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昂
摘 ?要:賽前心理狀態的良好與否關乎著乒乓球比賽的最終成績,乒乓球運動員由于受到比賽經歷、技術水平以及訓練程度等方面的影響,容易產生過于自信、緊張、不安等心理狀態。該文就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加以科學的探討,進而提出相對應的調整方法進行解決,希望對乒乓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調整提供借鑒。
關鍵詞:賽前 ?心理狀態 ?調整方法
中圖分類號:G84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171-02
1 ?乒乓球比賽賽前心理狀況分類
1.1 賽前激動狀態
賽前激動狀態指的是運動員的整體情緒處于興奮的狀態,具體的形態是情緒極度的緊張,心跳的速度急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產生急躁的心理狀態。就生理方面來說,這是因為乒乓球比賽的刺激進而導致的,使得人體大腦皮層的興奮值極具增高,進而導致皮層處于興奮的狀態,大腦也產生不平衡的情況,大腦對于皮下中樞以及整體的神經系統的平衡方面有所緩慢。
1.2 賽前冷淡狀態
賽前冷淡狀態指的是消極且負面的心理活動,具體形態為精神不足,意志力較低,對于勝利不抱任何希望,動作上遲緩,更有甚者想要放棄比賽。就生理方面來說,是同大腦皮層興奮過程不充足相關聯。
1.3 賽前過于自信狀態
賽前過于自信狀態指的是對于比賽充滿了信心,低估了比賽的困難程度,高估了自身的實力,具體形態為極度的興致高漲,自信心十分充足。可是,自身的思維較為緩慢,注意力無法集中。
2 ?賽前心理狀態影響因素
2.1 技術水平
高校學生的乒乓球水平區別于專業的運動員,具體是由于學生有著課業學習,無法具備充足的時間加以系統化地訓練,教師培養學生練習乒乓球的時間自然要少于專業運動員,導致了學生的技能水平普遍不高,而因為技能水平無法得以提升,于具體的乒乓球比賽之中心理上則會有所擔憂,具體表現為在比賽過程中憂心忡忡,無法施展技能,自信心不夠充足。
2.2 比賽規模
乒乓球比賽因為比賽的級別各異,則賽事規模也就各異,這對于運動員的心理也存在著不同的影響力,例如校內與校外的比賽規模不同,裁判、觀眾、環境以及地理位置也不盡相同,在校內比賽明顯比其他規模的比賽更放松,心理壓力較小,可以發揮自身的水平,更敢于去進行比賽。
2.3 訓練時間
乒乓球運動發展的時間較長,其中內含的知識內容極為豐富,就高校學生而言,由普通的乒乓球愛好者到乒乓球運動員的過程,需要儲備大量的理論知識、技術要點以及訓練時間,不可否認,經過長時間訓練的乒乓球運動員,可以更為熟練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技術要點,技術的整體水平明顯突出,同時,在面對比賽中的各項壓力時,也能夠盡快地進行自我調整,可以快速地適應比賽的各類環境,心理狀態調節良好,能夠得以正常發揮自身的乒乓球實力。
2.4 受教育程度
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同文化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化程度較高的運動員會對于比賽具備更強的自信心,由于自身的教育知識充足,理解能力就會強于他人,可以準確地將教師的作戰方式以及比賽的具體策略理解得更細致,更會詳細地理解到教師所講的知識理論,對于起初的訓練以及今后的比賽皆有著重大的推動意義。
3 ?賽前心理狀態調節
賽前心理心理的要求是能夠給予比賽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將心理的不適應情況加以消除,增強比賽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使得比賽得以順利進行。
3.1 盲目自信的調節方式
經由觀看比賽進而更為深入地了解對手的技術方法、戰術戰略,將對手的技術弱點作為突破口,進而得以控制戰局,詳細地制定出賽前心理訓練的主要方式以及具體訓練計劃,強化運動員的自信心,將乒乓球比賽過程中也許會產生的問題提前告知運動員,并加以合理的解決方法,眾所周知,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更多的是心理戰的比賽,教師如果可以提前分析出運動員具體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又可以準確地掌握對手的心理特點,提供運動員相應的心理訓練分析,則會在具體的乒乓球比賽之中處于有利的地位,給予運動員強大的心理影響,強化運動員自身心理的抗壓力。
3.2 缺少自信心的調節方式
教師給予運動員更多的弱勝強的具體比賽案例,尤其是同此運動員性格特點、技術技巧以及心理特征類似的優秀運動員的案例,進而于具體的比賽過程中激發運動員的自信心,對于對手有著戰勝其的自信,能夠更為客觀地比較比賽雙方的基本實力,準確地把握住自身的優勢,找尋出對手的戰術特點,激發出運動員對于自身弊端的隱藏,把握住對手的致命弱點,進而取得最終的勝利,應該針對對手的技術特色以及戰略方針的大體趨勢,進而制定出運動員自身的針對性的進攻以及放手的戰術方略,進而進一步強化乒乓球運動員的作戰信心。
4 ?賽前心理狀態的控制
4.1 確定合理的比賽目標
乒乓球比賽目標的確定常常是關乎著比賽結果的重要因素,在具體的比賽之前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包含關于比賽的個人目標以及最終的結果目標,但是,切記目標不要制定得超過自身的基本能力,這會反而使得自身的心理壓力增大,達到適得其反的不良效果,應該根據自身的水平加以合理化的制定,進而朝著自身確立的目標前進,使得心理狀態能夠同自身設定的目標相和諧。
4.2 賽前訓練強度以及量的控制
乒乓球比賽的時間較長,因此,在乒乓球比賽之前的訓練就極為必要,需要科學地確定訓練強度以及具體的訓練量,這樣合理化的賽前準備,能夠使得運動員在具體的比賽過程中達到自身的技術水平,發揮自如;相反,較小的運動量則會使得訓練不足,對于運動員的比賽心態產生不利影響,進而無法達到自身的技術水平。
4.3 建立必勝的自信心
培養運動員具備堅毅的品格,建立必勝的自信心,是運動員取得最終勝利的前提,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與有效的訓練、高超的技術以及強大的心理素質相關的,同時,在乒乓球比賽之前做到熟悉對手,能夠有效地強化比賽中的信心,因此,樹立運動員的自信,不畏對手,勇于拼搏是極為必要,這使得運動員于比賽之中能夠頑強拼搏、永不言敗,達到無所畏懼的心理狀態。
4.4 適應比賽環境的心理訓練
隨著比賽的臨近,安排運動員至比賽場地訓練極為必要,這可以使得運動員能夠快速適應環境,進行自我的心理調節,進而有意識地加強心理訓練,防止運動員產生緊張的心理,確保運動員能夠以平常心進行比賽,發揮自身的水平,同時,還可以適當地改善運動員的生活習慣以及心理習慣,達到同比賽環境相協調,強化自身的調節意識,縮短整體的適應時間,進而有時間投入到更多的訓練之中,以積極的心理狀態面對各種乒乓球比賽。
5 ?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乒乓球的不斷發展,心理訓練早已成為乒乓球訓練中必要部分,在具體的比賽之中,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的調節能夠輔助緩解運動員的緊張以及不安等情況,使運動員正常發揮,取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
[1] 張杰,蔡嘉陵.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員賽前自信心的綜合評價[J].浙江體育科學,2008(5):83-85.
[2] 董揚,孫麒麟,陶冶.關于11分制乒乓球運動員賽前情緒心理表現的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3(2):26-27.
[3] 劉朝猛,朱歡,董必凱,等.中國乒乓球運動員馬龍技戰術評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7,46(1):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