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劉紅釵

【摘要】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共享經濟思想,符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觀,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階段,財務共享模式給企業內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共享中心視角,對財務共享與內部控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結合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分析了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 ??財務共享;內部控制;流程再造;風險預警
【中圖分類號】 ?F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4-0079-04
隨著共享服務在企業中的發展,大多數企業已經將財務活動歸集到統一的部門進行處理,實現了結構優化和流程標準化,然而隨著共享服務的開展和企業競爭的加劇,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愈來愈大,內部控制以其規范流程,促使企業更平穩發展的特點在企業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研究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路徑有利于企業以后更好地發展。
一、文獻梳理
從內部控制的歷史演進角度,張慶龍(2015)認為目前財務共享并非絕對完美,財政部應該在制度制定方面發揮作用,建立針對財務共享中出現的會計檔案管理等相關制度,進而推動財務共享中心在企業中的推廣和實施?;诹鞒淘僭炖碚摲治?,周訪等(2013)等運用實證分析方法檢驗各因素對財務共享實施的影響,分析了各因素對財務共享實施的影響程度,為以后其他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提供了參考價值?;谪攧展芾硪暯菢嫿▋瓤伢w系,王雯霞(2018)認為企業的財務管理不僅要完善內控制度還要加強成本管理和流程控制方面的管理。基于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所面臨的風險,姚丹靖(2014)根據各風險點提出內控建設的改進策略,并通過對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面臨風險的分析,從戰略運營、人員組織、流程制度、信息載體、考核績效等方面提出防范財務共享模式下內控風險的措施?;趦炔繉徲嫿嵌龋唐剑?016)等給出了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審計實施框架,并分析了財務共享和大智移云時代內部審計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會計信息化已經普及,財務共享的出現讓會計信息化邁向新的舞臺,財務共享模式的出現和推廣給企業內部審計帶來了挑戰。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大多數文獻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從國內外對比角度建立中國特色內控體系;基于財務管理視角構建內控體系;基于內部控制五要素分析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風險因素,建立新的內控體系;基于內部審計角度分析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審計實施要點。其中雖然也有的涉及到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但是基于財務共享模式下內控體系構建的文獻缺乏,所以分析共享模式下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以及存在的問題,找到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路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財務共享模式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要求
財務共享模式就是將所有業務集中到一個平臺進行分批處理、分批核算,主要流程為財務數據上傳,財務數據處理,業務審核,形成報告,做出決策,依托信息技術平臺,將從屬于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業務按類型集中到共享中心進行計量和報告,從而減少相同業務多次多人處理,可以節約一部分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財務共享中心內部結構見圖1。
(一)制度標準化
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風險,保護企業資產安全,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制定標準化的制度方可保障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隨著共享中心在企業中的應用,之前的內控制度在共享模式下無法發揮原有的作用,繼續沿用傳統的制度也會降低內部控制的力度,給企業增加風險。公司建立共享中心后,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員工準則和共享中心報賬流程指南,包括每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審批權限、保密制度等來配合共享中心的運行;新制度運行一段時間后需要各崗位員工進行反饋,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直至完全契合。
(二)流程信息化
流程信息化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線上業務處理,通過信息系統完成信息錄入、審核、批準。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機制后,由于工作流程的改變,企業風險點也會發生變化,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共享模式下,企業的業務情況和財務數據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傳遞,原有的工作和審批流程也都集中到線上進行操作,這就要求企業重新梳理共享業務流程,找出風險點,然后根據風險點采取相應控制措施。比如:事先在系統中設置好權限和標準,實現全部流程由系統控制,避免人為因素干擾,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業務流程實施、跟蹤和控制,實現共享模式下信息化內部控制。
(三)管理集約化
