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志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階段,此時教學工作的發(fā)展,重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展開探究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嘗試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思考、合作學習;激發(fā)質疑,提供探究點;積極評價,增強自信等形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以人為本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探究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本的學習,能夠吸引學生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中,對于學生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也符合新課標下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本文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展開探索,以期探尋探究性學習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鼓勵學生去思考、成長以及感知,切實推動教學的發(fā)展。探究性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的自主探究,而教學工作的重點,不再是如何推動學生的成長,在于如何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主動探究[1]。結合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能夠吸引學生關注,并且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例如,在教學中,講解“對偶”等修辭方法,與其讓學生在課堂中枯燥地練習造句,不如鼓勵學生回到家中,在新年的時候搜集各家門上掛著的對聯(lián),還有在附近名勝游覽時的對聯(lián)等,去體味對偶。結合生活,也要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課時,有的將石頭比作猴子、有的將石頭比作云朵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是自己能把石頭比作什么。在當前的教學中,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是拉近課堂與學生距離的開放式方式,需要教師在實踐中逐漸摸索把握。
二、鼓勵思考,合作學習
展開探究性教學,應當鼓勵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想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單憑小學階段的學生,既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也缺少自主學習的毅力。如果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扶,互相啟發(fā),共同成長。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在課堂鼓勵學生思考,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留有時間進行思考與討論探究,讓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2]。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留有自主預習的空間,提出預習問題;而在課程結束之后,不妨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語文學科的拓展性與人文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發(fā)展,鼓勵學生思考。
三、激發(fā)質疑,提供探究點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其中相對較為感性,感性內(nèi)容較為豐富,需要學生去體驗,然而邏輯性弱不代表不需要思考,教師在課堂中提出質疑,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應當主動找到探究點,激發(fā)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面對一篇課文,要啟發(fā)學生拓展思考,多元探索;在日常教學中,也要以文章線索為依據(jù),組織設計巧妙的問題,如圍繞矛盾處設計疑問;扣住情景點換位等……這些都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關鍵之處。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時,最終如何引發(fā)學生關注到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在于教師如何將知識引入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激發(fā)思考。整體而言,教師的教學工作,由原本的備課,圍繞教材準備教學內(nèi)容,轉向了備學生,以學生為本展開教學工作。
四、積極評價,增強自信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還需要教師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十分有限,教師對學生的成績評價,往往也集中于對作業(yè)的評價,且是單向的,與學生的互動較少,難以實現(xiàn)互動。在探究式教學中,對于師生互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能夠主動與學生達成互動,探究式教學之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促成學生的成長,也幫助教師找到自身的定位所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能夠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打造扎實的基礎[3]。在小學階段,學生仍然處于學習成長的階段,很多思想、觀點都是不成熟的,此時需要教師包容,同時也要關注到學生的亮點,給學生以鼓勵,以保障學生的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新課改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向學生,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的發(fā)展。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留給學生更多的關注,鼓勵學生以探究的方式自主學習,在教學的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成全面發(fā)展,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以期實現(xiàn)最終的發(fā)展,推動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需要教師更多地完成教學任務,促成教學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建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士超.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分析[J].內(nèi)蒙古教育,2015,16(2):76-77.
[2]楊麗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語文建設,2014,15(3):27-29.
[3]減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