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要】 ?信息化時代要求財務人員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財務分析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但目前以講授為主、脫離經營環境單純分析財務數據的授課方式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文章針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現狀,提出了依托企管沙盤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方案,并分析了課程改革的效果。
【關鍵詞】 ??企管沙盤;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4-0128-02
信息化時代對財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財務機器人的出現使得財務人員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財務人員的財務分析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但現實情況是高校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課程改革方案。
一、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一)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特點
1.綜合性強。財務報表分析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在學生學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以后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既要求學生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內容比較熟悉,又要求他們對財務管理中涉及的籌資、投資等決策及利益相關人有清楚的認識;既涉及財務信息,也涉及非財務信息。
2.計算公式多。財務報表分析中用來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的指標很多,計算公式也較多,學生容易把公式記混、記錯,有些學生存在畏難情緒。
3.實操性強。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學會幾個財務指標的計算,了解幾張報表數字的變化,而是透過這些數字去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建議,而這種實操能力的培養是比較困難的。
(二)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現狀
1.理論講授為主,很多學生只會計算不會分析。目前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大多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教給學生計算財務指標,學生的分析能力不足。部分高校雖然嘗試了案例教學法,但也是以導入案例為主,仍然是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很低,學習積極性不高。
2.僅局限于財務數據,不了解企業的經營環境。任何企業的經營都離不開所處的特定經營環境,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學生只是根據財務數據計算財務指標,并不了解企業的經營背景等大環境,因此只能就數字論數字,只能局限于財務分析,而對于商業環境分析、戰略分析和企業發展前景分析幾乎沒有涉獵。
二、依托企管沙盤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模式
針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的特點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嘗試用企業管理沙盤模擬軟件作為工具,讓學生虛擬經營,再以虛擬經營的數據作為分析的基礎進行財務分析,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方法改革
1.理論知識精簡。理論知識本著夠用的原則,盡可能地精簡,首先用案例導入法介紹財務分析的利益相關人,讓學生理解分析角度不同則分析重點也不同,再用一次課的時間介紹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對此有大致了解。盡管學生學過財務會計課程,但由于課時有限,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又很多,對于財務報表基本上只是介紹了大致的編制方法,學生并沒有實際編制過財務報表。因此,用比較多的課時讓學生根據給定的數據資料動手編制財務報表。經過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扎實地掌握財務報表的編制,為后續的報表分析做好準備。
2.基于企管沙盤模擬的經營環境進行財務分析。第一階段,先給學生簡要介紹企業管理沙盤的基礎知識,讓他們了解基本的競爭規則,然后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分別擔任財務總監、運營總監、銷售總監和CEO(根據班級人數個別小組可能出現3人一組,可以一人兼任兩個角色),讓他們模擬經營企業,最初的兩次沒有額外任務,僅僅讓他們體驗企業虛擬的經營環境。第二階段,結合虛擬企業的經營過程,加入財務報表簡表的分析任務,如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趨勢分析、垂直分析。教師給出Excel版的空白表格,讓學生根據經營結果將報表數據填入,再自己設置公式計算趨勢分析的增減額和百分比,以及垂直分析的構成比率和變動情況。第三階段,學生對企業模擬經營已經漸入佳境,興致很高,小組之間的競爭很激烈,這個階段引入財務報表的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和獲利能力分析,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虛擬經營結果計算相關的財務指標。具體指標的計算公式教師不講解,直接下發任務,讓他們通過小組學習寫出計算公式,并在Excel表格中把虛擬企業的會計報表數據填寫好,財務指標則是要求他們設置計算公式,通過表格內部或表格之間的數據關系得出財務指標的結果。第四階段,教師結合一些經典案例分析,啟發學生對自己虛擬經營企業的報表進行分析,簡要寫出財務分析報告,找出財務指標變動的原因,為后續經營制定計劃,提出改進措施。