管理集約化是指集中企業的人力、財力、管理等要素到統一的平臺,根據一定的目標進行統一配置。共享中心的實質就是集中企業各分公司的財務人員到統一的部門進行崗位的重新分配,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做到信息共享、流程共享。共享模式下的內部控制管理集約化主要體現在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人員管理三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獲取數據;通過大數據云計算進行分析處理;對于人員管理層面,要將各個崗位進行合理分工,實現決策、執行、記錄相分離,劃分明確的職責權限,實現內部控制的要求。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面臨的問題
(一)共享模式與內控制度不匹配
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模式,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打破了之前各個公司獨立財務的模式,這使得以前的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指導和控制當前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行為。企業現行內部控制制度是以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為基礎,針對企業內部各個流程設定的適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內部政策,主要分為三類:流程制度、權限制度、監督制度。企業建立共享中心后,原有的工作流程被打破,與之相匹配的流程制度將不能完全匹配共享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共享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發生改變,需要完善新的崗位職責權限來匹配新的工作職責,保證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工作有據可依;由于工作職責的改變共享中心財務人員的績效考評制度已經不能實現原有的作用,原來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也因為流程的改變而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二)共享模式使信息傳遞控制難度加大
建立共享中心后,各個子公司的信息逐級傳遞到共享中心,由于傳遞層級的增加,也增加了信息失真的風險,在財務共享階段,大量的數據匯集到共享中心,如果單據上傳出現偽造,或者由于監管不利造成數據篡改,最后形成的財務報告可能就會偏離公司的真實水平;如果信息不完整,決策者也很難做出正確且適應的決策,錯誤的決策會增加公司的風險。為了控制信息傳遞的風險,企業需要有完善的防偽系統,比如票據影像系統需要帶有檢查票據真偽功能,同時需要設置專門的檢查復核人員;財務信息在各層級之間傳遞時,做好權限管理和復核,只有流程相關人員有權限查看或者修改信息,且修改后系統會記錄修改人員的賬戶和IP。
(三)共享模式使得內部控制審計難度加大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部審計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現場審計,而是需要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中各個流程存在的風險,所以實施共享模式后,審計工作在審計人員、審計方式、審計范圍等方面面臨著挑戰,審計人員對于共享中心業務流程不熟悉,遠離真實業務,尤其是對于初建的共享中心,審計人員很難能夠預測風險,當錯報真實發生或者已經影響公司運行后才意識到問題存在,這就大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和風險;審計方式由原來的現場審計改為利用數據庫進行分析處理,傳統的審計人員對于共享中心的審計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借鑒,部分審核流程不是很了解,對于部分審計人員來說審計難度加大,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來輔助工作;審計范圍比之前更加廣闊,不僅涉及到財務層面,還涉及到人員權限、系統安全、崗位設置等多個方面,這些都使得內部審計難度加大。
(四)共享模式使人員控制風險加大
傳統核算模式下財務工作人員處于財務工作的第一線,能夠很好地了解業務流程,然而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卻不能很好地接觸到實際業務,一般只是負責處理各個子公司、分公司上傳的單據資料,對于長期不接觸業務的財務人員來說再進行財務決策難免會與實際業務脫節;由于不接觸業務,對于業務和經濟事實的真實性無法做出公允判斷,對于經濟業務也做不到事前控制,這時難免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同時由于共享中心將之前分散的繁瑣的重復性工作歸集到了一個單元,在共享中心工作的員工也面臨日復一日的重復性工作,這不僅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還會影響員工在職率及員工未來的職業生涯。面對共享中心建立后人員流失的風險,企業需要從人才的選擇、培訓、晉升、績效考評、薪酬激勵等方面進行控制。
四、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實施路徑
(一)完善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內控制度
要建立共享模式下的內控體系,首先要有適合財務共享的內控制度,讓共享中心財務人員的工作有據可查。歷史上有許多內控失敗的案例,比如美國安然事件,縱然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但是內控的失效確實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內部控制失效,首當其沖的是沒有契合公司的內控制度,所以對于即將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企業而言,之前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契合共享模式。
隨著信息化的普及,共享模式將是眾多企業改革的方向,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從建立健全流程制度、權限制度、監督制度三個方面入手,在建立共享中心之前,公司董事會需要授權專門的人員進行調研,通過對已經建立共享中心的公司進行調查和研究,結合本公司的工作流程,構建契合本公司的內部控制流程制度,比如銷售管理制度、費用報銷制度、資金管理制度等;制定共享中心人員工作準則,包括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崗位權限、晉升途徑、獎懲制度,在上崗之前,進行集體培訓直到考核通過方可上崗;通過建立各個崗位相互監督制度,做好共享中心員工的內部管理,使不相容職務分開,同時實現線上系統控制,減少人為干預。
