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深入人心,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尤其是要重視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緊跟時代潮流,接受新課程教學新理念,真正做到“以生為主”,并在生本理念下重視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借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就生本理念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效運用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模式;生本理念;策略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遵循“以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打造適合學生發展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進行數學活動探究,促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讓其成為“踮起腳來摘蘋果”的人,進而促使學生品嘗到“摘到蘋果”的成功、喜悅之情。那么,具體該如何開展教學呢?
一、科學分組奠定合作基礎
合作學習是當前深受教師青睞的教學方式,是組織學生以群體的方式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的教學模式。要知道,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屬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發展、成長的獨立空間,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借助群體的力量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與此同時,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有效開展,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之中和教師形成有效的互動,便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但在教學中,教師若想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將小組合作優勢發揮到最優化,就必須先重視科學、合理地進行小組分組,以便發揮合作學習集思廣益、揚長避短的教學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興趣愛好、心理特征、學習潛力等條件,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人,遵循“資源共享”原則,采取“優、中、次”形式穿插分布,形成“以優帶次”的局勢,發展各小組中成員的優勢,為小組合作學習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與此同時,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為保證順利開展教學,筆者會遵循學生的意見,公平選拔出一名組織能力強,且品行兼優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幫助教師管理各小組內部事宜,促使小組合作教學順利開展。
二、生本理念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合作釋疑,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鮑波爾曾經說過:“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學習、去實踐、去觀察……”可見,在小學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創設有效的問題,以發揮其“設疑引思”的作用,吸引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中來,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地學習興趣和探究欲進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今后有信心去挑戰思維性極強的數學知識,提升其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探索興致進行合作探索,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促使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我愛學”方向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比如,在教學“除法”一課時,為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并通過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筆者創設問題情境,如“淘淘去超市買了30個桃子,但他拿回家之后遇到了難題,你愿意幫幫他嗎?淘淘將每盤中放入6個桃子,30個桃子他需要準備幾個盤子?”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經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列出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并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說出計算結果和思考過程,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正確掌握除法豎式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水平。與此同時,在學生進過小組探索說出計算過程之后,教師要對此進行有效評價并進行總結,以便讓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拓展他們的計算思路,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二)生活實踐,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生活是知識之源,是知識之根,小學數學知識也是如此。小學數學知識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生活之中,不論是電腦還是手機上的數字,還是超市中商品臺上的標價碼等,數學知識不無不在,學會數學知識也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因此,在小學數學學習活動之中,教師要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將其融合到數學知識當中,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之中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合作學習,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為小組合作學習解決數學難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便于學生今后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方向與路線”一節內容為例,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此基礎上,為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借助此學會辨識簡單的路線圖,幫助學生建立、發展空間觀念。筆者借助學生生活經驗,為其創設出具有熟悉感的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規定學生熟悉的起點和終點,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確定行走方向和距離,并在表達之時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以此讓學生更好地辨認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文敏.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7(16).
[2]趙雪.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看法[J].甘肅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