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立宏
摘 要: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近幾年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越來越多的教師希望通過閱讀和寫作的一體化,促進初中生綜合語文素養的發展。對此,就閱讀寫作一體化的內涵進行解讀,然后探討了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希望可以給初中語文教師一些參考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兩個關鍵環節,可以說超過九成的教學時間,都花在了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方面。不過,目前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方面,這導致教學活動的效果不如預期。因此,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構建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新時期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的內涵解讀
所謂的閱讀寫作一體化,其本質是指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也就是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寫作指導,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融入閱讀訓練,實現讀與寫的交互。據此也可以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閱讀寫作一體化并不是讓二者融合成為一個新的教學內容,而是以閱讀或是寫作作為教學主體,將另一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融入進來,實現一體化的融合。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把握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根本內涵,掌握相關的教學原則。
首先,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構建,需要有主次之分,因為教學活動本身就帶有明確的目的性,在課堂上中的教學目的如果是以閱讀理解為主,那么就需要將閱讀教學作為主體,寫作練習放在次要地位。如果教學目的是以寫作訓練為主,那么就要將寫作教學放在主體地位,將閱讀理解擺到次要地位。其次,需要實現多元化的結合。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的教學構建,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手段來實現,不能局限于單一的模式之中。如果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那么一段時間之后,初中生就會失去興趣,這會造成教學效果下滑。所以,就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讓閱讀和寫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結合。最后,要關注學生實踐。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根本目的在于推動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而這顯然是單純的理論教學無法達到的。所以,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實踐,在實踐中實現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二、初中語文構建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要實現閱讀寫作一體化構建,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手段來實現這樣的目的。
(一)通過多媒體構建讀寫結合的平臺
多媒體教學是近些年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之后,初中語文教學所能夠使用的一個新手段。在閱讀寫作一體化構建的背景下,多媒體就成為實現讀寫結合的有效渠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對多媒體實現靈活運用,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效的結合。具體來講,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導入一些優美的文段,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讀,這樣就在寫作教學前設置了一個閱讀的環節。而在閱讀教學中,則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和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是視頻,讓學生針對這些圖片或視頻進行文字描述,如此就在閱讀中融入了寫作。基于多媒體,就在閱讀和寫作之間架起了一個良好的溝通渠道,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借助實踐練習實現讀與寫的結合
除了多媒體這種方法之外,要實現讀寫結合,還可以從實踐練習這個角度切入,通過一些具體的練習活動,讓閱讀和寫作實現一體化的構建。具體來講,仿寫、縮寫、擴寫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在課堂閱讀教學的時候,講解到一些優美的語句時,教師就可以安排一個仿寫的活動,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優美語句,寫作一個新的句子。而在教學一些文字較多的文段時可以讓學生進行縮寫。縮寫一個文段,需要學生對文段的核心意思有了解,然后剔除不必要的文字,精簡核心內容。這樣的實踐,可以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通過游戲促進閱讀寫作一體化構建
要實現閱讀寫作的一體化構建,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這種方式來實現。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游戲,將閱讀和寫作在游戲中實現融合。具體而言,角色表演游戲就是一個有效的載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理解,然后幾名學生分成一個小組,對課文內容進行整理,設計一個表演情境,并且要將這個情境通過具體的文字寫作出來,然后進行小組合作角色表演。通過這樣的一個游戲,學生需要先理解課文,然后再來寫作創造表演情境,如此就讓閱讀和寫作實現了有效的結合。除了這種方法之外,教師還可設計其他不同類型的游戲,對學生展開多元化的教學。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閱讀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活動的創新發展而言有著積極意義。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堂實踐以及教學游戲這些方法,強化讀與寫的結合,打造全新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海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寫作指導的教學策略[J]. 中國教師,2018(S1):21.
[2]崔佳佳.淺談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教學:“以讀悟寫”[J].中華少年,2018(17):86.
[3]張平祿.淺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8,803(2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