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艷
【摘 要】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第一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學生工作,在工作中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是本篇文章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新時期;輔導員;學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進入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矛盾”。社會發展也進入深刻的變革轉型期,在這一大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舉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生力軍,在新的社會背景下呈現出很多新的特點,大學時期正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逐漸定型的時候,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大學輔導員是與學生聯系最多,相處時間最長,也是與學生接觸機會最頻繁的工作群體,作為學生工作第一線的組織者與教育者,在學生的四年學習生涯中扮演著指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特殊角色。同時輔導員也是維系學院與學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其重要性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言而喻。新時期下在校大學生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特點,輔導員中的許多工作理念、工作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可以說新時期輔導員的工作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如何面對新一代的學生呈現出新的特點,如何做好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輔導員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時期輔導員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90后”“00后”大學生群體呈現出新的特點
輔導員每天面對的是鮮活的大學生群體,他們活潑開朗,善于交際;創新能力強,敢于挑戰,渴望成才;思想獨立,理想豐富;但是大學生們由于生長環境、父母教育方式、自身成長經歷等因素也表現出另外一些特點,如:抵抗挫折能力不強;缺乏吃苦奮斗精神;集體意識薄弱;心理不成熟、心理問題頻發;功利主義在學生群體中盛行等。“90后”“00后”作為大學生中的主體群體,其呈現出的群體心理特點更加明顯。如:無論是在人際交往還是在專業職業的選取上面更加功利化;接受信息方式的多元化使其更加開放也更加自主;不注重原來強調的集體意識,以自我為中心,更加注重個人的選擇偏好;對輔導員及教師的態度既表現出一種靠近的態度又表現出一種疏離的態度。在近幾年的學生工作中,我們發現大學生群體特別是“00后”“90后”心理問題頻發,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學生個人人身安全事件數量呈上升的趨勢。在更加優渥的成長環境中成長,擁有更加豐厚的資源,“90后”、“00后”學生群體中的心理安全問題卻頻發,這些是需要每一位輔導員仔細探究的。
(二)輔導員難以平衡好“管理”與“教育”之間的關系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提出輔導員“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同時將高校輔導員定性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管理者”。輔導員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管理者,輔導員負責學生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包括:大學生的入團入黨工作、扶貧工作、創新創業工作、寢室安排走訪工作、大學生日常的安全工作等。另一方面,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軍,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觀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但是在實際工作過程之中,高校輔導員卻往往忙于大大小小的會議,忙于處理繁雜瑣碎的學生事務。同時,由于輔導員平時的工作量大,許多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卻難以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輔導員最終變為學生們的“高級保姆”,并未達到“立德樹人”育人效果。
(三)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對輔導員工作提出挑戰
新的時期,隨著“互聯網+”模式的推廣,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及行為舉止。網絡中網絡信息的海量化和專門性、信息傳播和更新的快捷性、傳播手段的兼容性,使其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獲取信息平臺及娛樂消遣方式。大學生熱衷于新鮮事物,好奇心強,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已經是網絡用戶中的主力軍。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其傳播的內容是龐雜的,其影響是復雜的,既對大學生有積極的影響,也對大學生有著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性,改變了傳統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模式,大學生除了在學校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還可以通過網絡上諸多程序獲得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輔導員的權威性,削弱了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由于網絡的隱蔽性,自媒體的眾多主體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與意圖傳播信息,甚至在互聯網上可以輕松表達虛假具有誤導性的消息。這就導致了在網絡海量信息中,主流與非主流的并存,高雅和粗俗的并存,健康和有害的并存,良莠不齊。大學生由于辨別能力弱,正處于三觀定型的時期,極易受到互聯網的不良影響。高校輔導員負責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各個崗位同心協力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開放自由的網絡環境下,這些也同樣對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挑戰。
二、高校輔導員應對新時期新問題的策略探析
(一)了解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
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者,其最直接的工作對象便是在校大學生。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的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深入細致的認識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正如我們文中提到的,新時期的在互聯網背景下成長的大學生有著許多新的特點,目前輔導員主要面對的是“90后”以及“00后”的學生,拋開我們對“90后”和“00后”學生群體的定論,其身上還有很多獨特的特點。同時,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也會因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而不斷變化。輔導員在通過理論學習、實際調研的方式學習了解認識大學生群體心理特點的同時,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大學生群體呈現出某一種或者某一類心理特點是共性,但是每一個學生個體卻又是獨一無二的,都會呈現出與他人不同的特點,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要能夠恰當的把握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在做學生工作時做到有的放矢。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之中要注重與大學生之間的溝通,拉近與大學生們之間的距離;與學生們保持良好的朋友關系,主動真誠地關懷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生活之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同學們解決學習生活之中存在的問題。當輔導員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時,將自己融入學生之中去時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問題與心理訴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會更加有目的、有方法。
(二)“管理”工作與“教育”工作相互融入
輔導員即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管理工作者,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輔導員要處理學生的入學畢業事務、入團入黨事務、創業就業事務等,可以說輔導員的工作涉及到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輔導員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負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任務。但是輔導員的時間精力有限,一人多責往往使其顧此失彼,變為更多的忙于具體的學生事務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此,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更應該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在具體的事務中分清輕重緩急,誰先誰后,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不致迷失在大大小小具體的學生事務之中。其次,輔導員工作中的學生事務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來就是相互包含的。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開展學生事務工作時融入思想性,注重其理論性、價值性,利用學生事務中合適的素材采取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可與學生具體事務工作中的案例,或者與學生具體事務工作兼并。輔導員在工作之中應不斷積累經驗,做到能夠將二者相融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首先,輔導員要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其自身理論貯備、理論素質要過硬。輔導員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能夠做到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了然于心。同時保持不斷學習,在理論準備上要與時俱進,自身也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作為輔導員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藝術,并合理的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運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藝術,能夠將教育內容更有效的作用于教育對象,更好地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輔導員是否能夠與學生們進行有效良好的溝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否高效的實現都離不開輔導員對對方法與藝術的運用。在實際的工作中,要處理好學生工作,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灌輸法”、“實踐鍛煉法”、“榜樣示范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法”、“咨詢輔導法”等方法是需要輔導員結合實際工作不斷去學習實踐的。同時,輔導員也要學會運用語言的藝術、把握適度的藝術、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方式的藝術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輔導員要不斷加強網絡技術使用方面的學習,使自身能夠純熟的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不僅是自我的提升的需要也是建設高校網絡思政陣地的需要。輔導員在對學生日常的教育中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素質教育,做好網絡安全相關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辨別能力,幫助其做到健康上網。
(四)強健體魄,擁有健康的身心
輔導員的工作千頭萬緒,即是體力活也是腦力活,要做好輔導員工作需要輔導員擁有過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輔導員要處理學生大大小小的事務,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會經常面對“問題學生”,這些都是對輔導員工作與身心的挑戰。輔導員在平時的生活之中,要加強身體鍛煉,做到健康飲食,并使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通過這些方式擁有強健的體魄。面對繁多的事務和壓力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或者積極尋求心理咨詢與幫助,形成良好穩健的心態。良好的身心對于不斷提升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無疑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鄭永廷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張婧,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效性提升研究[J].文學教育,2019.07.
[3]劉海軍,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工作探索[J],高等教育,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