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純
摘 要:文章以中職學校信息化課堂教學為例,研究推動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意義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實踐途徑,分析開展課堂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案例,探討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改革;中職學校;課堂實踐;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719.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44-02
隨著信息化2.0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正在迅速改變著教育。信息化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會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如翻轉課堂、MOOC、BYOD等學習模式,還要求教師能夠適當運用信息化助教助學。下面,對中職學校推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實踐進行探討。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正在迅速改變著教育。互聯網技術、大數據、MOOC、翻轉課堂等改變了知識生產、儲備和傳遞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增進教育公平的利器,也可以有效地彌合城鄉之間的教育鴻溝。互聯網時代可以擺脫時間、地域、教師的限制,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社會化學習成為現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顛覆“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的金科玉律。作為教師,在互聯網時代必須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助教助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打破學習空間和時間的約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1.著力構建數字化的教學環境
在學校管理層面,必須重視信息化教學,緊跟時代對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和設備設施。如引進先進高效的信息化學習平臺或軟件,為教師和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和學習提供條件;構建信息化資源平臺,加強教師對信息化平臺使用的培訓,在資源平臺上共享教學資源和成果,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2.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專業化成長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也是教師謀求自身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中職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把信息技術靈活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也要把信息技術有效地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因此,教師需要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和能力,除了參加各種信息化能力培訓之外,還要通過參加教師能力大賽、網絡自媒體自學等途徑提高自己的信息化運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3.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素養
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素養,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合理使用手機。通過手機線上實訓,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短板,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下載一些課堂學習APP或者關注一些小程序,在APP或小程序上進行作業發布和微課學習等,讓學生利用課堂、課余時間進行資源獲取和學習,打破學習的空間、時間約束。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形成環保化的學習方式,如無紙化作業、無紙化評價、無紙化討論等,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信息化學習素養的目的,讓信息化學習理念入教、入學、入腦、入心。
為進一步落實信息化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改革。以“主題婚宴菜單設計”這節課為例,教師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進行實踐案例的介紹。
1.課前通過信息化平臺發布微課、參考資料和課前任務
(1)教師課前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菜單設計技巧”微課視頻,并發布小組討論話題:A.一份完整的婚宴菜單包含哪些內容?B.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婚宴菜單要具有什么特點?(2)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課前情景任務,讓學生根據要求設計一份菜單。(3)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學習微課,觀看Flash情景任務動畫,再通過信息檢索和討論進行婚宴菜單的自主設計,上傳課前作品到“學習通”平臺。
課前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內容和任務要求,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節省課堂復習和預習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課中信息平臺展示課前作品,布置學習任務,進行綜合評價
(1)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展示課前作品,進行提問、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分組隨機抽簽,播放Flash動畫,布置三個不同類型的婚宴要求,解讀任務,給出設計框架,讓學生能夠根據不同客人的需求進行中式婚宴菜單設計。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系統中上傳菜單設計作品,并進行系統評價。(2)學生通過隨機抽簽領取小組情景任務,讀取Flash動畫理解任務要求,使用Photoshop軟件、Wacom數位手繪板設計菜單外觀,設計符合客人需求的作品,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上傳作品到平臺進行共享,做好作品介紹的準備。(3)在作品介紹環節,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分享小組作品,介紹作品設計的亮點。同時,學生觀察其他小組作品,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反饋意見,通過在系統中拖曳菜品實時更正作品,并在完成作品后與老師共同制定評價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點評。
3.課后學以致用,發揮信息化平臺資源構建功能,調整教學策略
(1)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的學習方法進行創新,并在信息化平臺發布新的學習任務——進行西式婚宴菜單的設計。(2)學生按要求完成作業,然后將JPG格式的圖片上傳到“學習通”平臺進行分享,并對其他作品進行評價和參考。
此步驟的教學目的是: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在信息平臺獲取數據資料,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實行信息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不僅在于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構建教學資源庫,更重要的是落實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本次信息化課堂教學中,做到了七個方面:(1)構建了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打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對學生的限制。(2)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3)培養了學生分享、交流、找錯、糾錯的辯證思維能力。(4)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5)運用信息化手段助教助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6)與傳統課堂相比,本次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學習積極,效果好。而且本次課堂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信息化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須不斷反思、研究、完善知識體系,方能實現教學相長。(7)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實現了信息化助教助學的目的。
雖然信息化教學有很多的優點和好處,但是在使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教學現象,導致本末倒置,不僅達不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而且還浪費了教育資源。如在知識傳授中,運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會使教師的肢體語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課、鞏固課、復習課、講評課,教學目標難以定位;受制于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沒有預習,課堂就會成為空中樓閣;課堂起點提高后,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拉大差距,最終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能力,成為信息化課堂中的南郭先生。
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先學后教,教師可讓學生先嘗試后學習,再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設法喚醒學生的內驅力。而對于學生來說,“我要學”,才有可能實現有效的教育;“要我學”,則遠離了教育的本質,只有實現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效果到底如何,還需要時間和更多的教學實踐來驗證,但作為一項改革,它的先進思想理念一定會伴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張國紅.學為中心:中職信息化教學的應然與實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7).
[2]桂占吉,陳煥東,宋春暉,吳淑雷.教育信息化背景下E-Learning教學研究與實踐[M].海口:三環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