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越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大學的課程教育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隨著社會矛盾的不斷凸現(xiàn),大學生思政政治領域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多種層次的問題。面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結合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系的精髓,對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師進行多層次質量上的提升,以此不斷完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163-02
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
(1)理論層次上的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戰(zhàn)場和陣地是以思政教育教學為核心的教育課堂,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大學生建立相對理性的價值觀,提高他們認知世界的主流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是社會理論問題的頻發(fā),使得大學生思想理論教學教育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尤其是在思想理論方面,具體提升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第一,全社會正確認識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將國家主流價值觀貫徹至當代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和全方面,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第二,在教學理論層面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有效的傳遞,確保大學生在思想認識和思想理論層面堅持正確的方向;第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認識上的自信意識培養(yǎng),特別是重視文化自信的養(yǎng)成,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深化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認知,以此確保“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實踐方面的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光需要理論層面完善,更需要在實踐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說明,以此保證理論加之實踐共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理論道德修養(yǎng)。在實踐層面的完善和理論層面基本一致,也將劃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利用小組方式以討論式學習提高學生自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和擔當,這是最為困難的學習,卻又是最重要的學習,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主動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維和意識;二是教師利用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諸多要素需要教師在理論明確的基礎上,提供多角度的實踐方式來保證整個活動的有效進行;三是將現(xiàn)實和虛擬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相結合,利用多種形式對思政內容進行有效開發(fā),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并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的意識。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重點和方向
(1)發(fā)展重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如何解決這一根本問題成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是建立立德樹人的思想,這是整個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在當前范圍內重點和中心就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德行擔當;其次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作用于人,真正使得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都會有所感知和提升,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將人提高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動力,只有利用創(chuàng)新才可以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內容與當前的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理論進行深度結合,以此來保證學生最大限度上與時俱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理論修養(yǎng)。當然,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不是隨意而為之的,而是經過教師深入提取和深刻挖掘的,是需要教師提高其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不斷養(yǎng)成的。
(2)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視察北京大學時指出,新時代青年要乘新時代春風,在祖國的萬里長空放飛青春夢想,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我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高校作為培養(yǎng)中國新時代人才的搖籃,毫無疑問承擔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時代的大學生必須立足當下,勇于承擔起新時代國家發(fā)展的責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提升策略
(1)堅持文化自信,構建育人環(huán)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高等教育層面需要通過打造優(yōu)良的校風、嚴肅的教風及積極的學風來貫徹,有利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自信理念和文化自覺思想。第一,要努力強化新時代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核理解,通過利用高校校園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增設情景教學、演繹經典的傳統(tǒng)故事等形式大力普及和宣傳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融入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在認知層面加深新時代大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第二,在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知基礎上,利用多種手段增強其文化認同感,通過認真分析和調研大學生文化認同的形成理由,結合受到大學生關注的新媒體技術,將傳統(tǒng)文化與之相結合,形成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新模式,再利用虛擬現(xiàn)實和增強現(xiàn)實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工具,增進大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認同感。
(2)深化改革,提高工作水平。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究其根源便是做人的工作、做學生的工作,面對新時代對大學生的更高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從自身的工作方式和固有流程上進行革新,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首先在課程教學方面,要對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課程進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的現(xiàn)代化升級,以課程設置、課程制度、課程評估體系等為切入點,深入探究新時代的新問題、新思想,并建立持續(xù)性的課程更新機制,保證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時代性和先進性。其次,互聯(lián)網平臺作為新時代的輿論風向標,高校必須更為重視互聯(lián)網平臺的輿論導向,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打造堅實的傳播陣地。
(3)打造協(xié)同機制,推動“三全育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多部門、多維度、長時間的協(xié)作共同完成的,因此必須建立自上而下的領導機制。通過打造完善的協(xié)同機制,集結校內外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挖掘有力的社會資源,建立多管齊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第一,要做到課程的協(xié)同,即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公共課程、專業(yè)課程相互結合,調動更多的教師和校園資源服務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打造第一課堂與第二課程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即校園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將校園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的實踐知識相結合,形成體系化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四、結語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而高校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必須更好地完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挖掘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從多途徑、多角度進行工作質量提升,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而服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2]吳小娜.管窺大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模式——以黨建“紅船”精神為契機[J].才智,2017(14).
[3]顏娟,楊朋.高校輔導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思政教育探析[J].科技視界,2017(2).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