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摘要:目前,國內對于流行手風琴演奏方面的研究尚欠缺,本文以法國流行手風琴演奏家杰龍·理查(Jerome Richard)改編的流行手風琴曲《回憶雅克布萊爾》來探討其演奏風格及演奏技巧。通過對這首作品的研究,不僅能使筆者更好地把握該曲的音樂風格,而且對今后流行手風琴的演奏有更好的幫助。
關鍵詞:流行手風琴;演奏風格;演奏技巧;回憶雅克布萊爾
2000年以后,流行手風琴傳入中國,在很大的程度上顛覆了人們對于手風琴的認識。它憑借著音色、外觀、重量和體積上的優勢,迅速發展了一批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代表的演奏團體。他們積極地探索和參與改編手風琴經典歌曲,并將它們以煥然一新的風格展現給觀眾。本文將該作品與流行手風琴結合起來并進行探究。
一、作者簡述及創作背景
杰龍·理查(Jerome Richard),法國著名流行手風琴演奏家,他改編了大量的香頌歌曲,將其寫成流行手風琴作品,并被用于國內外手風琴大賽規定曲目。例如:《人群》《搖擺的曼波》《再見塞維亞》和《哥斯達黎加人》。他有著扎實的古典音樂基礎,并在演奏中不斷探索,將流行手風琴特有的表現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多次應邀在中國、德國、意大利、英國舉辦獨奏音樂會,獲得極大反響。
《回憶雅克布萊爾》這首作品是作者杰龍·理查為了紀念法國著名香頌歌手雅克·布萊爾而作。
雅克·布萊爾于1929年4月8日生在比利時。他原本是在家族的企業工作,只是因為對歌唱有著濃烈的興趣,最終選擇踏入歌壇。他以在音樂方面驚人的天賦和低沉渾厚的嗓音迅速走紅,至少在1955年就已經是法國知名的流行歌手了,后來去美國發展歌唱事業,也大受好評。
雅克·布萊爾的作品都是對他一生中每段經歷的寫實,他將自身的經歷寫成歌曲,并用他的歌喉傳遞給聽眾。1974年10月,他被查出肺癌,在這人生中的最后時刻,他還不忘創作,雖然當時還未發售這張專輯,但早已被他的粉絲們預訂一空。1978年10月9日,雅克·布萊爾病逝于夏威夷。
杰龍·理查為了懷念他,將歌曲《Amsterdam》中的主旋律提取出來,配合手風琴各種各樣的音色來模擬他獨一無二的歌喉,通過快速跑動的手指來描繪出他的情緒波動,完美的詮釋出了《Amsterdam》這首歌曲的思想情感,最終寫成了《回憶雅克布萊爾》這首作品。
二、流行手風琴與該作品的音樂演奏風格
流行手風琴是在傳統手風琴的基礎上改善而來的,它在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憑借著體積小、重量輕的優勢,打破了傳統手風琴單一、嚴肅的演奏風格,具有觀賞性,能更好地與觀眾互動, 使舞臺氛圍輕松又熱烈。
手風琴是除了電聲樂器之外唯一可以變換音色的樂器。原理是按下一個變音器,使手風琴高中低簧片的布局和頻率產生轉換,從而達到變換音色的目的。流行手風琴的音色與傳統手風琴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受流行手風琴制造者的改造,它能發出一種不穩定的金屬聲,聲音明亮而透明,富有感染力,尤其在演奏單聲部的旋律時,也能帶給觀眾迷人、熱情的情緒沖擊。
這首作品的演奏風格偏向于流行音樂,因為“香頌”從廣義上來說,就是指法語世俗歌曲,它是通俗的、具備大眾親和力的流行音樂作品。該作品為四三拍,具有典型的香頌音樂特點,三拍子的節奏有類似于舞曲的感覺,適合表達歌唱性的旋律,讓人聽了之后不由自主地跟隨音樂舞動。在演奏這首音樂作品的引子部分時,應選用最小的變音器,安靜的演奏,表達出作者對雅克·布萊爾追憶的情景;在演奏主題部分時,使用最頻繁的就是大波音(顫簧,模擬小提琴音色),優美的表現出水手們在甲板上跳舞的場景;在演奏高潮部分時,應使用音簧全開的變音器,加大音量,表現出雅克·布萊爾與病魔做斗爭的情景;在演奏作品的結尾部分時,應繼續使用大波音,在表現出優美旋律的同時,帶給觀眾無限留戀和遐想。
三、演奏技巧
(一)左右手觸鍵技巧
譜例1
在整個作品中,右手部分出現了大量的三連音、五連音、六連音(譜例1),這是法國流行手風琴音樂作品中最常見的節奏型,為了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情緒,手指觸鍵就成了演奏的關鍵。在處理這些音符時,應先編配好指法,盡量避免用到四、五指,同時手指必須緊貼琴鍵,避免快速移動時的失誤,觸鍵要淺,抬指要快,手腕要放松,這是一個重要的觸鍵技巧,需要進行大量的慢速練習。一方面要突出上方音的旋律,另一方面要在手指跑動時保持手型平穩,在慢練中對將指法與鍵盤位置熟記,再加快速度,彈奏出干凈利落的聲音。左手部分多為伴奏,因為右手部分為快速跑動的旋律,所有左手一定要控制好節奏,重拍一定要給到位,觸鍵要深而迅速,彈夠一拍時值之后,后兩拍以稍弱的力度彈成跳音。最終,將左右手熟練地合起來,并表達出作品的情境,達到音樂演奏的要求。
