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永賢
摘 要 本文重點分析闡述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根據目前對企業文化的理解,結合企業實際,解讀當前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實際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 企業文化 企業發展 促進作用
企業文化伴隨企業而存在,它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有固有特點和屬性。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也不盡相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外觀和內在的綜合反映。客觀地講,企業文化不能簡單用好與壞來評價,如果非要找一個恰當的形容詞,那就是適合與不適合。企業文化需要不斷變化,不斷提煉總結企業的優勢內涵和外在,并根據經濟發展現狀確定未來的努力方向和目標,進而形成企業的愿景,帶動員工共同努力。因此可以說,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優秀的企業文化魅力無窮,它會使職工更加熱愛集體。在海爾集團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爾的一個洗衣機分廠工作,她在19歲的時候走進海爾,接受了3年海爾文化的洗禮,3年之后被診斷為白血病,就在她將要離開人間的時候,她向她的親人提出了最后一個愿望——最后再看一眼她工作的海爾。這說明了,海爾文化的魅力使海爾人非常熱愛這個集體。海爾還流傳著一個故事:有一位進入海爾工作的大學生,在一段短暫的時間之后離開海爾,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業集團當了部門經理。不久后,他就給海爾集團的張瑞敏總裁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我現在在深圳的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我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仔細地想缺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團隊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際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優秀的企業文化會使員工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以至于那名女工在臨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爾。第二個故事里的大學生只在海爾工作了一段短暫的時間,通過對比發現了海爾文化的真正魅力,他雖然在大企業做了部門經理,收入很高,卻還對海爾念念不忘,這得益于海爾優秀的企業文化。
中國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說:“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應該是價值觀。”至于張瑞敏個人在海爾充當的角色,他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實際上,海爾的擴張主要是一種文化的擴張,收購一個企業,派去一個總經理、一個師、一套海爾的文化。海爾靠自己的一套海爾文化來管理員工,在擴張時,利用企業文化這種無形資產來盤活有形資產。
企業文化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物質資源會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生產力,是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資產和財富。企業里都有制度,制度是讓想犯錯的人沒機會,而企業文化卻是讓有機會犯錯的人不去想。只有做到企業和企業文化的互相協調、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兩者同步運行,才有可能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到積極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人認為企業文化一定要是最好的,其實這是片面的理解。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民營與合資企業如雨后春筍相繼涌現,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由小到大慢慢成長起來的。筆者調查了解到,民營小企業起步時,可能只有幾臺機器、幾個工人,外加私營企業主。這個時候,他的企業文化建設應該從何考慮呢?筆者認為,其實就是簡單加簡單。原因很簡單,一個很小的企業,非要搞一整套企業文化建設方案是不現實的,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同企業需要不同的企業文化,只有更合適的,沒有更好的。
還有關于企業文化是不是老板文化的爭議,筆者認為,不能完全否定這個觀點。當企業還在懵懂階段、規模不大的時候,可能老板的影響力會很大;而當一個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如果還強調老板文化,恐怕難以服眾,企業員工終究會分道揚鑣,如果企業沒有中堅力量支撐,又這么談得上屹立不倒呢?
總而言之,適宜的企業文化將有效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適宜的企業文化將制約企業發展。
二、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一)企業文化結構和層次
要理解企業文化,必須回答以下幾個核心問題:第一,如何看待顧客;第二,如何看待員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義競爭;第四,如何考慮對社會和環境的責任;第五,如何考慮合作與競爭;第六,如何認識成本和利潤。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形成的一種文化氛圍、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并體現在企業全體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上。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企業文化:第一層面即外層,是企業物質文化,包括企業的產品風格、技術與裝備特色、廠容廠貌、企業標識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企業經營者的特點、風格和作風等;第二層面即中層,是企業行為和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規章、規范以及員工共同遵循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等;第三層面即內層,是企業精神文化,包括企業的經營、經營戰略、價值取向,以及由此體現的企業員工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第一層面物質文化是表層的競爭力,是基礎;第二層面行為和制度文化是支持平臺的競爭力,為企業有序運行提供保證和支撐;第三層面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競爭力,是支撐企業不斷持續健康發展的靈魂,也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是明確核心要素,即明確企業的精神文化——核心理念。
(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有人類就有文化,單純的黃河不是文化,但運河是文化,雨水不是文化,但礦泉水是文化,這是因為有人類的勞動參與其中。建設企業文化其實是梳理、總結、歸納,在新環境下形成符合發展的新文化。文化形成有一個規律:固化(時間長的員工和企業就固化了一些東西)、破冰(打破,然后加入新的東西)、再固化。企業文化不是單純的文化,最終還要結合到企業自身的終極目標上。
企業文化建設大致包括以下幾項內容。第一步,總結提煉以往企業文化建設的精華及企業文化核心;第二步,全方位建立企業共同愿景,引導一切結盟者在顯意識與潛意識中,自覺將企業未來發展的美好原景定位為成功的現實;第三步,將提煉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放到職工中檢驗,獲得職工的認同;第四步,不斷向職工宣傳經過檢驗的企業文化核心內容,增強滲透力;第五步,將企業文化核心部分不斷展開,拓展到行為制度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第六步,持之以恒地推進企業文化體系,并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提高企業文化體系與時代變化發展的適應度,進入良性循環狀態。當然,上述過程不是涇渭分明的,而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
建設企業文化的關鍵就是要落地生根。文化落地是企業長盛不衰的重要手段。有位學者說過,當企業人數不足100人時,企業文化建設很容易獲得成功;當超過100人時,就會有一定的難度;當超過1000人時,企業文化建設的難度就相當大了。大企業的文化建設要獲得成功,進而推動企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關鍵是要選擇、培育、形成適合本企業需要的文化,要建設有用的企業文化,而不是僅用來給人欣賞、參觀。表層的企業文化比較容易建設,比如整齊的服裝、統一的標識、有序的廠房等,但是這些無法代替企業的核心理念,即精神文化。外層物質文化是要由內層的精神文化衍射出來的,是內層精神文化的外在迸發。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做到落地生根。根由內發,由里及表,這樣的企業文化才有生命力、有活力。企業文化建設要做到:第一,與企業自身實際相結合;第二,得到大多數員工的認可;第三,融入責任,既要體現企業對員工承擔的責任,也要蘊含員工對企業肩負的責任,同時還要彰顯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這樣才會在企業內部形成共識,并受到社會肯定,進而促進企業健康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有才.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J].冶金企業文化,2008(4):39-40.
[2] 聶劍.企業文化是知識經濟生產力[J].企業文化研究,2010(1):12.
[3] 張為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轉化[J].企業文明,2008(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