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蕊
摘 要: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學教師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堅持做到設計科學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小組,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重視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語文素養。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做逐一深入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
一、設計教學目標,深厚文學素養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根據班里同學們的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保證同學們能夠處于一個平衡的學習環境中,而且,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有條不紊地制定教學計劃,切不可一蹴而就,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持續地獲取經驗,讓學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中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讓學生通過學習語文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
教師要采用具體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例如,學生在學習《小猴子下山》這一課內容的時候,在講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文章通讀一遍,了解文章大概內容以及涉及人物等,之后,學生還可以分角色對文章內容進行表演,而且,這個環節更加考查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可以按照文章的內容發展去表演,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創造新的情節,在最后,教師提問:“大家通過這個故事學習到什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最后每組出一名組員進行總結,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這樣一來,學生自己總結后教師再進行講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還可以模仿學生的語氣去講解文章,以至于達到最好的講課效果,這樣一來,不僅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繼而培養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合理分配小組,了解必要的語文知識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素養,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比較重,容易被身邊其他事物所吸引,所以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所以教師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通過畫畫、演講等吸引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同,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用心程度去劃分小組,除此之外,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也要劃分不同的小組,分小組進行學習可以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對于小組內的職務分配來說,任何一個職位都不能由一個學生一直擔任,要根據語文課題的不同去選擇不同的學生。
例如,學生在學習《陶罐與鐵罐》的時候,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之后,由組內成員選出組長,而組長的職務就是帶領同學去通讀課文,帶領同學一起探究文章的主旨,讓同學了解必要的語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組長給每一位組員分配工作,這樣一來,處于各個階段的學生都會受到組長的關注,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有動力了,團隊協作素養的提高自然也不在話下。
三、嘗試“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探究素養,在近些年來,小組合作學習憑借著自身擁有的優勢,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認同,因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學生是這個過程的主體,學生通過自己的質疑、探究、討論,最后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這樣一來,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探究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嘗試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去探究自己喜歡的知識內容。
例如,學生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5~6人一個小組,然后在組內進行明確的分工,例如,哪個學生負責查閱資料,搜集蝙蝠和雷達的相關信息,哪個學生負責將文章的整體內容和結構特點概括,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就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解,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在課程進行到最后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每一組的學生寫一篇說明文,讓小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一來,對學生的語言技能也有一定的提高,也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畢竟一項熟練的技能也會慢慢地成為能力,將學生的學習氛圍烘托起來,由此可見,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習,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還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相互了解,讓學生由被動灌輸變為主動接受,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語文探究學習素養。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繼而在高效增強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生活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韓秋雨.小學語文課堂落實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的策略[J].語文教育,2017(9).
[2]付明函.小組合作教學在語文課堂的實施方式[J].中小學語文調研,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