(二)建立財務共享模式下的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風險預警對于當今企業的財務管理至關重要,尤其是建立財務共享之后,財務信息依托于電子信息技術進行處理和分析,將大數據與財務共享融合可以為企業財務風險提供更多的數據。
首先,要針對企業原有財務風險基于財務共享進行補充,調整完善之前的風險項目和要求。其次,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熟練掌握現有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并能熟練運用到財務共享中去,提高應用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在資料整合中能夠分析出新的風險,并提前進行防范。
財務共享風險主要有信息系統風險、人員控制風險、核算風險和審計風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管控。(1)選用更加嚴密的信息系統作為共享平臺,聘請專門的計算機維護人員進行系統完善,及時解決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提升安全等級和平臺與業務和財務人員的契合度,防止受到黑客攻擊導致財務數據外泄給企業造成重大財務影響。(2)引導共享中心財務人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且為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設置晉升通道和輪崗制度,建立人才儲備庫,不斷培養后備人才,建立適合財務人員的激勵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降低人員流失率。(3)財務核算風險管控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防篡改,做好授權和監控,并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升工作效率,減少錯誤的發生。(4)共享模式下審計流程為確定審計目標和審計計劃,上傳到財務共享云平臺,經共享平臺負責人批準并收到審核通知后進行后續工作。從數據池審計端口獲得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評估審計風險,確定審計重點、形成審計方案,經審批后開展審計工作。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通過大數據處理分析各個工作流程的風險,對比以前年度數據進行評估,最終形成審計報告。財務共享階段,流程信息化和標準化提高了財務數據的有效性,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數據分析,大大提高了內部審計的效率,增強了財務數據的利用率,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全部通過數據端口導入,并且可以分類檢索出所需要的數據,取證更加方便快捷?;诠蚕砥脚_的內部審計能夠及時反饋,及時溝通,提高了業務流程中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三)提升共享模式下信息系統安全等級
信息技術是財務共享的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平臺進行財務處理,將發生的所有的業務集中到平臺上進行統一處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財務共享依托的電子報賬系統、核算系統、票據影像系統,資金管理系統需要強大的IT技術支撐,同時資金流,實物流和信息流需要同步,如果一方出現滯后將會影響財務分析和決策人員做出判斷,所以在共享模式下,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減少單據流轉多地造成票據遺失,通過建立和各地各分公司統一的ERP系統,實現報賬實時上傳,隨時共享,在業務完成票據收到后通過掃描技術上傳到共享中心,使共享中心財務人員能夠同時接收到實物和信息。通過實現定期維護、數據備份、上傳云空間來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在現有的會計系統中嵌入區塊鏈,發生的每一項交易在其中都能被識別出來,共享中心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情況也可以通過業務端口登錄查詢,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做到了信息透明,在崗位職責權限明確合理的情況下提高了工作效率。J
【主要參考文獻】
[1] 樊行健,肖光紅.關于企業內部控制本質與概念的理論反思[J].會計研究,2014,(02),4-11+94.
[2] 張慶龍.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案例啟示與對策思考[J].會計之友, 2015,(22):2-7.
[3] 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 2013,(10):59-66+97.
[4] 王雯霞.加強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對策思考[J].財會學習,2018,(33):50-51.
[5] 姚丹靖,金穎,汪雅,沈海蓉,張武忠.財務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內控深化建設與實施應用[J].華東電力,2014,42(09):1902-1906.
[6] 程平,崔納牟倩.大數據時代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內部審計[J].會計之友,2016,(16):122-125.
[7] 李冬穎.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27):28-28+31.
[8] 熊曉哲.財務共享模式下內部控制關鍵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8,(22):239.
[9] 孫蘇玉,段紅喜.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探討——以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8,(26):119-123.
[10] 劉莉.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財會學習,2018,(30):231-232.
[11] 王運運,胡本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流程探究[J].財會月刊,2017,(01):34-37.
[12] 薛婧.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財務流程再造的影響研究[J].商業會計,2015,(24):51-53.
【作者簡介】
劉紅釵,女,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
劉海英,女,河北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會計與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