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維勇
摘 要:隨著學科知識難度的提升和初中生視野閱歷的限制,初中歷史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狀態,導致老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苦,教學成果也不盡如人意。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現在的初中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對新媒體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在這個突飛猛進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如何讓初中生主動、有趣味地接收到歷史課程中的精華,順利通過考試甚至愛上歷史這門學科,對老師和學校來說,這是一件需要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的事情。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教學;方法策略
歷史學科跟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相比,一直處在比較尷尬的地位。在老師和學生的認知中,歷史就是臨考之前畫畫重點多背背就可以了,“背多分”成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不二法門。所以,在歷史課上,學生學習不主動,感覺歷史枯燥無味,以致不重視甚至厭煩。
其實,對歷史偏頗的認知是不正確的。歷史課一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歷史觀和歷史眼光,養成獨特的歷史思維方式來應對不斷變化的世界,在寓教于樂中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歷史成績,還能愛上歷史。
那么,如何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這是筆者接下來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可參考的策略。
一、嘗試故事式教學
各種各樣的故事,比如小說、電影、電視劇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以獨特的魅力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既然人們對故事本能地喜歡,而且歷史與故事之間又有天然的聯系,我們完全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上歷史課。以時間為線索講述歷史事件,描述歷史細節有血有肉地展現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豐富的情節能充分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不再死氣沉沉,從而達到更好的聽課效果。
二、備課要豐富
教材展現的只是簡單的歷史脈絡,呈現的概念多于事件,價值觀引導重于人生觀塑造,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多多收集更豐富的史料作為教材的補充,讓歷史事件更鮮活,讓歷史人物更豐滿。比如講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先給學生講講紅場閱兵的演講,然后介紹一些人們為保衛斯大林格勒奮力戰斗的故事。將英雄氣概和戰場緊張激烈的氛圍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更深刻學習這段歷史的興趣,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同時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
三、課堂講解有情緒感染力
在確定了以講故事的方式上課,同時進行了充分的備課準備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課堂上的精彩講解了。準確嚴謹、精練簡潔、通俗生動、幽默語言、聲情并茂、生動有趣的講述能撥動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聽者樂此不疲。教師需要用自己的語言、表情、肢體動作同步配合精彩演繹課堂內容。比如講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可以用義憤填膺的語言和悲憤控訴的語調來表現八國聯軍作為侵略者的可恥行徑,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注重課堂討論
以上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是一種單向的輸出方式。然而,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只有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達到更好的知識傳送效果。如何讓學生參與呢?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進行課堂討論。討論的主題可以是對歷史人物的感想,或者對歷史教訓的反思,還可以是更多觀點的碰撞和融合。老師可以劃分討論小組,設置有深度且有趣味性的討論話題,如“為什么戊戌變法會失敗?如果戊戌六君子沒有死,歷史將會發生什么呢?”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中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歷史事件的內核,不斷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辯證史觀。
五、趣味性記憶
很多人都認為學歷史要死記硬背,不可否認要想取得較高的歷史成績,背誦記憶確實是初中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這并不意味著除了死記硬背外就沒有別的更高效的方法。教師要利用各種有趣的方法讓學生的記憶變得輕松且牢固,比如諧音法、聯想法、歌謠法、知識串聯法等等,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讓他們更有興趣去學習“枯燥”的內容。
六、教師要勤學苦練
所有這些方法的前提和關鍵都在于歷史老師的素質和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生眼里的老師應該是一個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和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歷史知識量龐大,歷史教師更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精神,不斷督促自己主動學習。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應該是一個博覽群書旁征博引的智者,廣泛涉獵文史哲各個學科。然后將畢生所學獻給教學事業,給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榜樣。
“成功真正的秘訣是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人們探索知識的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了濃厚興趣,遇到挫折困難才能頑強攻克,百折不撓”。這是楊振寧先生的諄諄教導。歷史課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故事性與趣味性,歷史老師如果忽視這一點,歷史課就會枯燥乏味,這是老師的悲哀也是學生的悲哀。如果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夠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積極豐富教學內容,有感染力地營造課堂氛圍,那么歷史課堂一定會豐富起來、活躍起來、有趣起來。學生也一定能夠在課堂上享受歷史帶給他們的樂趣與啟發,主動去汲取更多前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眼光氣度與思維格局。
參考文獻:
[1]白麗娟.淺談初中歷史課的趣味性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8(9):138.
[2]石義霞.初中歷史趣味性教學法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6):166.
[3]王林青.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趣味教學的開展[J].學周刊,2018,5(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