3.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務分析。經過前面基于企管沙盤的財務報表分析訓練后,學生對財務報表分析有了初步認識,熟悉了財務指標的計算,掌握了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和簡要分析報告的撰寫,在課程學習的最后階段要讓學生對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財務分析。按照企管沙盤模擬的小組,每個小組找一家上市公司5年的財務報告數據及相關資料,對其進行分析。分析內容包括:了解公司組織結構及主要產品、所處的行業環境,分析公司的市場占有率、銷售策略等;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三張主要報表進行結構分析和趨勢分析;分析公司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杜邦綜合分析,撰寫一份財務分析報告。由于上市公司的綜合財務分析是在臨近期末進行的一項綜合性學習任務,還要加上PPT展示環節,每個小組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上臺匯報本小組的分析結果,小組互相評分,這樣,學生既學到了專業技能,也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
(二)考核方式改革
1.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以往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主要是以期末考核為主,題型也限于選擇、判斷和簡單財務指標的計算,更多的是對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檢驗。這樣做,一方面容易造成部分學生“臨時抱佛腳”,考前突擊,不注重平時的學習,另一方面,受考試場地、時間的限制,很多操作性的技能例如財務分析報告的撰寫,也無法在期末考試中檢測。而職業教育恰恰要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評價。結合教學方法的改革,財務報表分析課程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并重的方式。具體而言,綜合成績=平時表現×30%+沙盤模擬成績×30%+期末考核×40%。平時的表現包括出勤、課堂表現和階段性作業,沙盤模擬成績則是根據企業管理沙盤虛擬經營的結果按照系統排名,由任課教師將成績折算成百分制,最后一名60分,第一名95分,中間各個小組根據組數設置一定的間隔,前后兩個小組的分數相差5分左右;期末考核采取百分制,對財務分析基本方法、財務指標計算等理論知識進行考核。
2.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評價為輔。改變以往教師單一評價的模式,讓學生也成為課程評價的主體。綜合成績中平時考核的出勤分由教師給出,課堂表現部分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階段性作業中涉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基本素質的評價,以學生小組互評為主,涉及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部分由教師評價;沙盤模擬部分,由教師在系統自動評分的基礎上給出每個小組的評分,然后由小組成員根據完成任務時的參與程度互評,教師參考學生評價后在小組得分的基礎上給出每個成員的個人得分;期末考核部分完全由任課教師完成。
三、課程改革的效果
(一)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氣氛活躍
課程改革以后,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講授、填鴨式教學,而是學生帶著不同的任務在做中學,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和小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小組成員內部是互助關系,小組之間是競爭關系,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特別是沙盤虛擬經營階段,學生更是想盡一切辦法要超越其他小組,經常是下課了還意猶未盡,討論經營策略。沙盤模擬結束后的財務分析階段也能看到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努力保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分析結論的合理性。
(二)結合虛擬經營環境,豐富財務分析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實戰能力
如果脫離了企業經營環境,那么學生只能就財務報表本身來分析,評價企業歷史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樣的財務分析是不全面的。課程改革以后,通過沙盤模擬經營,讓學生體驗了真實的經營環境,結合經營業績來做財務分析并規劃下一步的經營,內容包括商業環境分析、財務分析、戰略分析、未來前景分析,盡管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還很難做到分析深入,但財務分析的內容還是比較全面的。通過財務分析,使學生的沙盤模擬經營變得更理性、更有依據,投資決策不再盲目。
(三)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讓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學習和團隊合作
課程改革以后采取是的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評價為輔的評價模式。在這樣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下,增加了平時考核所占的比重,每個階段性的任務也都有學生互相評價,學生更加注重平時的課堂學習,小組內部成員也會對組員完成任務情況進行互評,團隊內部“搭便車”現象有所改善。
綜上所述,依托企業管理沙盤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是可行的,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今后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結合沙盤模擬經營,設計更適合學生的教學任務,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實戰能力。X
【主要參考文獻】
[1] 任家華.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論研究與課程建設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01).
[2] 陶靜燕,許慶高,吳大紅.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06).
[3] 邵爭艷.財務報表分析課程3R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J].財會月刊,2012,(1下).
[4] 程良友.財務報表分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23).
[5] 宋夏云,王成方,冷軍.本科生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模式的比較分析[J].商業會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