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莫 孟繁凱


[摘要] 目的 探討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大鼠進行周圍神經減壓手術的效果,證實周圍神經減壓術治療意義,為該手術提供理論依據。 方法 通過制備糖尿病大鼠模型后手術制備周圍神經卡壓大鼠模型,并在3周后再對大鼠進行周圍神經減壓手術,與第9、13周觀察大鼠坐骨神經傳導速度及神經組織病理學觀察。 結果 周圍神經卡壓手術的大鼠下肢活動欠靈活,DPN卡壓組在實驗第9周時大鼠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改變與DM組、減壓組比較發現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驗第13周時減壓組大鼠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改變與DM組、DPN組比較發現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PN組模型的坐骨神經細胞細胞結構、排列、形態較DM組、減壓組破壞嚴重,減壓組行減壓手術后經細胞細胞結構、排列、形態有所改善。結論 應用周圍神經減壓手術,可以有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改善神經卡壓癥狀,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在治療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良好的意義。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卡壓;神經減壓術
[中圖分類號] R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a)-0181-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個主要并發癥,是慢性代謝性疾病晚期表現,嚴重威脅著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約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患側肢體感覺的減退或異常,靜止時或夜間時麻木感、疼痛感呈間歇性或持續性發作較重。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多以控制血糖為主[2];而對已發生卡壓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實施局部神經減壓術,通過局部減壓達到治療效果。該實驗建立大鼠模仿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模型,對其進行周圍神經減壓手術,通過術前、術后檢測神經傳導速度,以及神經細胞病理等改變的研究,找到治療的一種手段,在理論基礎上為進一步對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實行周圍神經減壓術提供理提供好的前期數據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實驗用3月齡Wistar雄性大鼠60只(由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腹腔注射pH值為4.5、濃度2%的0.1 mmol/L檸檬酸與檸檬酸鈉溶液中配制液;劑量為50 mg/kg,飼養1周后測血糖≥16.7 mmol/L為糖尿病大鼠模型創建成功。
第3周隨機抓取20只糖尿病大鼠分作為DM組,剩余40只參照Mackinnon[3]設計進行坐骨神經環扎手術。先將大鼠進行麻醉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大鼠的坐骨神經完全暴露,鈍性游離坐骨神經根部,即神經叢距離錐管1~1.5 cm處7號絲線環扎后逐層縫合,并給予抗菌素,避免局部感染。
第6周隨機取已坐骨神經卡壓大鼠20只,行周圍神經減壓手術。具體方法為:沿上次手術切口打開皮膚及皮下肌肉游離坐骨神經,將環扎于坐骨神經表面的絲線完整、輕柔地剝離下來,刺激大鼠該側下肢遠端,下肢肌肉收縮,確保其神經活性,逐層縫合肌肉及皮膚,并給予抗菌素,避免局部感染。剩余20只大鼠分為一組(即DPN組)。
1.2? 方法
實驗第9、13周隨機抽各組大鼠10只,手術完整取出坐骨神經后測量神經傳導速度,在肉眼下觀察后再取病理切片、HE染色法后,光鏡下觀察。后并記錄。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狀況觀察
糖尿病大鼠體重逐漸減輕、消瘦,毛發無光澤易激惹,多飲多尿。行周圍神經卡壓手術的下肢活動欠靈活。
2.2? 大鼠模型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坐骨神經傳導速度結果顯示見表1。
2.3? 大鼠模型周圍神經病理改變分析
第9、13周坐骨神經肉眼下觀察顯示,空白組坐骨神經粗細中等,表面光滑;而DM組坐骨神經較空白組模型略粗,表面略粗糙,并與其周圍軟組織粘連緊密,DPN組上述表現更粗糙。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坐骨神經橫斷面及縱切面結果圖1。
空白組坐骨神經神經細胞大小適中、形態良好、結構完整、排列規則;DM組坐骨神經神經細胞排列不整、形態不規則、結構不易分清; DPN組神經細胞排列凌亂、破壞嚴重,結構不完整;減壓組坐骨神經神經細胞排列較DM組略整齊、結構較為完整。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可導致患者截肢,且隨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其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4]。DPN患者首先因體內的果糖含量較高,與水結合引起組織被周圍神經吸收,高級糖基化終末產物等對周圍神經產生毒害,局部滲透壓增高從而導致該部位神經細胞的腫脹,卡壓與營養供給缺乏同時存在[5],故周圍神經易發生卡壓現象造成。治療除了在藥物控制血糖治療外,另一種治療手段是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手術松解神經周圍的組織及神經鞘,達到減壓和治療,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的肢體的麻木、疼痛、感覺異常。
