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紅
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不僅要進行知識方面的教育,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傳遞數學知識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可以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還要應用不同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自主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內容,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系到學習質量和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加強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針對性的培養方法,讓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內容
1.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比較強,有些內容小學生無法正確地理解,而且數學內容的表現形式也較為枯燥,許多學生對數學知識不感興趣,甚至害怕學習數學。想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可以主動學習。改變以往被動學習的狀態,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究,發現知識中的問題,并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才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2.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空間
數學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存在著一些困難。想要對學生的這方面能力進行培養,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這方面的能力。足夠的學習空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條件,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著促進作用。
3.發揮學生的互助作用
想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幫助,將自己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互補,不但提升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交流互助,將學生的互助作用發揮出來。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開展嘗試練習,讓學生主動進行問題的研究
小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沒有一個全面的認知,不會在課前進行知識的預習。想要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將小學數學的特點體現出來,讓學生進行答題練習,教師可以將練習題融入新的教學知識,讓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探究,對于不懂的知識點可以在教師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掌握,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在課堂上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互動,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探究,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可以結合課堂內容設計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探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3.充分發揮自習課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
自習課是學生自己學習知識的時間,教師可以對自習課進行靈活運用,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出相關問題讓小組間進行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解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提高學生團結合作意識的同時,也可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4.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啟發和引導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應用的教學方法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強加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自主探究,這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生處于發展階段,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采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究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階段教師既要積極開展嘗試練習,讓學生主動發現數學學習中的小問題,又要努力在教學中構建互動式課堂,強化學生課堂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借助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黃業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17(96):96.
[2]鄭紅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上旬),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