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麗鄉村建設實踐中,文化建設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實現文化自信的目標,在千村整治工作中要對重點任務工作進行確定,構建長效工作機制,確保鄉村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果。本文結合鄉村文化建設的具體情況,針對現存問題和主要發展對策進行了系統解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地區;文化建設;鄉村振興
農村文化建設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在各地區推進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現存問題加以明確,并選取合適的切入點推進文化建設,確保在多元部署和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形成文化建設方面的長效工作機制,努力實現農村建設方面“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建設目標,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奠定基礎。
一、舊縣鄉官村村文化建設問題
舊縣鄉官村村主要包含三個自然村,轄區總面積為6.8平方公里,在發展過程中較為重視生態公益林建設,現階段公益林面積總共為640畝,全村風景優美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相對較高。在推進“千村整治”工作的過程中,舊縣鄉官村村加強對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視,并且對裸房進行修繕,也加強對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視,在物質文化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必須明確注意的是,現階段舊縣鄉官村村在文化建設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的處理[1]。其一,在文化建設方面對本村特色元素的挖掘不夠徹底,沒有充分利用舊縣鄉官村村特色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開展文化建設工作,導致文化建設工作難以突出本村特色,建設工作的開展存在明顯的障礙性問題。其二,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尚未將自然景觀文化、風俗民俗文化等進行有機整合,對文化的建設和開發存在單一強調不同方面,文化體系建設不到位的情況,也會對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推進產生消極影響。其三,在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并未認識到開發文創經濟的重要性,對文化資源的利用不夠徹底,難以借助文化建設有效推動經濟建設,會對舊縣鄉官村村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貫徹落實產生消極影響。
二、新時期推進舊縣鄉官村村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在新時期推進美麗新鄉村建設的過程中,要正確認識當前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并構建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融合發展的模式,為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指明方向。
(一)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舊縣鄉官村村在長時間的發展和歷史傳承過程中形成了特色的文化資源,新時期在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對本村范圍內的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挖掘,重點針對能凸顯本村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如對呼堀自然村西南側青銅時代的遺址進行開發,重點分析其中涉及的重要文化元素,將此類型文化元素融入舊縣鄉官村村文化建設方面,凸顯本地區自然村文化建設的獨特性,也有效促進本地區特色歷史文化元素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提高文化建設效果[2]。
(二)多種文化融合開發,彰顯農村文化資源優勢
在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自然景觀文化、民風民俗文化、群眾文化、歷史文化等存在一定的聯系,相關文化建設人員應該重點把握這些文化之間的聯系,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類型的文化元素進行整合開發,在挖掘農民群眾喜聞樂見文化形式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特色歷史文化建設需求將尊重自然、質樸醇厚、慎終追遠、守望相助的傳統文化融入文化體系建設方面,并且在景觀文化的建設方面融入特色民俗文化和歷史文化元素,彰顯本地區文化資源開發優勢,突出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成果[3]。
(三)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夯實文化建設經濟基礎
文旅融合發展是新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方向,舊縣鄉官村村在探索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文化資源優勢對旅游經濟進行開發,將重點文化遺址、歷史遺跡等建設成為旅游景點,在弘揚特色文化的同時帶動本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如可以將官村村李氏古宅作為重要的旅游景點進行開發,并結合“南井”歷史,在開發過程中適當挖掘其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宣傳忠正廉潔的思想,使到本地區旅游的游客能夠全面認識本地區特色文化,保障農村文化建設取得顯著的成果,為農村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提供良好的支持[4]。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結合不同地區農村的文化特色探索農村文化建設,能夠彰顯農村文化建設的個性風格,也能有效處理現階段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地區得到全方位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譚禮連.新時代背景下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及發展進路分析——基于P縣L鎮的實踐探索[J].大眾文藝,2020(02):4-5.
[2]李秀芳.縣域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困境及發展路徑[J].山西農經,2019(24):123-124.
[3]趙麗敏.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才智,2019(12):210.
[4]潘榮光.盤錦大洼縣新農村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6(04):76-78.
作者簡介:陳維權,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舊縣鄉文體服務中心。