譜例2
在彈奏七和弦時(譜例2),手掌要以正確的手形撐住,利用手腕由上而下迅速、準確和有力度的敲擊,在觸鍵后迅速提起手腕放松,準備下一個和弦的彈奏,這樣可以在演奏出強有力和弦的同時又不顯得笨重。
譜例3
輪指也是本作品中的一個觸鍵技巧難點,作者將重復的同音作為新的素材出現在作品當中(譜例3),使音樂具有強烈的律動感。雖然用單獨的手指也能完成同音演奏,但其音響效果必定死板,所以我們須采用輪指的方式來將這些音符表現出來。在處理這些音符時,手指貼鍵并聚攏,呈空心握拳狀,配合手腕移動,要注意下鍵力度一致,這樣處理出來的音符有一種流動感,能讓音樂在急速熱烈的情緒中涌動。只有通過這樣的觸鍵方式,才能更準確地詮釋這首作品。
(二)風箱的運用
風箱是手風琴的心臟,在作品的演奏當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響到手風琴的音色、力度、旋律的流暢性以及作品的情感,這些光靠對手指觸鍵的處理是不夠的。在演奏旋律部分(譜例1、3)時,風箱要繃緊且平穩,在出風箱的同時,手掌須扣住風箱,形成一絲向內的推力,回風箱反之,這樣有助于控制住風箱,不會發生像在演奏旋律時出現有坎的音,有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在推拉風箱的同時,要注意手腕和手臂的放松,可在樂句的末尾進行適當的調整與休息,不要一直用力,這樣很容易造成肌肉僵硬,導致在后面的演奏中發生使不上力或者使出的力不均勻這種情況,影響演奏作品時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在演奏和弦部分(譜例2)時,盡量將重拍以出風箱的方式給出,同時風箱要有爆發力,手臂帶動手腕精準地卡住拍點,迅速地彈出重拍和弦,然后稍做放松,停住風箱,蓄力給出下一個重拍,通過這樣的對比,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
(三)肢體語言與身體協調性
流行手風琴與傳統手風琴的最大區別在于身體語言與身體的協調,與傳統手風琴的演奏相比,流行手風琴更具有觀賞性。最基礎地體現在風箱的開關,出風箱的時候,身體應微微左傾;回風箱的時候,身體應該微微右傾。在旋律部分,呼吸要平穩,手腕手臂要放松,旋律上行吸氣,下行吐氣,使句子的劃分與呼吸一致,切忌憋氣。同時面部表情要自然,應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一致;在和弦部分,可做出抬腿或跺腳的動作,同時眉頭微皺,表現出作品緊張的情緒。以上這些經常在流行手風琴的演奏中出現,并不是刻意的、做作的,而是輔助演奏作品,這樣才能在視覺和聽覺上讓觀眾感受到流行手風琴獨有的魅力。
四、結語
《回憶雅克布萊爾》這首手風琴曲從一開始就突出了“回憶”這兩個字,是對雅克·布萊爾一生的寫實。作者通過單一的旋律,變化的節奏,豐富的裝飾音,簡單的和聲,多變的意境,寫下了這首具有獨特魅力的作品。本文從該曲的演奏技巧和流行手風琴的音樂特征上著手,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自身的一些觀點,融入該作品當中,讓演奏者對該作品以及流行手風琴的演奏方面有了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馮雅麗.手風琴演奏技巧及演奏心理[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17-29.
[2]朱春玲,李銳,楊光燦.手風琴演奏與技法分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9-42.
[3]陳一鳴.手風琴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25-30.
[4]朱春玲.論手風琴音樂的時代特性[J].中國音樂,2006(6):15-16.
[5]楊文濤.手風琴技巧訓練[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20-30.
[6]孔娟.淺談手風琴演奏技巧與藝術表現[J].科技信息,2008(1):258.
[7]馮雅麗.談手風琴風箱的控制[J].黃河之聲,2009(16):10.
[8]楊國立.手風琴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21.
[9]李嵐楓.從法國流行手風琴音樂中探尋中國流行手風琴發展民族化趨勢[J].音樂大觀,2005(5):23.
[10]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