寫作課中,筆者將情景教學和任務型教學融合在一起,以去旅游為情景線索,以闖關獲得機票為任務,將二者融合到一起,獲得較高的課堂效果。因此,小學英語高效課堂需要靈活合理運用教學模式,也需要清晰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
4.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
英語教學手段多樣,如,靈活的教學活動、合理多樣的合作互動、有趣生動的教學資源等。在此,筆者將分享兩個經(jīng)驗。一是靈活運用教學資源,特別是信息技術化資源。在四年級下冊Unit 6中,筆者將歌曲Mary had a little lamb和一般現(xiàn)在時問答的句型融合在一起,課堂最后讓學生呈現(xiàn)一首歌的創(chuàng)編,學生在該課堂上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效果良好。在教學中貫徹“少教多學、先學后導”的教學原則,才有利于促進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龍曉明,2018:146)。在筆者工作的小學中有一個“特色作業(yè)”,即英語教師都會布置“前置性作業(yè)”。何為前置性作業(yè)?前置性作業(yè)即學生在新學知識之前,通過前置性作業(yè)來提前學習新知識,對知識獲得一定的理解并提出疑惑,在新授課中,教師通過引導和解疑,讓學生習得知識,這就是一種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5.教學評價要及時和持續(xù)
小學英語高效課堂需要及時的、持續(xù)系統(tǒng)的評價手段,體現(xiàn)評價的及時性和持續(xù)性。在筆者工作中,筆者建立了“English Star”的獎項,并建立一套符合一整個學期的評價系統(tǒng),而每一節(jié)課也有一個及時的評分機制,每一節(jié)課的及時得分累計在一起,影響一整個學期的評分成績,從而選出“English Star”。在小學英語課堂的評價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提高課堂的實效性(英語課程標準,2011:34-38)。
四、結語
“新課標”理念的提出,給予廣大教師一個新的教學理念,也符合當代師生的實際教學;“新課標”理念的提出,給予廣大教師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指導著教師尋求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課堂效率;“新課標”理念的提出,給予廣大教師一個新的啟發(fā),引領著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教學設計,從而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Young,S.& Shaw,D. G. 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university teacher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9(6):670-686.
[2]蔡寶來,車偉艷.課堂有效教學:內(nèi)涵、特征及構成要素[J].教育科學研究,2013(1):16.
[3]龍曉明.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小學英語課堂高效課堂策略[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7):146.
[4]加里·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易東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8.
[5]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付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
[6]尤·克·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一般教學論方面[M].張定璋,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作者簡介:謝綺雯(1990—),女,漢族,廣東省廣州市人,研究生學歷,目前職稱:中級職稱,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