該研究中應用手術環扎坐骨神經制作DPN大鼠模型,一般狀況觀察與孫宇楠等[6]研究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模型的步態行相一致,即大鼠的下肢活動欠靈活。說明卡壓的部位較為明確。該實驗結果顯示:DPN卡壓組在實驗第9周時大鼠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改變與DM組、減壓組比較發現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卡壓3周左右神經出現改變,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并產生DPN的臨床癥狀。13周減壓組大鼠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改變與DM組、DPN組比較發現均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經過神經減壓術后神經傳導速度明顯較卡壓組神經傳導速度快。DM組大鼠在體內的高血糖環境神經出現病理改變,對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該實驗各觀察結果早期手術后解除卡壓,減壓組神經傳導速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說明早期手術能夠緩解DPN大鼠周圍神經卡壓,恢復卡壓神經傳導速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和方法。通過對上述病理變化結果的分析可見,應用周圍神經減壓術可以有效減少周圍神經的卡壓程度,終止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的繼續破壞。該研究結果與李淑媛等[7]相近,其取神經減壓術動物,觀察實施手術大鼠的疼痛行為學、炎癥、自身免疫、血管神經再生等表達水平上的差異;大鼠減壓術后,神經節組織水腫神經元皺縮、細胞間隙增大及炎性細胞浸潤現象明顯輕于DPN組。
手術作為新開展的一種治療DPN有效的方法,楊文強等[8]在松解受壓神經時,發現切除神經外膜周圍的部分交感神經纖維,可以增加足部局部的血流量,有助于改善癥狀。臨床研究[9]證明,外周神經減壓術是由于切開韌帶或纖維組織,松解神經的外周組織壓迫、為神經改善血供,有助于神經元細胞的恢復。松解干預越早,則術后功能恢復越好。手術可使約85%的患者疼痛緩解、感覺恢復。
綜上所述,DPN的發病機制雖然復雜的,它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該實驗通過對DPN大鼠進行周圍神經減壓手術,與第9、13周觀察大鼠坐骨神經傳導速度及神經組織病理學觀察,從而明確周圍神經減壓術的治療效果,為以后開展相關手術提供理論基礎,故應用周圍神經減壓手術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具有良好的的治療意義,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
[1]? Boulton AI, Vinik AI, Arezzo JC, et al. Diabetic neurop athies a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 2005,28:956-962.
[2]? 劉硒碲,夏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研究進展[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2):317-319.
[3]? OBrien JP, Mackinnon SE, Maclean AR, et al. A model of chronic nerve compression in the rat[J].Ann Plast Surg, 1987,17: 430-435.
[4]? Aszmann O, Tassler PL, Dellon AL. Chang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iabetic neuropslhy:incidence of ulcer/amputation in the contralatera limb of patients with aunilateral nerve decompression procedure[J].Ann Plast Surge,2004,53(6):2 517-522.
[5]? 袁云.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病理類型以及相關的電生理改變[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321-322.
[6]? 孫宇楠.李二平,董世芬,等.實驗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大鼠模型的步態行為分析[J].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4,24(12):14-19.
[7]? 李淑媛,官士兵,吳昊,等.周圍神經減壓術對糖尿病神經卡壓大鼠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2):166-169.
[8]? 楊文強,張斌,于炎冰,等.跗管擴大減壓術對大鼠糖尿病性脛神經病變的作用研究[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4(39):367-370.
[9]? Jenkins PJ,Duckwonh AD,watts Ac,et a1.The outcDme of carpal tunnel de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J Bone joint surg Br,2012,94:811-814.
(收稿日期:2019-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