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階段,音樂是一門基礎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初中音樂的學習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教師首先可以將音樂課堂變得生活化,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注重音樂知識的積累,提高知識儲備量。最后,教師還應該將音樂課堂變得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音樂;核心素養;策略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現代教育對初中音樂提出的要求。音樂的核心素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對于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較深層的感悟能力。音樂能使我們充實、愉快,輕松,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所以: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敢于打破傳統初中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一、將音樂課堂生活化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 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如果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產生很大差距,學生可能無法對音樂產生全面且深刻的認識,會覺得音樂和生活沒有很大關系。為了打破這一種現象,教師應該將初中音樂課堂生活化,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性,教師可以先從教材中挖掘比較生活化的內容,進行深度展開,讓學生明白音樂背后的神秘。
例如,在初中音樂《絳州鼓樂》常態一課,我先讓學生事先制作各種聲音的打擊樂,有的用礦泉水瓶自制沙錘、有的用筷子、有的用家里的廢舊鍋碗瓢盆等。上課前3分鐘,先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樂器,再用兩分鐘看看并了解老師帶來的鼓樂器,進行交流,再引入課題《絳州鼓樂》,在課的拓展部分,要求學生將自己制作的樂器為《老鼠娶親》的最后逃竄部分配音,按照自己的逃跑計劃來一段現代版的老鼠逃竄記。由此讓學生意識到,音樂中出現的聲響都來自生活,只是進行了藝術加工而已。培養學生生活化的意識,讓學生看到某些知識點就能夠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同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某些情況,也能夠很自然地想到音樂中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教師范唱升華學生內心情感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教師適時范唱能有效地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師生情感共鳴。
我脫離教材組織了一節以母親為主題的公開課,本課主要圍繞閻維文老師的《母親》歌曲進行,輔助欣賞《燭光里的媽媽》《祖國、慈祥的母親》的公開課。在范唱《燭光里的媽媽》前,提問:“這首歌曲表現什么樣情感?你是怎么感受到其中的內涵?”當我飽滿深情的演唱完歌曲后,學生回答:“老師,從你的顫音中感受到母親的辛酸,從你的情感表達中,我感受到孩子感恩母親無私的愛。”最后拓展欣賞《祖國,慈祥的母親》時,我隨即請一位聽課老師為大家演唱,男老師以飽滿的氣息、洪亮的音色,深情地演唱了祖國母親的歌曲,同學在發表感言時說:老師的演唱,讓我感受到祖國的力量,歌詞的描繪出祖國母親對我們的關懷,以及我們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所以,教師與學生拉近距離,才能更好地完成音樂的情感體驗,只有心靈的碰撞,才能突出音樂審美的表現特征,從中滲透德育教育以達到培養育人的目的。
三、用多樣化方式體驗音樂意境
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觸動心靈、體會意境使之找到理解歌曲的切口,引發學習動機的進一步發展。
我在欣賞《烏蘇里船歌》的引子和尾聲部分是這樣提問的:⒈歌曲的引子和尾聲,它們的力度如何變化呢?學生的回答是由f—p。⒉引子和尾聲的強弱對比,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意境呢?“歌聲嘹亮,山谷回音,漁船冉冉遠去的景象”,回答贏得了陣陣掌聲。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和強化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老師在提問的基礎上,在歌曲的最后部分設計了師生互動的表演,一名學生吹笛子,一名要漁家姑娘,還有幾名船夫,全體同學和老師一起做山谷的回音,師生共同配合對唱,用音樂的一問一答式詮釋意境,遙相呼應共同完成山谷回音,余音繚繞,漁舟唱晚的景象。表演結束,老師對各個學生的不同表演進行多元評價,增強每位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此可見,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共鳴是美的靈魂傳遞,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初中音樂的學習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學會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全面且客觀的認識,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堅持以生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教育規律,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N],延安日報,2011.
[2]周玲.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準[N].伊犁日報(漢),2011.
作者簡介:陳燕飛(1974.10-),女,浙江省,大學,職稱為高級,杭州市下沙中學,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