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亮
【摘 要】 日本六次產業發展對我國三產融合發展的主要啟示是: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加大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發展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農業多功能價值,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關鍵詞】 日本;六次產業發展;中國; 三產融合發展;啟示
一、農村三產融合的提出及文獻綜述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三產融合,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此指導下,基于各地資源稟賦的三產融合實踐蓬勃開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央再次強調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由此可見,促進農村三產融合深度發展與全面實施鄉村戰略息息相關,鄉村振興的基礎在于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即生活富裕,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對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構建現代農業經濟體系,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
國外對產業融合研究起步較早。20世紀60年代產業融合概念就開始出現。從技術角度看,產業融合是指同一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推廣和擴散,不斷創造價值的過程。從產業角度看,產業融合是指產業鏈不斷延伸從而導致產業邊界消失或模糊的一種經濟現象。對農村領域三產融合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觀點就屬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教授在 1996 年提出的農業“六次產業”的概念,因為一二三無論是相加或相乘都等于六,故叫“六次產業”,但實際上日本的六次產業更加強調的是三次產業之間的乘數效應。即通過構建完整產業價值鏈,鼓勵農戶在發展好一產的基礎上不斷向二三產業進行延伸,從而實現六次產業的溢出效應和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國內對三產融合的系統性研究起步稍晚。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趙海(2015年)認為,三產融合即農業各類組織通過產業鏈條延伸,使農產品的產、加、銷融為一體的產業形態。延邊大學農學院教授崔振東認為,三產融合在我國發展緩慢,關鍵在于農村社會內生力量不足,受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要素限制,應加大城鄉資源要素流動,通過外部植入型經營主體來帶動本地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葉興慶認為,三產融合關鍵在于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條延伸關鍵在于創新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聯結機制,避免使農民利益邊緣化。國家前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認為,三產融合應把握當前產業變革和科技發展趨勢,把互聯網和文化創意元素融入其中,豐富其內涵。
二、日本六次產業的主要做法
21世紀之后,為改善農業、農村衰敗景象,2008年日本民主黨在其內閣會議中提出了《農山漁村第六產業發展目標》,“第六產業”首次出現在了政府政策施政大綱中。在各方努力協作下,農業迅速由第一產業變為綜合性產業,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內涵不斷豐富、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業跨越式、可持續不斷發展。總結其經驗做法,主要包括:
1、重視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障體系
為促進“六次產業”良性發展,日本政府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綱要性文件,如《農山漁村第六產業發展目標》、《農山漁村六次產業化政策實施綱要》、《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劃》、《農工商合作促進法》、《農業六次產業化》等等,從各個方面為“六次產業”發展進行了詳盡規劃,涉及農產品附加值、農工商業合作、飲食文化、生物科技、知識產權保護和品牌化戰略等,通過部門力量整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推進機制和保障體系,不僅與政府前期推行的城鄉區域一體發展一脈相承,而且為“六次產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和氛圍,提供了詳盡指導和法律法規。
2、重視打造“地產地消”農產品流通模式
“地產地消”,簡單說即本地或鄰近生產的農產品盡可能優先由本地消費者進行消費。通過“地產地消”,可大幅節約中間運輸成本、確保農產品新鮮、安全,具有成本節約、市場信息完備、農產品質量可靠等特點。“地產地消”非常重視本地特色農業的發展,其類型多樣,包括旅游觀光促銷型、公立機關供給型以及產地集聚批發型等等。在“地產地消”流通體系中,主要為直銷模式,即 “生產者—直銷所—消費者”模式,其中直銷所作為中介和橋梁,發揮了重要作用,直銷所的開辦權和選址權歸地方政府所有,作為聚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主要交易地點,直銷所的經營主體一般為農協、生產者聯盟、企業、地方團體等等,在直銷所一般實行面對面現貨交易,不僅為本地農產品銷售減少了流通環節,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綠色、安全的地方特色農產品。
3、重視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的支撐
為促進“第六產業”健康發展,日本政府持續加大政策補助和金融支持,尤其在農業補貼和農產品價格支持方面,力度更大。除此之外,政府還為農戶設立了自然災害保險補貼,減輕了農民負擔。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日本農林水產省通過農林水產技術會議制定了“農林水產技術基本研究計劃”,對重點領域的技術進行集中攻關,包括推進革新性技術、環保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對知識產權進行了嚴格保護。除此之外,日本還非常重視對農業教育的投入,在全國成立了一大批農業院校、建立了全國農業科研試驗網,在注重理論教育的同時配套建有附屬農場,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4、重視農民合作組織的紐帶作用
在日本第六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民合作組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農協發揮的作用最大。日本農協全名稱為日本農業協同工會,分為綜合性農業和專業性農協兩種,本著成員間互幫互助的宗旨,日本農協除對農戶的農產品進行代理生產和銷售外,還對協會成員的農業教育、農村生活、公共基礎設施、保險、金融、社區建設等一系列事務進行幫扶。除農協外,日本還具有其他一些農民合作組織,比如農業生產合作組織、集體栽培組織、畜牧生產組織及其他各類經營組織等等,這些組織也為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發展六次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日本六次產業對我國三產融合發展的啟示
1、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