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勵群
摘 要:在“圓的周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從數學自身內在發展的需要出發,引導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用不同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從而計算、驗證得出圓周率,使學生的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
關鍵詞:數學教學;圓的周長;新課;有效猜想;測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59-01
數學扎根于現實生活,還扎根于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在蘇教版教材第十冊“圓的周長”的教學中,教師可從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入手,直接引導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再通過演示、推理得出“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最后通過動手操作用不同的方法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通過計算、驗證得出圓周率。
很多教師的新課引入都是從生活情境著手的。例如,小紅一家三人騎規格不同的自行車去秋游(出示圖1),三個車輪滾動一周,哪一個滾得遠一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揭題:圓的周長)其實這個問題學生已經從日常生活中知道了答案:車輪的直徑越大,滾動一周的路程也就越長,這樣的引入在教師看來雖然比較形象,但對圓的周長學習不一定有多大的幫助。數學扎根于現實生活,還扎根于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師應從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去引入。

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話題引入,也是一種有效的引入方法。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根據以前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經驗,你們猜一猜今天我們將會學習什么?學生很容易想到將要學習圓的周長。師:大家想一想圓的周長是指圓哪兒的長度?圓的周長可以像長方形、正方形那樣用一個公式來計算嗎?有的學生覺得可以,有的學生覺得不可以,因為在學習三角形和梯形時,教材就沒有給出這兩種平面圖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而且圓是一個曲線圖形,可能沒有計算周長的公式。教師出示課本例題的主題圖——3種不同規格的車輪圖,讓學生在課本上描出這三個車輪的周長,再引導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什么有關?學生很容易猜想出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有關,并得出直徑越長周長就越長的感性認知。教師加以肯定: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強,圓的周長確實與圓的直徑有關系,而且只要用圓的直徑乘一個固定的數就得到這個圓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來找出這個固定的數是多少,以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
引導學生先猜想,再通過動手操作、計算、驗證圓周率,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模式和策略,這說明教師已經深知“猜想——驗證”在學生探究、發現學習中的作用。但只有少數教師讓學生進行兩個層次的猜想:(1)先引導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長度有關,直徑越長,周長也越長;(2)在此基礎上再猜測出:圓的周長應該在直徑的3倍與4倍之間。這說明教師對猜想這一環節的認識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所需要的猜想,猜想沒有為探究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如果確定了圓周率的取值范圍,這個范圍就能如大海中的燈塔一樣指引著學生探究學習的正確方向,使學生探究學習的目的性更強,讓學生更容易找到正確答案。

教師可先出示圖2,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有兩只小螞蟻從“A”點出發,進行賽跑,一個沿正方形的邊跑,一個沿圓的一周跑,這樣的比賽公平嗎?學生得出圓的直徑和外面的正方形的邊長相等,所以圓的周長應該比直徑的4倍少一些。教師再出示圖3,還用兩只螞蟻從“A”點出發進行賽跑的情境為例,一個沿正六邊形的邊跑,一個沿圓的一周跑,這樣的比賽公平嗎?讓學生通過比較、思考得出:圓內接正六邊形的周長正好是直徑的3倍,而圓的周長應該比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兩次不公平的比賽,形象、生動地讓學生依靠推理、猜想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圓的周長應該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而不足直徑的4倍。那么究竟是直徑的3倍多多少呢?在此猜想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想到:在現有知識和現有的工具基礎上,可以通過測量來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在引導學生量圓的周長時,許多學生想到的方法就是用課本提供的——“繞圓法”和“滾圓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并算出所測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但是用這兩種方法測量圓的周長是很不容易操作的。
類似圓的周長這一類探究性比較強的課型,教師可以不讓學生進行預習,直接讓學生原生態地進行探究發現,體驗頭腦風暴的過程。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在以往學生預習的課堂中,往往會出現學生用直尺量出周長是6.28厘米和9.42厘米這些迎合教師的“人造數值”。在如何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可進行這樣的引導:圓的一周是彎曲的,而我們平時測量的工具卻是直尺。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只有化曲為直才行。學生可以用軟尺直接去量圓的周長,也可以用課本中的滾圓的方法,說不定就有學生想到將一個圓形紙片對折幾次后,量出一份的長度再乘份數。
參考文獻:
[1]韓禮秀.兩次執教“角的度量”后的思考[J].小學教學,2010(04).
[2]周丹丹,蔡宏圣.“圓的周長”教學實錄與評析[J].小學數學教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