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蓮
摘 要:音樂課程是為提升學生藝術水平而存在的科學,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而合唱能力則是學生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注重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但是學生對待音樂存在不同的態度,教師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應合理開展合唱教學,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合唱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近幾年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受到廣大教師與學生的關注,教師通過科學地開展合唱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進而優化學生的音樂水平,使學生與音樂更好地接觸,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促進學生合唱能力的快速提高。下面針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現狀
目前,我國小學生音樂合唱課程的實踐性、技術性與專業性都比較強,教師在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合唱在小學生的音樂學習生涯中占據重要位置,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同時結合新課改對小學生音樂學習的新要求,完善學生的認知,解決出現在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薄弱的合唱環節為學生設計相關的音樂合唱內容,從而開展有效的音樂合唱教學,實現學生合唱水平的提高。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如下的問題。
首先,教師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很多教師僅僅只是將合唱當作音樂教學的一小部分,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普遍忽略合唱教學,導致學生對合唱的理解程度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從而影響學生的合唱發展。
其次,目前很多學校存在音樂教師短缺的局面,教師本身的音樂素質不高,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利于學生感受音樂合唱的樂趣,無法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最后,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狀態,在課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對事物的分析以及理解能力較差,學生本身的演唱能力不足,長期不能高效地進行合唱練習,很難滿足音樂合唱教學的要求,進而限制小學生的音樂能力發展。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合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目前的音樂合唱教學現狀,教師應提升對學生的關注度,進而使學生明白音樂合唱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并與學生及時溝通,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明確合唱能夠促進自身的發展,實現教師預期的音樂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保衛黃河》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在班級中為學生播放有關音樂合唱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進行音樂合唱,教師可以創新傳統教學模式,在班級中為學生增添新的教學元素,組織學生完成合唱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合唱興趣,實現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達到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的目標,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2.培養學生合唱能力
在學生進行合唱時,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講解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在演唱時能夠把握自己的聲部,學會傾聽其他聲部的發音,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實現學生對音樂合唱協調統一。
例如,在學習《紅蜻蜓》時,作品當中存在經典的二聲部,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升學生的合唱水平,如,帶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背景,感受作者的創作內涵,引導學生用更加豐富的感情演唱音樂作品,同時為學生簡單地描述音樂畫面,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創設音樂情境,增強學生的感知與記憶。此外,在學生演唱環節,教師可以用手勢指揮學生,調動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彼此交流音樂演唱經驗,并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教師應合理地運用多種手段提升學生的合唱學習興趣,并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合唱教學活動,進而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樹立對音樂合唱的自信心,教師用較強的責任心完成音樂合唱教學工作,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落實相關提升小學生音樂合唱能力的方法,確保音樂教學課程有效進行,進而實現對小學生的音樂合唱能力的培養,促進小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華少年,2019(4).
[2]陳妍.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探究與實踐研究[J]. ?北方音樂,2019(2).
[3]周娜.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 2019(10).
[4]陳曉丹.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